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咸鱼养鱼 借来三万年赚千万
【摘要】致富经:“臭咸鱼”养鱼 借来三万年赚千万(20170427)
张美:一年七、八万,我挣十年有80万,吓死人了。
八十万元,的确够那时候的张美乐一阵子了。
想要争回一口气的张美,要抓住养鱼这个机会。可张美的手里,只有好不容易从舅舅那借来的1万元。他不舍得雇工人,就搭了一个棚子独自守在水塘边。不懂技术,就买来关于养鱼的书自己摸索,喂食、消毒都是自己做。担心鱼出问题,张美每天夜里都要巡塘3次,半年时间,张美连一个整觉都没有睡过,1米7几的个头瘦得只剩下了90多斤。
鱼年底上市,张美的的鱼就能赚8 万,但是灾难突如其来。2011年夏天,张美的鱼塘被洪水冲垮,几千尾鱼苗被冲走。半年的心血,就这样打了水漂。
这次天灾,虽然让张美损失了全部家当,但是却意外的给张美带来了财富灵感,让他用半年的时间,就一下子赚到了100万元。可是连鱼苗都没有了的鱼塘,张美靠什么捞出百万财富呢?
这个好像在走路一样的鱼,叫做鮰鱼。2011年,张美偶然了解到鮰鱼的利润比草鱼高一倍,但是在重庆养殖的人并不多。
养殖户 杜思雨:因为重庆人对鮰鱼的接受度不是特别高,它属于小众鱼。吃鮰鱼的人还是比较少,大家就 不是特别认(鮰鱼),大家能接受的就是以草鱼、鲤鱼和花白鲢为主的(鱼)。
经历了洪灾,张美很想养长得快,利润高的品种。虽然当时鮰鱼在重庆市场不受欢迎,但是养殖周期短,半年就能上市,最重要的是,张美了解到这种鱼在广东卖得很好。
大多养殖户为了保险,都养常见的鱼,张美偏要做第一个养新品种的人。他找舅舅借了3万元,承包了20亩鱼塘,全部撒下了鮰鱼苗。这次,他把养鮰鱼当作自己出人头地的希望。
张美:为什么人家有钱我不能有钱呢?为什么我不能比人家过得好一点呢?为什么我自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些财富呢?
2011年底,张美眼看着距离财富越来越近了,他养的鮰鱼可以捕捞了。可是张美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起网,大部分的鮰鱼都像现在这样,趴在了网上,甩都甩不下来。
刚才就粘在网上了,
好多条都在这 都挂在这 感觉要往上爬一样
它想爬出网去
你看都钩在这
把鮰鱼一条条从网上取下来,太浪费时间,一不留神还容易被它扎伤。
弄伤了吗
嗯你看 有血
流血了
这个刮的是吗
鮰鱼有刺 他的鳍上有刺 你看
就是这个刺
挺硬的
能够把手划破 很厉害的 这个上面也有刺
鮰鱼鳍上的刺很容易勾在网上,捕捞起来费时费力,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张美专门跑到江苏,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每隔十天,用网眼大一点的渔网赶一下鱼,让鱼适应渔网,这样训练三四次,在捕捞的时候,一起网,鮰鱼就会避开渔网,钩在网上的鱼就会没那么多了。
你来听 听它会咕咕叫 听到没有
真的 它嘴巴一张一张的 你听
2012年初,张美的鮰鱼一上市,因为品质好,量又充足,被广东的经销商收购,每斤的利润4元,半年的时间里张美就赚到了100万元,这让张美成了村子里人人羡慕的对象,就在大伙都佩服张美的头脑时,他却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想不通的事:把鱼塘交给工人打理,自己跑去重庆市区开了一家餐馆,而且专做鮰鱼。
重庆是不折不扣的美食之都。重庆人爱吃,也很会吃,各种各样的美食让人应接不暇。
但是对吃鱼,重庆当地却有着自己的偏好。鮰鱼并不受欢迎。
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 副秘书长 黄亚斌:因为(鮰鱼)它是无鳞的鱼,我们重庆以前吃鱼都是吃有鳞的鱼为主,比如说做水煮鱼这些都是要有鳞的鱼,吃起来要舒服一点,这是个地域差异,这个也不好说。
鮰鱼,很难在重庆的餐饮行业找到一席之地,这是鮰鱼在重庆销量一直不好的主要原因。张美却偏要用鮰鱼开家餐厅,这连有多年餐饮经验的同行都很不看好,可是,一年后,对餐饮一窍不通的张美,竟然就把餐厅的营业额做到了200多万元。
自打下定决定创业以来,张美一直提醒自己:想要出人头地,先得吃苦,想要赚这行的钱,就得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张美一门心思要做一个有特色的餐厅,把鮰鱼做出让重庆人喜欢的味道。从那时起,张美就天天闷在厨房,研究鮰鱼的创新做法。
张美:我是敢于去做,这叫一个创新的东西。打个比方,如果人家都做好了,做好了,我再跟着去做,我觉得意义不大。可能也能挣点小钱,但是你想要把它做好,做成一番事业, 不容易,
鮰鱼没有鳞,肉嫩、味鲜。张美想到一个法子:用蒸的办法,最大限度的保留鮰鱼的鲜味。
粽子叶包鱼、锡纸包鱼、荷叶包鱼,可是实验的次数越多,张美就越失望:锡纸包鱼,不吸油,鱼太油腻。荷叶和粽子叶包鱼,鱼腥味有点重。
那段时间,张美每天实验100多条鮰鱼,尝到舌头都麻木了。
正当员工都要绝望的时候,张美却像发现了珍宝一样,信心满满跑回老家把养殖面积扩大到了100亩,还声称这鮰鱼马上要不够卖了。
2013年,张美带着员工,端着自己做出来的鱼,专找人多的地方,请人来品尝。直到现在他还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宣传。
来来来 走过路过 机会不要错过 全国首创 重庆一绝 可以过来看一看,免费过来品尝一下。
老远就闻到香味的行人,都很好奇,这纸里面究竟包着什么美味。
你把它盖住,我哪里看得到,知道里面是什么吗?你把它打开我就知道了。
寻常坛子让穷小伙发现非凡财富
