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农民工返乡创业成鸡大王致富不忘乡亲
【摘要】“咯咯咯、咯咯咯……””循着这声音,日前,记者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凤梁村4社的生态养鸡场,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掩映着一间一百多平方米的白色瓦房,房子四周、树林下,一大群一大群的鸡,有的在追逐嬉闹,有的在悠闲觅食。
“这几天上门订购的人太多了,我捉鸡都忙不过来了!”正在捡鸡蛋的养鸡场老板陈新宣乐呵呵地说。
今年52岁的陈新宣是凤梁村人,2003年,因家庭贫困,他和妻子踏上了去海南务工的路,在一家养鸡场打工。
“常年在外务工,无法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是我心里最深的痛。”陈新宣说,2012年,父亲病情加重,他毅然回乡创业。
“我一定要找一条适合在家乡发展的路子。”回来后,看到家乡落后的情景,陈新宣暗自立誓。
“由于以前在养鸡场打过工,有过硬的养鸡技术,所以我决定重操旧业。”说干就干,2014年6月,陈新宣把在外打工的4万元积蓄和在亲戚朋友处东拼西凑的3万元,全部拿出来购买鸡苗、搭建鸡棚,在屋后建起了养鸡场,开始了规模养殖。
记者发现,陈新宣夫妇除了养土鸡,还养价值较高的乌骨鸡。与在外打工的日子相比较,陈新宣坦言,回到家乡更踏实、有归属感。
“养鸡是个技术活,我养鸡坚持做好三点:一是抓好防疫,按时给鸡打预防针,随时观察鸡的生长情况,发现疫病苗头立即治疗,打针治病我是轻车熟路了。二是给鸡喂饲料要有固定的地点,因为场地比较宽,所以每次投放饲料都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到时‘开饭’,鸡才会长得好。三是鸡场要通风干净,冬天要做好保温工作,及时清除鸡舍里的粪便,给鸡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说起养鸡来,陈新宣头头是道。
“我养鸡采取林下生态散养模式,树林是天然的‘健身房’,充分的运动让肉质结实。”陈新宣说,鸡平时在山林里捉虫子吃,喂的是玉米、糠壳等杂粮,饮的是天然的山泉水,不仅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还提高了品质和口感。
鸡场办得风生水起,经过一年努力,陈新宣的养鸡场出栏成品鸡4000多只,收入达到18万元,乡亲们都叫他“鸡大王”。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带领几个乡亲养鸡挣钱,这样乡亲们就不用到外边打工了。”陈新宣致富不忘众乡亲,对求学者毫不保留地讲解养鸡理论和饲养技术,提供免费服务,在各个场合进行养鸡技术培训。
2015年,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支持下,陈新宣成立了巴中市恩阳区玻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发展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已有3家。
“今年我将把规模扩大到5000只,收入达到20万,争取在老家搞出点名堂来。”陈新宣说,“在外打工养了十几年鸡,没想到却在家乡发了财。”
冷水鱼养殖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马兴辉 山鸡养殖奔富路
马兴辉所在的三河坝乡水草坝村是该乡最偏远的村之一,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群众收入门路单一,出外打工一直是这里青壮劳力的首选。马兴辉就是其中的一个。但其他人还在终年奔波在异地他乡挣体力钱的时候,马兴辉却回来了,回家办起了养殖场。短短一年时间,就让沿河七个村的人刮目相看,翘起了大拇指。
水果大王韦信成 一颗青梅闯出致富路
艾丽娟 哀牢山中的茶娘
让小毛驴驮起致富大产业
流水养鱼 流金淌银致富忙
三月的大别山乍寒乍暖,刚一波雨水过去,天气开始放晴,气温逐渐回升。凉亭河边的诚宜众佳家庭农场,一小拨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被水池里五颜六色的金鱼吸引着,发出连连赞叹声。大别山区空气清新,光照通透。在阳光的照耀下万条金鱼红如火、黑如墨、白如玉,人群的惊呼声时而惊动安静的鱼群,不时有鱼儿窜出水面,引起微波涟涟。
张号杰 身残志坚的致富人
李奎 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紫阳富硒茶,芽叶嫩壮匀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高长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美、回甘。就像紫阳民歌里唱的:“三月三,上茶山,山山飘清香,处处好茶园。”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富硒茶资源,使茶产业成为紫阳县农民经济来源的依靠。
石棉枇杷 老树开新花 致富全靠它
