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宣 打工养鸡十年返乡创业养鸡致富
【摘要】陈新宣当年为了谋生和妻子在养鸡场打工过,出来外面打工10年,家庭情况有了一定改善,但思念家中老小,决定返乡创业,搞起来养殖业,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养鸡,开了家养鸡场。
“咯咯咯、咯咯咯……””循着这声音,日前,记者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凤梁村4社的生态养鸡场,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掩映着一间一百多平方米的白色瓦房,房子四周、树林下,一大群一大群的鸡,有的在追逐嬉闹,有的在悠闲觅食。
“这几天上门订购的人太多了,我捉鸡都忙不过来了!”正在捡鸡蛋的养鸡场老板陈新宣乐呵呵地说。
今年52岁的陈新宣是凤梁村人,2003年,因家庭贫困,他和妻子踏上了去海南务工的路,在一家养鸡场打工。
“常年在外务工,无法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是我心里最深的痛。”陈新宣说,2012年,父亲病情加重,他毅然回乡创业。
“我一定要找一条适合在家乡发展的路子。”回来后,看到家乡落后的情景,陈新宣暗自立誓。
养鸡
“由于以前在养鸡场打过工,有过硬的养鸡技术,所以我决定重操旧业。”说干就干,2014年6月,陈新宣把在外打工的4万元积蓄和在亲戚朋友处东拼西凑的3万元,全部拿出来购买鸡苗、搭建鸡棚,在屋后建起了养鸡场,开始了规模养殖。
记者发现,陈新宣夫妇除了养土鸡,还养价值较高的乌骨鸡。与在外打工的日子相比较,陈新宣坦言,回到家乡更踏实、有归属感。
“养鸡是个技术活,我养鸡坚持做好三点:一是抓好防疫,按时给鸡打预防针,随时观察鸡的生长情况,发现疫病苗头立即治疗,打针治病我是轻车熟路了。二是给鸡喂饲料要有固定的地点,因为场地比较宽,所以每次投放饲料都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到时‘开饭’,鸡才会长得好。三是鸡场要通风干净,冬天要做好保温工作,及时清除鸡舍里的粪便,给鸡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说起养鸡来,陈新宣头头是道。
“我养鸡采取林下生态散养模式,树林是天然的‘健身房’,充分的运动让肉质结实。”陈新宣说,鸡平时在山林里捉虫子吃,喂的是玉米、糠壳等杂粮,饮的是天然的山泉水,不仅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还提高了品质和口感。
鸡场办得风生水起,经过一年努力,陈新宣的养鸡场出栏成品鸡4000多只,收入达到18万元,乡亲们都叫他“鸡大王”。
养鸡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带领几个乡亲养鸡挣钱,这样乡亲们就不用到外边打工了。”陈新宣致富不忘众乡亲,对求学者毫不保留地讲解养鸡理论和饲养技术,提供免费服务,在各个场合进行养鸡技术培训。
2015年,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支持下,陈新宣成立了巴中市恩阳区玻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发展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已有3家。
“今年我将把规模扩大到5000只,收入达到20万,争取在老家搞出点名堂来。”陈新宣说,“在外打工养了十几年鸡,没想到却在家乡发了财。”
如陈新宣所说的打工养鸡十几年没有发家致富,自己回家养了三四年便发财了,很多时候发家致富不一定要离乡背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最有优势的场所,做同样的事情便会有截然不同结果。给别人养鸡和给自己养鸡就是如此啊,发家致富就在这一念之间。
50农村妇女返乡创业投资2000万养鱼
韩显英本该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走上不同的道路,打工多年返乡创业投资18万搞运输2年连本带利的亏进去,用最后2万路了煤炭,7年内赚了500万让当地人为之震惊,最后却选择退出煤炭行业,投资2000万搞起了水产养殖。
王龙敏33年努力带着全村种领猕猴桃年产值破亿元
王龙敏种植猕猴桃从一开始就为了带着村民致富而种的从村干部到乡干部他始终在推广猕猴桃种植,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可以让乡亲们退贫致富的好产业。
人大硕士邹子龙不当白领当农民
邹子龙可谓是一个传奇,北大人大双学位,更有人大硕士学位的天之骄子,却在连一天都市白领都当,过还没毕业就想着当现代农民。
洛桑 种植高效益农作物才是致富好门路
德兴村的党支部书记洛桑的小院子本来几年前都是种植蔬菜,后来得到援藏干部指点,种植其效应更高果树——枇杷树。这一改种直接改变了整个德兴村。
女翻译郑海鸥黄金梨园区年销售额683万
郑海鸥放弃了自己海外翻译工作和老公一起回家替身体不适的公公经营黄金梨合作社,一步步将产业做大做强年产值达683万。
李志粉 回家种红薯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李志粉当年靠着毛皮生意起家,而如今华丽转身已经是有名的“红薯大王”,其产品畅销大江南北,红薯产业一条链更大声搞农村旅游业,这个女强人谁提到都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句啊。
周玉杰 小小花生脱贫致富大产业
一个普通妇女用了10年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她靠着小小的花生带着村民脱贫发家。
养蛇人胡昌汉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致富
胡昌汉空有一身养蛇的好本领却没有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只能小打小闹,收入仅够糊口但在精准扶贫下他有资金建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靠着规模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精准扶贫蓝德新养山鸡脱贫致富
蓝德新可以说是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精准扶贫引进产业带销路授之以渔,如今已经靠着养山鸡脱贫正打算发展更多产业走上致富路。
哀牢山茶娘将手中的茶销往国内外
艾丽娟自幼生长在哀牢山中,哀牢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镇九甲村,这便注定她这辈子和普洱茶不解的缘分。
在这个个以普洱闻名全区的普洱市里,在这哀牢山上她和父辈们在山里种茶、采茶、制作茶叶,从小娃娃到少女到成为人妻而她的普洱茶手工制作技术在岁月的洗礼下变的非常优秀,从从采摘到包装等一系列制作工艺她都非常娴熟,是当地有名的茶娘。
张号杰身有残疾心想致富
张号杰因自幼残疾所以靠着兄弟姐妹帮忙,但有着自力更生的梦想,在政府扶贫工作帮助下成功脱贫走上了致富了。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