致富经:寻常坛子让穷小伙发现非凡财富(20170503)
赚钱就靠丑鸡 秃鸡 大蒜鸡
致富经:赚钱就靠丑鸡 秃鸡 大蒜鸡(20170426)
豫剧演员去养猪的别样财富
致富经:豫剧演员去养猪的别样财富(20170504)
陈光车 从放牛娃到老牛倌终脱贫走上致富路
陈光车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当地干部帮助下成功脱贫,走上了致富道路,而他身后那几十只牛就是他的脱贫宝贝。
青年村官发展养鸡业带着贫困村脱贫、
自从6前参加村官考试,被分配到洛川县交口河镇,已经过去6年了这个昔日的大学生张志龙已经成村里爱戴的村官,他这6年极联系县有关部门为岭前村、崾岘河村的贫困户争取贫困扶贫资金3.2万元,更自掏腰包8000多元为贫困户购买鸡让他们养殖,更为村里鸡蛋销路而奔走帮着村民脱贫。
大学生随夫回村返乡创业养猪带着村民致富
何红粉大学是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和畜牧兽医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决定返乡创业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用来创业致富,他们返乡之后选择了养猪开启了自己的致富路。
蔬菜大王陈明利那不服输的拼搏人生
陈明利家境清贫,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专研成了大棚蔬菜的种植专家更是90年代当地第一个万元户,而他致富不忘乡亲建立了合作社,今天我们要说就说他的拼搏人生。
美女老婆陪着老公养牛一起牵手致富
退伍军人袁太明和乔云芬结婚后不久南下打工,在养牛场工作,他们累积技术和资金最后返乡创业养起了自己的牛夫妻携手走致富。
90后小伙在荒山上种牡丹致富
90后小伙在荒山上种牡丹致富
任井龙研究蓝莓18年带着林丰百姓致富
任井龙,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研究了蓝莓整整十八年,是林丰县发展蓝莓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持,而他本人更是无心的教导当地百姓蓝莓种植技术,加快当地蓝莓种植效率增加当地百姓收入。
夫妻携手种植蔬菜目标毛收入三十万元
彭秀娟和丈夫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里种植蔬菜为生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父母陪伴更好成长,而切靠着承包打工村民土地有了五六十亩规模的蔬菜地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有了不错收入,今年他们的目标是毛收入三十万。
陈新宣 打工养鸡十年返乡创业养鸡致富
陈新宣当年为了谋生和妻子在养鸡场打工过,出来外面打工10年,家庭情况有了一定改善,但思念家中老小,决定返乡创业,搞起来养殖业,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养鸡,开了家养鸡场。
50农村妇女返乡创业投资2000万养鱼
韩显英本该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走上不同的道路,打工多年返乡创业投资18万搞运输2年连本带利的亏进去,用最后2万路了煤炭,7年内赚了500万让当地人为之震惊,最后却选择退出煤炭行业,投资2000万搞起了水产养殖。
王龙敏33年努力带着全村种领猕猴桃年产值破亿元
王龙敏种植猕猴桃从一开始就为了带着村民致富而种的从村干部到乡干部他始终在推广猕猴桃种植,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可以让乡亲们退贫致富的好产业。
人大硕士邹子龙不当白领当农民
邹子龙可谓是一个传奇,北大人大双学位,更有人大硕士学位的天之骄子,却在连一天都市白领都当,过还没毕业就想着当现代农民。
洛桑 种植高效益农作物才是致富好门路
德兴村的党支部书记洛桑的小院子本来几年前都是种植蔬菜,后来得到援藏干部指点,种植其效应更高果树——枇杷树。这一改种直接改变了整个德兴村。
女翻译郑海鸥黄金梨园区年销售额683万
郑海鸥放弃了自己海外翻译工作和老公一起回家替身体不适的公公经营黄金梨合作社,一步步将产业做大做强年产值达683万。
李志粉 回家种红薯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李志粉当年靠着毛皮生意起家,而如今华丽转身已经是有名的“红薯大王”,其产品畅销大江南北,红薯产业一条链更大声搞农村旅游业,这个女强人谁提到都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句啊。
周玉杰 小小花生脱贫致富大产业
一个普通妇女用了10年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她靠着小小的花生带着村民脱贫发家。
养蛇人胡昌汉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致富
胡昌汉空有一身养蛇的好本领却没有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只能小打小闹,收入仅够糊口但在精准扶贫下他有资金建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靠着规模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