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清河依靠食用菌产业基地走上致富路
【摘要】4月18日,笔者在青冈县食用菌产业基地看到昔日的贫困户毕清河和工友们正在忙碌着装卸菌棒。他们有说有笑,幸福的微笑洋溢在脸上。
毕清河,今年50岁,青冈镇新民村四屯人,原本一家4口人靠25亩耕地和毕清河外出务工的收入,日子过得还算红火。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2012年,毕清河的妻子患了一场大病,仅做心脏支架手术就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借了外债。妻子的病需要长期用药而且需要人照料,毕清河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家里有两个孩子又正处在用钱之际。生活的压力让一向坚强、乐观的毕清河一下子喘不过气来,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2015年,省审计厅帮扶的扶贫项目食用菌产业基地在新民村落户,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农科院+协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以“谁投资、谁受益”为基本原则,采取“统一基础建设、统一精深加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按项分配效益”的管理机制,着力构建县域食用菌产业文化,推动产业快速向好发展。在农户参与形式上,农户以“带地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收益、分散承包经营、基地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基地生产经营管理,依托项目强大承载能力,确保基地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多方共赢。这让不能外出务工的毕清河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2015年5月,毕清河把25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亩地不但得到了45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享受入股分红,平时还在合作社打零工增加收入。毕清河倍加珍惜在合作社打工赚钱的机会,做每项工作都竭尽全力。毕清河对工作负责,对患病的妻子更是细心照料,不离不弃。在他的精心照顾下,他的妻子很快好了起来,夫妻二人共同到基地打零工。2015年夫妻俩干了5个月零活,仅靠打零工收入就达2.5万元。
生活有了奔头,毕清河干劲更足了。2016年7月,基地实施贫困户享受的发包优惠政策,除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还把菌包赊给贫困户,做到统一销售产品,让贫困户无后顾之忧。毕清河知道致富的机会来了,他以每栋1250元的低价承包了4栋大棚。年终算账,毕清河家2016年纯收入达10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摆脱了贫困,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毕清河说,现在扶贫政策好,只要肯干,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都能脱贫致富。谈及未来,毕清河打算再多承包几栋大棚,扩大规模,让全家尽快实现小康梦!
宫再福20年艰辛养鸭走出别样致富路
谈起桓仁县的养鸭人,大家不由得都会想到一个人,那便是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六河村的宫再福。20余年来,他坚持不懈养鸭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回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宫再福不禁感慨万千。
张单英开创江西种植藏红花先河 贫困农民走上致富路
花椒让昭通鲁甸光明村脱贫致富
王龙敏 33年带领猕猴桃果农走上致富路
一眼望不到边的猕猴桃园绿藤延展,串串花蕾含苞待放。果农们在园子里打芽、施肥,一派忙碌的景象。
养殖山鸡 舞动脱贫致富梦
邢俊成 盐碱滩上种出致富瓜
中国扶贫第一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沈华平
洛桑小院种出致富大文章
山东菏泽 小辣椒成就致富大产业
重庆丰都 夫妻种植蔬菜毛收入三十万元
“我们村海拔七八百米高,气温比沿江400米以下低,所以现在还在移栽菜秧。”4月23日,丰都县双路镇楠木村一组农妇彭秀娟对笔者说。
蛇司令胡昌汉的致富经
湘东鸡司令面对失败不服输
巴中农民工返乡创业成鸡大王致富不忘乡亲
“咯咯咯、咯咯咯……””循着这声音,日前,记者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凤梁村4社的生态养鸡场,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掩映着一间一百多平方米的白色瓦房,房子四周、树林下,一大群一大群的鸡,有的在追逐嬉闹,有的在悠闲觅食。
冷水鱼养殖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马兴辉 山鸡养殖奔富路
马兴辉所在的三河坝乡水草坝村是该乡最偏远的村之一,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群众收入门路单一,出外打工一直是这里青壮劳力的首选。马兴辉就是其中的一个。但其他人还在终年奔波在异地他乡挣体力钱的时候,马兴辉却回来了,回家办起了养殖场。短短一年时间,就让沿河七个村的人刮目相看,翘起了大拇指。
水果大王韦信成 一颗青梅闯出致富路
艾丽娟 哀牢山中的茶娘
让小毛驴驮起致富大产业
流水养鱼 流金淌银致富忙
三月的大别山乍寒乍暖,刚一波雨水过去,天气开始放晴,气温逐渐回升。凉亭河边的诚宜众佳家庭农场,一小拨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被水池里五颜六色的金鱼吸引着,发出连连赞叹声。大别山区空气清新,光照通透。在阳光的照耀下万条金鱼红如火、黑如墨、白如玉,人群的惊呼声时而惊动安静的鱼群,不时有鱼儿窜出水面,引起微波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