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缠身后 靠小龙虾改变命运
【摘要】致富经:怪病缠身后 靠小龙虾改变命运 4月20日
正在这时,王如峰听说,安徽省政府提倡三进工程:龙虾进稻田,螃蟹进水面,鮰鱼进网箱。小龙虾让王如峰眼前一亮。50岁的他决定养殖小龙虾创业!
在全椒县,大部分稻田只种一季水稻。剩下的时间就荒着。龙虾进稻田,就是要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然而很多人都不看好。
王歌奎:当时老百姓没有看到利益,当时一亩地产多少不知道,根本不知道这个虾子到底能卖多少钱。
当地人没尝试过,谁都不敢上手。正是因为谁都不敢做,王如峰才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他要抢先一步把小龙虾养起来。
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模式,在是水稻收获以后,开始放苗。等到来年该种植水稻的时候,就把小龙虾全部销售出去。让小龙虾和水稻形成接力。尽管家人担心他的身体,但王如峰还是在2006年的时候承包了30亩,开始试着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
他通过请教当地的专家得知,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有很多优势。小龙虾的粪便可以给水稻当肥料,割完水稻的稻茬也成了养殖小龙虾的宝贝。
王如峰:稻茬就是提供龙虾生长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就是提供龙虾早上上来以后趴在稻茬上面,透氧,这就是提供它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就是脱壳的,春季二月份繁育虾苗脱壳,第一次脱壳。如果没有稻茬它脱壳在什么地方,就没有地方给他脱壳。
然而让王如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片稻田里,潜伏着一种动物,正在一点一点地破坏着他的计划。
有一次王如峰下地笼捕捞小龙虾,他却发现捞上来的,除了小龙虾之外,还有一些不速之客。正是它们吃了小龙虾的幼苗。
记者:这里面为什么会有泥鳅呢?
王如峰:自生的。这一片土地,过去是种稻的水田。自古稻田都有黄鳝泥鳅。
王如峰原本指着小龙虾,圆了给儿子买婚房的心愿,可是这些泥鳅却把他的希望一点点地给吃掉了。王如峰本来就患有低颅压综合症,这一着急,他就立马开始头痛。
王如峰:头疼属于正常,不疼属于不正常。
每次头疼的时候,最能给他安慰的还是小龙虾。
主人公:精神支柱,我犯病的时候如果先前好的情况下像这次虾看到特高兴,一个是繁育苗的虾子,第二个就是大规格的虾子,看到特别高兴,赚钱。
为了保住小龙虾,王如峰到处询问除掉泥鳅的办法。可别人给他的答复,他都不太满意。
主人公:那你如果用药的话对小龙虾和泥鳅的食品安全又存在问题,所以我们不用药。
为了保证小龙虾不受伤害,为了保证水稻的品质,王如峰拒绝使用农药杀死泥鳅。他决定用笨办法,用地笼捕捞泥鳅,能捕多少是多少。捕捞上来的泥鳅直接卖掉。
记者:你是专门来买泥鳅的。
王秀梅:嗯,专门来买泥鳅多。
记者:今天买了多少斤?
王秀梅:买了十几二十斤。
记者:你怎么知道他们这有泥鳅?
王秀梅:我知道,他这长期搞,天天,年年搞,搞了多少年,我们都来买的,都知道的。
这样一来,泥鳅虽然吃掉了小龙虾的一些幼苗,但是泥鳅也给王如峰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差不多和损失掉的持平。
30亩地,王如峰第一年就卖出了2万6千元。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王如峰让一亩地的产值翻了5倍。自打养上小龙虾,王如峰的精气神也渐渐地回来了。
耶
到2011年,王如峰终于如愿在县城给儿子买了婚房。儿子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一到小龙虾上市的高峰期,在外面打工的儿子不管有多忙都会回到养殖场帮父亲干活。
借着良好的势头,王如峰把养殖规模扩大到了350亩并且成立了合作社。他想带动更多人养殖小龙虾,形成规模效应。把名气打出去,把市场做起来。王如峰合作社的小龙虾大部分都销往了南京。
南京,被当地人称为虾都。十三香、蒜蓉,小龙虾的各种吃法,这里都能找得到。每个酒店也把小龙虾当成主打的招牌菜,用来招揽客户。用小龙虾这道菜来带动其他菜品的消费。很多酒店还会现场教给食客最流行的吃法。??
张成林:吃龙虾我们是有口诀的,首先轻轻拉住你的手,就是我们要捏住龙虾的蟹钳,完过以后然后要掀起你的红盖头,把上面龙虾的盖头把它掀开,掀开以后我们要深情的吻一口,这样,最后拉你的红肚兜,红肚兜把龙虾尾巴的壳直接拉掉,手拿到下面一捏它就会出来。
小龙虾风靡全国,价格也是一路飙升。行内人管一两以上的小龙虾叫做大炮头。这种龙虾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个卖的。
郭宗志:一般说一两以上或者二两左右,这种龙虾就像奢侈品爱马仕一样的。不是按斤卖,按只卖,一般来说一只20块钱左右,18到20块钱左右。
火爆的市场,让越来越多人盯上了小龙虾。有一次王如峰参加一个朋友聚会,这帮朋友都是从别的行业转型,来养殖小龙虾的。
这次聚会让王如峰看到了危机。论资金实力,自己肯定赶不上这些老板们。他们的面积一上来,肯定对自己形成冲击。既然大家都涌向了小龙虾养殖这个行业,王如峰就要想办法,先人一步找到新的突破口,做别人做不了的市场。他说让他找到突破口的地方就在小龙虾交易市场。
这里是南京的一个小龙虾交易市场,有60多家做小龙虾批发生意的商户。然而记者来采访的时候,却发现只有少数几家商户在营业。大部分商户连门都没有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记者一探究竟。
记者:我们这有虾吗?
