臭咸鱼养鱼 借来三万年赚千万
【摘要】致富经:“臭咸鱼”养鱼 借来三万年赚千万(20170427)
纸一揭开,谜底十分诱人。
觉得这个够独特的 我现在已经不想说话 就想吃这个
是真的好吃 吃完了 真的好吃是吗
看不出来是什么 但打开以后吃了一下 觉得好好吃呢
让大伙赞不绝口的,就是张美多次试验后研究出来的新做法——纸包鮰鱼。这纸可不仅仅是包装。这一张薄薄的吸油纸正是张美的创意所在。而路人们的反映也让张美十分开心。
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 副秘书长 黄亚斌:他用纸把鱼包上,然后再上锅上加热,因为只里面包着有调料,有水有油,整个是一个蒸和焖的过程,慢慢的在里面入味,然后纸有吸油的作用 。
一张白白薄薄的吸油纸,一条新鲜的鮰鱼,淋上秘制的蒜香调味料,包裹起来,静静的焖煮,21分钟后,蒜香纸包鮰鱼就出炉了。
不用油炸、 碳烤、 水煮,既锁住了鮰鱼的营养,又保证了鱼肉的细嫩鲜美,焖煮的大蒜也散发出香味,大蒜和鱼的碰撞,带来了意外的味觉体验。蒜香纸包鮰鱼,成了张美的拳头菜品。
餐饮行业十分活跃,喜欢新鲜的菜品,纸包鱼的创新得到认可,张美的餐厅很快生意火爆,一份纸包鮰鱼108元,一天就能卖出100多份。
重庆市民:周末很多时候回过来吃 会排队 排一个多小时 今天没有排多长时间 排了十几 二是分钟
餐厅经理:张总的纸包鱼生意好 每天排队心里面特别嫉妒
纸包鱼的一炮而红,让张美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可接下来,张美又消失在了大伙的视线中,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能让鱼更赚钱的办法。
因为有客户要买鮰鱼,张美组织工人捕捞。可这一网下去,记者发现,捞上来的不止有鮰鱼。
现场:你看 这个大
这鱼活跃
因为它大 力气大抓住它的鳃 跑不掉了
这个鱼主要是吃鱼头的 主要吃个鱼
除了大个头的花莲,张美还摸出了不少小个头的鱼。
这是什么鱼
鲫鱼
那么小啊 这也是你们特意养的吗
这里面还有草鱼 这也是草鱼吧 这一条大一点
它们放到一起养
进行混搭养,对鱼的生长环境有好处。
为了改善水质,鮰鱼塘里张美搭配养殖了鲢鱼、草鱼和鲫鱼。可是时间长了,鮰鱼都卖出去了,剩下的其他鱼越来越多,张美开始琢磨着怎么用它们来赚钱。
2015年,重庆出现了多家模仿张美的纸包鱼餐厅,眼瞅着纸包鱼遍地开花,和自己的餐厅抢生意,张美却不担心,而且还非常自信,自己一定会比别人赚得多。
张美:我觉得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自己的一些储备 我觉得第二个方面创新很重要 我个人理解的创新就是人家没有的我有 人家有的我比人家好 这就是创新。
张美认准了创新才能有突破,品质和调味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早就高薪聘请了厨师团队,针对自己养殖的不同品种的鱼,研发出了最适合的纸包鱼口味,走到了同行的前面。
豆豉味的纸包草鱼、麻辣味的纸包鲫鱼,泡椒味的鱼肚这些新菜一经推出,就受到食客们的青睐。
重庆市民:都站着吃了 你们今天点什么鱼 豆豉味 好像是
你觉得味道怎么样 我觉得非常好吃 他没有烤直接就在这里用这个油焖好 我觉得很舒服 而且你吃得时候它不会腻
重庆市民:感觉入味一点 肉质细嫩一点
餐厅也帮张美打开了鱼的销路,2016年,他把养殖面积扩大到200多亩,将餐厅开到了重庆、佛山、商丘等地,根据各地不同的口味爱好,调整了菜品的口味。2016年,5家餐厅的销售额2千多万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
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张美说他要感谢当初给他起“臭咸鱼”外号的朋友。
张美:感谢他们 但是这是个秘密 没有和太多人讲过 我觉得没有他们的那些触动就没有现在的我
6年的努力,被称为臭咸鱼的张美翻了身,一步步的创新,让张美抓到了财富也拥有了自信。
寻常坛子让穷小伙发现非凡财富
致富经:寻常坛子让穷小伙发现非凡财富(20170503)
赚钱就靠丑鸡 秃鸡 大蒜鸡
致富经:赚钱就靠丑鸡 秃鸡 大蒜鸡(20170426)
豫剧演员去养猪的别样财富
致富经:豫剧演员去养猪的别样财富(20170504)
陈光车 从放牛娃到老牛倌终脱贫走上致富路
陈光车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当地干部帮助下成功脱贫,走上了致富道路,而他身后那几十只牛就是他的脱贫宝贝。
青年村官发展养鸡业带着贫困村脱贫、
自从6前参加村官考试,被分配到洛川县交口河镇,已经过去6年了这个昔日的大学生张志龙已经成村里爱戴的村官,他这6年极联系县有关部门为岭前村、崾岘河村的贫困户争取贫困扶贫资金3.2万元,更自掏腰包8000多元为贫困户购买鸡让他们养殖,更为村里鸡蛋销路而奔走帮着村民脱贫。