枇杷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宋代宋祁曾赋诗曰:“有果实西蜀,作花凌早寒。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土都不可寄,味咀独长叹。”由此可见,当时产自四川境内的枇杷已获得人们的喜爱。上个世纪后期,随着植物专家和研究人员的不断考证,基本确定了贡嘎山东南大渡河流域中段石棉一带是普通枇杷的起源中心。目前,石棉境内已发现的野生枇杷共计16000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150余株,主要分布在大渡河和楠桠河两岸海拔780—1700米的区域范围内。
小田并大田 农民说了算
一户多块地,不仅成为农户的烦恼事,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否能把一家一户的零散地块合并成一整块地,实现联耕联种?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各地都在积极尝试探索中。近日,记者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调研了解到,通过探索农户“一户一田”改革,当地以二轮延包为基础进行了调整,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实现了节约土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多种效应。
沈萍发展生猪养殖年入百万
在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镇有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她有致富的梦想,也在不断地创业,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养殖的致富路上越走越远,带动了一方产业发展。她多次被评为杨木镇三八红旗手和科技致富女能手,并在2007年当选清河区人大代表,她就是养猪能手沈萍。
广西容县 种香水柠檬 助脱贫致富
4月30日上午,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走进广西玉林市容县容州镇峤北村富深家庭农场的四季香水柠檬种植示范基地,举眼望去,只见一株株葱笼翠绿的柠檬树挂满了拳头般大小的柠檬果,果皮淡黄的柠檬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场主叫张家深,是该县一位年近40的农民。由于他试种香水柠檬大获成功,成为当地种香水柠檬,助脱贫致富的典型。
宁县陈亚平 养生态猪 闯致富路
“在注册合作社、组建优质生态种猪繁育饲养基地前,我考察了北京、山东等地的现代生态优质种猪繁育饲养示范企业,向许多专家讨教繁育饲养优质生态种猪的市场前景、繁育饲养技术。”4月23日,宁县盘克镇街西村返乡创业能人陈亚平说,“规模繁育饲养生态肉猪,目的只一个,就是和乡亲们一起,用先进的养殖理念、繁育饲养技术,增加收入,共同小康。”
厨师汪龙回乡养大雁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人物档案
孙生官 娃娃鱼养殖游出致富梦
娃娃鱼学名大鲵,属国家二类保护两栖野生动物,常年生活在野外山涧溪流中,很少有人见过它的“真身”。但汝南县的孙生官却从娃娃鱼身上发现了商机,在获得养殖许可后,开始饲养娃娃鱼,还将娃娃鱼带上餐桌,成为市民口中的一道美食。同时,他还创办合作社,吸引了上百户社员加入,让更多的村民开始养殖娃娃鱼,成为又一增收致富的“法宝”。
山东宁津富贵牡丹开出增收致富的希望之花
桃花、杏花、梨花芳菲刚落,素有“万花之王”美称的牡丹迎来了鼎盛花期。走进李景龙的牡丹园里,花的香气扑鼻而来,占地500多亩的100多万株油用牡丹竞相开放,一大片白色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在绿叶的映衬下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
靖州刺宝贝敲开致富门
一排排水泥饲养池被半人高的围墙围成一个个“小庭院”,200多头浑身长满棘刺的豪猪欢快进食……5月1日下午,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官团村豪猪种养专业合作社,陆坤正在给他的“刺宝贝”们准备“晚餐”。
张杰 退伍回乡带领村民同致富
茶乡父子兵 带动茶农致富路
1月22日,雅安市在名山区联江乡藕花村,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老人,正在茶地里忙碌。乍一看,今年68岁的周杰和普通茶农没什么两样,殊不知,他却是茶界远近闻名的专家。他倾尽一生心力选育的优质茶种,为雅安茶农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村主任试种大球盖菇替村民趟致富路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这些日子,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村主任李健强总是笑容满面,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从地头采收的400多斤大球盖菇,第一时间就被送往泸州城区的大超市,每公斤12元的批发价让他每天都要收入2000多元。“没想到种大球盖菇这么划得来,按目前的产量,我去冬试种的5亩大球盖菇可实现纯收入6万元。”李健强在地头一边采收球盖菇一边高兴地说。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