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再福20年艰辛养鸭走出别样致富路
【摘要】谈起桓仁县的养鸭人,大家不由得都会想到一个人,那便是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六河村的宫再福。20余年来,他坚持不懈养鸭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回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宫再福不禁感慨万千。
1997年,在政府富民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身为六河村党员的宫再福率先买了500只鸭雏,毅然踏上了自己的创业致富之路。众所周知,鸭子属于自身免疫力较高的禽类群居动物,但是同类之间染病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染给大群鸭子,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创业初期,由于缺乏成熟的养殖经验技术,看到鸭子生病,宫再福常常束手无策,有时站着观察鸭子的病情,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彻夜睡不着觉,着急上火,嗓子几天都说不出话来。
宫再福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三,为了给生病的鸭子看病,他独自一人到鞍山地区请教能治鸭病的养鸭专家,因为那时饭店都关门了,他一个人站在街边又饿又急,走了好几里地才找到一家正在营业的小卖店,热心的店主给他泡上一碗泡面,他才算是吃上了一口东西。
饲养100多天后,第一批鸭子终于开始产蛋。为了推销自己的鸭蛋,大冬天里,宫再福一个人推着手推车走街串巷卖鸭蛋,为了能省点儿钱,自己甚至连一个热乎的馒头都不舍得买。有时候,一家饭店即使只要10个鸭蛋,宫再福也坚持在约定好的时间内送到店主手中。“做买卖诚信最重要,大家看得起我才买我的鸭蛋,我绝对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许多次受到别人的质疑和拒绝,宫再福都默默地承受,从不和人理论。时间长了,大家都被他的坚强意志所感动,逐渐认同了他的鸭蛋。
后来,为了不影响鸭场周边的水源质量,宫再福尝试旱地养鸭,并凭借自己多年来从鞍山、辽阳等地学到的养鸭经验,学会了自己人工调配鸭饲料,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控鸭场内的温度,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饲养成本,也让鸭子们变得越来越壮实,产蛋率也提高了许多。宫再福还练就了一项本领,可以在十几分钟之内捡完鸭圈里的鸭蛋,还能根据鸭子的产蛋率和吃食情况判断鸭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病情便立即隔离。
2012年,宫再福在桓仁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成功申请注册了福岩鸭场,并在虎泉村周边租了近200亩荒地。如今,从最开始的500多只鸭子发展到8000多只,日产蛋可达1000多斤,年收入30多万元,成了全县有名的“养鸭大王”,生产的产品除了卖给县内各大超市、市场、商店外,还销往本溪、通化、宽甸等周边城市。2015年,为了扩大生产,他又建起了占地20亩的新鸭场和4个腌制池,引进了咸鸭蛋制作流水线,开始了礼品包装品牌销售,力图把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市场。
“下一步,我打算在周围的荒地上种一些有机健康作物,让我多少也沾点儿大养殖生产业的光!”宫再福指着眼前的一大片空地告诉记者。
张单英开创江西种植藏红花先河 贫困农民走上致富路
花椒让昭通鲁甸光明村脱贫致富
王龙敏 33年带领猕猴桃果农走上致富路
一眼望不到边的猕猴桃园绿藤延展,串串花蕾含苞待放。果农们在园子里打芽、施肥,一派忙碌的景象。
养殖山鸡 舞动脱贫致富梦
邢俊成 盐碱滩上种出致富瓜
中国扶贫第一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沈华平
洛桑小院种出致富大文章
山东菏泽 小辣椒成就致富大产业
重庆丰都 夫妻种植蔬菜毛收入三十万元
“我们村海拔七八百米高,气温比沿江400米以下低,所以现在还在移栽菜秧。”4月23日,丰都县双路镇楠木村一组农妇彭秀娟对笔者说。
蛇司令胡昌汉的致富经
湘东鸡司令面对失败不服输
巴中农民工返乡创业成鸡大王致富不忘乡亲
“咯咯咯、咯咯咯……””循着这声音,日前,记者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凤梁村4社的生态养鸡场,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掩映着一间一百多平方米的白色瓦房,房子四周、树林下,一大群一大群的鸡,有的在追逐嬉闹,有的在悠闲觅食。
冷水鱼养殖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马兴辉 山鸡养殖奔富路
马兴辉所在的三河坝乡水草坝村是该乡最偏远的村之一,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群众收入门路单一,出外打工一直是这里青壮劳力的首选。马兴辉就是其中的一个。但其他人还在终年奔波在异地他乡挣体力钱的时候,马兴辉却回来了,回家办起了养殖场。短短一年时间,就让沿河七个村的人刮目相看,翘起了大拇指。
水果大王韦信成 一颗青梅闯出致富路
艾丽娟 哀牢山中的茶娘
让小毛驴驮起致富大产业
流水养鱼 流金淌银致富忙
三月的大别山乍寒乍暖,刚一波雨水过去,天气开始放晴,气温逐渐回升。凉亭河边的诚宜众佳家庭农场,一小拨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被水池里五颜六色的金鱼吸引着,发出连连赞叹声。大别山区空气清新,光照通透。在阳光的照耀下万条金鱼红如火、黑如墨、白如玉,人群的惊呼声时而惊动安静的鱼群,不时有鱼儿窜出水面,引起微波涟涟。
张号杰 身残志坚的致富人
李奎 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紫阳富硒茶,芽叶嫩壮匀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高长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美、回甘。就像紫阳民歌里唱的:“三月三,上茶山,山山飘清香,处处好茶园。”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富硒茶资源,使茶产业成为紫阳县农民经济来源的依靠。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