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女劳模的虹鳟致富经
【摘要】
常俊英和员工在一起。
到怀柔郊游,吃虹鳟鱼绝对是大多数游客的首选。但却少有人知道,这生吃和烧烤虹鳟鱼的做法,竟出自怀柔大山里的一位农嫂之手。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怀柔劳模山庄老板常俊英。
说起劳模山庄这个名字,常俊英起初还真有点纠结,“打着劳模的旗号,要是万一做不好,那可真是没脸见乡亲们了。”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常俊英在经营上格外用心,事事都一定要做出典范来。如今,在京郊乡村游人气极旺的怀柔虹鳟鱼一条沟里,常俊英和她的劳模山庄同样名气响当当,无论从经营规模还是接待质量,都称得上是当地民俗接待的“龙头”。
抓住机遇养虹鳟
“起初就是特别简单的一个致富梦,想着能靠新机会改变生活,过得更好。”常俊英说的这个“新机会”是冷水养殖虹鳟鱼。
1992年,怀柔刚刚兴起养殖虹鳟鱼。当时的莲花池村只是个偏远、闭塞、贫穷的小山村,远没有如今的风光。对于养殖虹鳟鱼这个新鲜事儿,许多人都在观望,不敢去尝试。常俊英却萌生了养殖的念头。她说:“政府给咱创造了致富的机遇,自己要不抓住,将来后悔可怨不得别人。”就这样,常俊英把自己的想法和丈夫说了,没想到丈夫非常支持并说:“你干吧,有什么困难我帮你。”
养殖虹鳟鱼,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要建鱼池,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要在3亩地上建起5个鱼池,修建一个大面积的停车场,再建一个120平方米的中式房屋,起码需要几十万元。这么多的钱,到哪里去找?常俊英和丈夫都陷入了焦灼,资金是实际问题,一旦投入会有风险,家人也出于担心进行劝阻。“但是我们认真地分析,国家鼓励我们农民致富,有这么好的机遇,这一步必须大胆地走出去。于是,我俩就厚着脸皮一家一户地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一听说是要建鱼池,还是一个妇道人家,不好好在家操持家务,出什么风头,真是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了。大家都不愿意借钱给我,这些都没有动摇我的决心,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是要给人们做个样子带个头,用自己的行动证实我们妇女一样可以干成大事业。”回想起当年创业时的情景,常俊英动情地说。
毕竟借钱不是靠几句大话狠话就能借得到的。按常俊英自己的话说,当时亲戚朋友家的门槛儿都被她踢破了,好话也说尽了,可是收效甚微。就在这时一个老妈妈被她感动了,这个大妈叫张福莲,是村里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常俊英的,她说:“我看,俊英这孩子有出息,不言不语的,但心里有数,乡里乡亲的,她能坑了咱们吗?我坚决支持她。”老人把自己辛苦积攒的全部积蓄600多块钱全都拿了出来。常俊英接过这笔钱,激动得两手都在颤抖。渐渐地,很多村民也觉得福莲大妈的话有道理,大家就你1000元,他500元地开始给常俊英送钱,启动资金总算凑齐了。
当年下半年,常俊英就建起了自己的虹鳟鱼养殖场,购进了5万尾活蹦乱跳的小鱼苗投入鱼池,这些小鱼苗被她当成眼珠子一样没白天没黑夜地呵护着、培育着。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在那段漫长煎熬的日子里,每天都会看到有鱼漂上来,常俊英的情绪也随之波动着,灰心过,丧气过。然而就在这时,怀柔区妇联的领导们得知此事,立即派来了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对死鱼进行解剖,帮她查原因、找对策。通过科学技术鉴定、对症下药,控制住了死鱼现象,将她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点,这对于常俊英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一下让她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为帮助我迅速掌握饲养技术,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不仅让我定期参加冷水鱼养殖培训班,还专门派技术人员到养殖场进行指导,手把手、面对面教授养殖技术。”常俊英回忆道,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她当年又投资9万元从莲花池引来山泉水养鱼,不仅提高了养殖质量,鱼肉也更加鲜美可口,最终虹鳟鱼养殖大获成功。
开发虹鳟新吃法
如果说,养殖虹鳟鱼成功是常俊英创业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那么助推她走向更大成功的原动力,则是颠覆虹鳟鱼的传统吃法——烧烤虹鳟鱼。
时间回到1995年。那时的常俊英不知道怎么搞民俗旅游,也不知道什么叫民俗旅游。只知道城里那些有车的人都想利用周末到有山有水的地方爬爬山、钓钓鱼、吃吃野味、如果有可能再睡睡农家的大火炕。北京周边的地方基本都一样,山是现成的、鱼是现成的,就连火炕都是现成的。“人家来了,有啥需要咱就给啥。”常俊英也学着别人新盖了个小院专门接待城里来的客人。可是就是野味不好办,做来做去都是那几样。常俊英发愁了。
说来也巧,就在这一年,常俊英的小院来了一批俄罗斯客人,可是这个距离北京80多公里的小山村实在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他们,城里来的人爱吃大豆腐、板栗炖小鸡,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东西有感情,城里不容易见到。人家外国人吃什么呢?就在常俊英犯愁的时候,随行翻译却说不用她张罗。常俊英就更是一头雾水了。