大学生随夫回村返乡创业养猪带着村民致富
何红粉大学是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和畜牧兽医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决定返乡创业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用来创业致富,他们返乡之后选择了养猪开启了自己的致富路。
蔬菜大王陈明利那不服输的拼搏人生
陈明利家境清贫,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专研成了大棚蔬菜的种植专家更是90年代当地第一个万元户,而他致富不忘乡亲建立了合作社,今天我们要说就说他的拼搏人生。
美女老婆陪着老公养牛一起牵手致富
退伍军人袁太明和乔云芬结婚后不久南下打工,在养牛场工作,他们累积技术和资金最后返乡创业养起了自己的牛夫妻携手走致富。
90后小伙在荒山上种牡丹致富
90后小伙在荒山上种牡丹致富
任井龙研究蓝莓18年带着林丰百姓致富
任井龙,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研究了蓝莓整整十八年,是林丰县发展蓝莓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持,而他本人更是无心的教导当地百姓蓝莓种植技术,加快当地蓝莓种植效率增加当地百姓收入。
夫妻携手种植蔬菜目标毛收入三十万元
彭秀娟和丈夫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里种植蔬菜为生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父母陪伴更好成长,而切靠着承包打工村民土地有了五六十亩规模的蔬菜地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有了不错收入,今年他们的目标是毛收入三十万。
陈新宣 打工养鸡十年返乡创业养鸡致富
陈新宣当年为了谋生和妻子在养鸡场打工过,出来外面打工10年,家庭情况有了一定改善,但思念家中老小,决定返乡创业,搞起来养殖业,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养鸡,开了家养鸡场。
50农村妇女返乡创业投资2000万养鱼
韩显英本该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走上不同的道路,打工多年返乡创业投资18万搞运输2年连本带利的亏进去,用最后2万路了煤炭,7年内赚了500万让当地人为之震惊,最后却选择退出煤炭行业,投资2000万搞起了水产养殖。
王龙敏33年努力带着全村种领猕猴桃年产值破亿元
王龙敏种植猕猴桃从一开始就为了带着村民致富而种的从村干部到乡干部他始终在推广猕猴桃种植,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可以让乡亲们退贫致富的好产业。
人大硕士邹子龙不当白领当农民
邹子龙可谓是一个传奇,北大人大双学位,更有人大硕士学位的天之骄子,却在连一天都市白领都当,过还没毕业就想着当现代农民。
洛桑 种植高效益农作物才是致富好门路
德兴村的党支部书记洛桑的小院子本来几年前都是种植蔬菜,后来得到援藏干部指点,种植其效应更高果树——枇杷树。这一改种直接改变了整个德兴村。
女翻译郑海鸥黄金梨园区年销售额683万
郑海鸥放弃了自己海外翻译工作和老公一起回家替身体不适的公公经营黄金梨合作社,一步步将产业做大做强年产值达683万。
李志粉 回家种红薯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李志粉当年靠着毛皮生意起家,而如今华丽转身已经是有名的“红薯大王”,其产品畅销大江南北,红薯产业一条链更大声搞农村旅游业,这个女强人谁提到都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句啊。
周玉杰 小小花生脱贫致富大产业
一个普通妇女用了10年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她靠着小小的花生带着村民脱贫发家。
养蛇人胡昌汉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致富
胡昌汉空有一身养蛇的好本领却没有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只能小打小闹,收入仅够糊口但在精准扶贫下他有资金建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靠着规模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