吕玉双:今天有一点,不多。搞了六七十斤。
记者:现在虾好找吗?
吕玉双:不好找,一点都不好找。
记者:今天一共进了多少斤虾?
夏庆:进了两三百斤虾。一天两三百斤差不多了已经算很好了。养殖户现在没有虾,现在虾都在待仔当中。
他拿北京上亿房产换樱桃
致富经:他拿北京上亿房产换樱桃(20170424)
一根筋的男人如何从500元起家到年入6000万
他是个敢想敢干的人。16岁时,他靠500元起家,成了当地有名的豆米大王。明明可以卖十万元的豆米,他不仅不卖,还喂了牛。他还把种出来的蔬菜也喂了牛。看云南大理的单加文,如何靠反常之举赢得非凡财富的?
因祸得福 财富满山跑
致富经:因祸得福 财富满山跑(20170425)
芽尖废料 他凭啥三年卖7000多万
两杯一样的茶,口感却大大不同,罪魁祸首就是它。小小的芽头,几百年来被当做废物,在他眼里,却是能带来财富的宝贝他要打破传统,变废为宝,却被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纠缠一年。在铁观音的故乡安溪,陈金发到底如何把废弃的芽头变成7千万的财富?
一万元起步 他靠什么三年后年入2000多万
致富经:一万元起步 他靠什么三年后年入2000多万(20170418)
臭咸鱼养鱼 借来三万年赚千万
致富经:“臭咸鱼”养鱼 借来三万年赚千万(20170427)
寻常坛子让穷小伙发现非凡财富
致富经:寻常坛子让穷小伙发现非凡财富(20170503)
赚钱就靠丑鸡 秃鸡 大蒜鸡
致富经:赚钱就靠丑鸡 秃鸡 大蒜鸡(20170426)
豫剧演员去养猪的别样财富
致富经:豫剧演员去养猪的别样财富(20170504)
陈光车 从放牛娃到老牛倌终脱贫走上致富路
陈光车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当地干部帮助下成功脱贫,走上了致富道路,而他身后那几十只牛就是他的脱贫宝贝。
青年村官发展养鸡业带着贫困村脱贫、
自从6前参加村官考试,被分配到洛川县交口河镇,已经过去6年了这个昔日的大学生张志龙已经成村里爱戴的村官,他这6年极联系县有关部门为岭前村、崾岘河村的贫困户争取贫困扶贫资金3.2万元,更自掏腰包8000多元为贫困户购买鸡让他们养殖,更为村里鸡蛋销路而奔走帮着村民脱贫。
大学生随夫回村返乡创业养猪带着村民致富
何红粉大学是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和畜牧兽医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决定返乡创业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用来创业致富,他们返乡之后选择了养猪开启了自己的致富路。
蔬菜大王陈明利那不服输的拼搏人生
陈明利家境清贫,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专研成了大棚蔬菜的种植专家更是90年代当地第一个万元户,而他致富不忘乡亲建立了合作社,今天我们要说就说他的拼搏人生。
美女老婆陪着老公养牛一起牵手致富
退伍军人袁太明和乔云芬结婚后不久南下打工,在养牛场工作,他们累积技术和资金最后返乡创业养起了自己的牛夫妻携手走致富。
90后小伙在荒山上种牡丹致富
90后小伙在荒山上种牡丹致富
任井龙研究蓝莓18年带着林丰百姓致富
任井龙,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研究了蓝莓整整十八年,是林丰县发展蓝莓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持,而他本人更是无心的教导当地百姓蓝莓种植技术,加快当地蓝莓种植效率增加当地百姓收入。
夫妻携手种植蔬菜目标毛收入三十万元
彭秀娟和丈夫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里种植蔬菜为生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父母陪伴更好成长,而切靠着承包打工村民土地有了五六十亩规模的蔬菜地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有了不错收入,今年他们的目标是毛收入三十万。
陈新宣 打工养鸡十年返乡创业养鸡致富
陈新宣当年为了谋生和妻子在养鸡场打工过,出来外面打工10年,家庭情况有了一定改善,但思念家中老小,决定返乡创业,搞起来养殖业,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养鸡,开了家养鸡场。
50农村妇女返乡创业投资2000万养鱼
韩显英本该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走上不同的道路,打工多年返乡创业投资18万搞运输2年连本带利的亏进去,用最后2万路了煤炭,7年内赚了500万让当地人为之震惊,最后却选择退出煤炭行业,投资2000万搞起了水产养殖。
王龙敏33年努力带着全村种领猕猴桃年产值破亿元
王龙敏种植猕猴桃从一开始就为了带着村民致富而种的从村干部到乡干部他始终在推广猕猴桃种植,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可以让乡亲们退贫致富的好产业。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