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 种植高效益农作物才是致富好门路
【摘要】德兴村的党支部书记洛桑的小院子本来几年前都是种植蔬菜,后来得到援藏干部指点,种植其效应更高果树——枇杷树。这一改种直接改变了整个德兴村。
伴随鲜花一路前行,采访组一行来到了墨脱县德兴乡一个美丽的村庄——德兴村。站在视野开阔处俯瞰,云雾缭绕之下,德兴村青山隐隐,绿水悠悠,门巴小院的蓝色屋顶分外清新脱俗。这里不仅风光秀美,更有一种神奇的果树在改善人们饮食之余,变成了家家户户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六年前,在墨脱的援藏干部告诉德兴村的村民:“要想致富,光靠种菜是不行的,得种点能赚钱的作物,比如说枇杷、柚子、桃子……”
德兴村的党支部书记洛桑在听了援藏干部的话之后,望着院子里的菜地发起了愁,是种果树还是继续种菜。“不能种果树,万一果树种不活、结不了果怎么办?”妻子金红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那时,洛桑家的小院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种满了青菜、辣椒、茄子等各色蔬菜,除了自给自足外,洛桑还能拿些菜出去卖以补贴家用。
洛桑采摘果树
思来想去,洛桑觉得种菜仅仅只能满足一家五口的日常开支、却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停种了院子里所有的蔬菜,种上了40多棵枇杷树。
三年生长,三年挂果,洛桑当初的坚持,让他有了今天的收获。2016年,洛桑的枇杷种植给他带来了近万元的纯利润,“比起以前种菜,种枇杷挣的多多啦。”洛桑高兴地告诉记者。
为了改变百姓落后的经营思想,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援藏干部和洛桑一起动员群众种果树。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引进树苗、挖坑播种、除草施肥,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枇杷。如今,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枇杷树枝繁叶茂,果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整个村庄都飘散着枇杷果实的清香。“尝一尝吧,这些果子都是没打过药的。”说着,洛桑随手摘了几颗黄灿灿的果子递给记者。
据洛桑介绍,虽然枇杷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但是村民在枇杷种植与规模化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洛桑指着面前的枇杷林说到:“这些枇杷树小的时候我们还会给它除草,可是等大了之后就不怎么管理了。而且,村子里的人总认为果树长得茂盛就能结很多果子,不舍得修剪枝叶,以至于果树产量和果子的质量都偏低。”
“为此,村里决定请技术员来给村子里的枇杷树剪枝、修叶,并且系统地教一教村民种植技术。”洛桑继续说。
小院里的果树
除了枇杷树,洛桑小院里还种着蜜柚、橘子、甘蔗。每到果树开花结果的时候,满院的风景漂亮极了,枝叶繁茂、花朵馨香、果实累累,茁壮的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在树底下觅食、嬉戏。这一切如今已经成了德兴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靠着自己的聪慧和勤劳,洛桑不仅让自个儿家过上了殷实的生活,还带领村民一起踏上了致富之路。如今,道路通畅的德兴村与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不少游客还到村里来体验农家风情,直接带动了村里的旅游经济发展。
如今洛桑小院子里种植的果树多了他的钱包也鼓起了,而村民们在洛桑和援藏干部的带领教导下也开始种植其了果树,从洛桑开始整个德兴村走上了果树种植致富的好路子。
女翻译郑海鸥黄金梨园区年销售额683万
郑海鸥放弃了自己海外翻译工作和老公一起回家替身体不适的公公经营黄金梨合作社,一步步将产业做大做强年产值达683万。
李志粉 回家种红薯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李志粉当年靠着毛皮生意起家,而如今华丽转身已经是有名的“红薯大王”,其产品畅销大江南北,红薯产业一条链更大声搞农村旅游业,这个女强人谁提到都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句啊。
周玉杰 小小花生脱贫致富大产业
一个普通妇女用了10年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她靠着小小的花生带着村民脱贫发家。
养蛇人胡昌汉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致富
胡昌汉空有一身养蛇的好本领却没有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只能小打小闹,收入仅够糊口但在精准扶贫下他有资金建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靠着规模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精准扶贫蓝德新养山鸡脱贫致富
蓝德新可以说是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精准扶贫引进产业带销路授之以渔,如今已经靠着养山鸡脱贫正打算发展更多产业走上致富路。
哀牢山茶娘将手中的茶销往国内外
艾丽娟自幼生长在哀牢山中,哀牢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镇九甲村,这便注定她这辈子和普洱茶不解的缘分。
在这个个以普洱闻名全区的普洱市里,在这哀牢山上她和父辈们在山里种茶、采茶、制作茶叶,从小娃娃到少女到成为人妻而她的普洱茶手工制作技术在岁月的洗礼下变的非常优秀,从从采摘到包装等一系列制作工艺她都非常娴熟,是当地有名的茶娘。
张号杰身有残疾心想致富
张号杰因自幼残疾所以靠着兄弟姐妹帮忙,但有着自力更生的梦想,在政府扶贫工作帮助下成功脱贫走上了致富了。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