好在开了一上午会的俄罗斯客人马上就给出了答案。“开会完了,就看到他们车里面带着烤箱,那么高的烤箱,夹子呀,调料呀,什么辣椒、孜然呀,这些都比较齐全的,开完会,他们就用这些东西烤鱼。而且不光生着炉子烤,他们还将鱼洗干净切片生吃了。”常俊英说。“活了半辈子,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吃生鱼的,这还不算,他们对虹鳟鱼兴趣十足,切成片,烤成段,中午吃了,晚上还要接着吃。每人一条鱼,然后就烤着吃或者生吃。我们还觉得特别的纳闷,怎么这么能吃呀,中午吃完一条鱼,下午就开始吃生鱼片,还是吃一条鱼。”
开店的不怕大肚汉。常俊英什么都缺,惟一不缺的是鱼塘里的虹鳟鱼,只要能这样吃,不是省得拉到北京城里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去卖吗?“他们在我们这儿待了一整天,到了晚上8点多才走,这批客人一共吃了200多公斤鱼,消费了4600美元,他们结账的时候,还觉得特别便宜。”常俊英仿佛捡了一个大便宜似的,算来算去,守在家里就卖了将近4万块钱的鱼,简直和做梦一样。就这样,常俊英也跟着效仿,成了虹鳟鱼一条沟的第一个“烤鱼人”。
河南民权 采着蘑菇唱着歌
反季节蔬菜紧俏 订单式农业坐地淘金
近年,横县马岭镇清泉村方兴家庭农场把反季节蔬菜、订单式农业、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当地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天津市宝坻区青年岳川用小蚯蚓开创致富路
天津市宝坻区退伍青年岳川用八年的时间,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完成了自己从一名无业青年到拥有一家养殖场、一家合作社,带动超过十七个养殖户创业致富的引领者的华丽转身。
重庆这位养殖户养鱼养出致富新路子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在重庆梁平区礼让镇现代渔业示范园内一条条欢快的鱼儿在鱼塘里摇摆着尾巴觅着食,撒欢儿的模样甚是惹人喜欢。
靠种玫瑰花 朱运芬走上致富路
五个月赔光200万后 他凭啥绝地翻身
一次莽撞的投资,让他十年辛苦血本无归。借钱去养鱼,还闹了大笑话。莽撞行事让他的人生跌到了谷底。重整旗鼓再出发,巧借民俗活动,一天签下200万元的合同,如今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到900多万元。
哈巴河县林下健美鸡开启扶贫增收路
“队长,谢谢你,你看,你给买的鸡苗长得很快呢!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卖钱了。要不是你们帮忙,我还真不知道干些啥脱贫呢。”5月3日,当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西玛依沙斛村工作队队长走到贫困户古丽·胡马太家时,她正在照料她饲养的小鸡,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贵州赤水 10万农民靠石斛摘掉脱贫帽
村官培植蘑菇 村民一起致富
獭兔王致富不忘乡邻
4月24日,记者见到被誉为皖东“獭兔王”的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皇甫村村民王学成时,他正在自家的獭兔示范养殖基地忙碌着。他告诉记者,此项目计划投资近千万元,占地146.7亩,是一座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养殖基地。
赚钱就靠丑鸡 秃鸡 大蒜鸡
这是笨鸡?还是秃鸡?难道是斗鸡?他叫杨洪谦,这些战斗力爆表的鸡,就是他养的。为了养这种鸡,他差点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因为这好斗的鸡,他四年翻身,2016年,销售额超过600万元!看老杨如何靠鸡中的战斗鸡,实现梦想!
举家返乡 立体养殖闯出致富路
张海华靠养鸡铺就致富路
说起沙湾县金沟河镇泉水沟村的张海华,村里的很多人都会叫他“鸡妈妈”,因为会养鸡,又有防治禽病的本事,村里养过鸡的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因此他才有了“鸡妈妈”这个爱称。而今年45岁的张海华和鸡打交道已经25年,这25年的时间里,养鸡让他高兴过也失望过,成功过也沮丧过,但最终他靠养鸡铺就了致富路,品尝到了幸福滋味。
养殖跑山鸡 跑出致富路
养鸡大户李继铖致富不忘众乡亲
走进西丰镇连丰村,村民李继铖、王丽红夫妇的养鸡场红红火火:一座3600多平方米的鸡舍,蛋架上积满了一枚枚新鲜的鸡蛋,一只只蛋鸡吱吱咯咯,叫个不停。
武汉江夏举办生猪生产培训班
5月2日,江夏区2016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生产经营型(生猪生产)培训班在武汉沛美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隆重开班。开班典礼上,江夏区农委领导刘启明与在座30位学员分析了当前养殖行业的相关政策和发展形势,并鼓励养殖户继续做好生猪安全生产工作,出产质量优、品质好的放心肉送上市民餐桌。据悉,本期学员全部来自于江夏区畜禽规模养
河南雏鹰农牧投入5亿元建135万头生猪项目
察右后旗雏鹰百万口生猪一体化项目由河南雏鹰集团投资建设,总占地1.42万亩,计划用3-5年时间,总投资1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出栏生猪135万口的养殖规模。截至2016年底,该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主要用于科研楼、饲料厂和猪舍建设以及修路、上电、占地补偿、办理相关手续。2017年,该项目4月20日复工建设,计划完成投资6亿元。其中:40万吨饲料厂,建设
董市甜瓜昂首挺胸长向空中
一座挨着一座的塑料大棚里,1米多高的铁丝架上,爬满了藤蔓;一个个梨形的甜瓜,躺在悬空的网兜里……5月1日,记者在枝江市董市镇的甜瓜主产区桂花村看到,以往趴在地上长的甜瓜苗,今年一反常态昂首挺胸向空中发展。董市甜瓜因皮薄肉甜味香多年来备受消费者的青睐,2016年6月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今年,董市镇着眼甜瓜这一主导产业,因地制
广西容县 科技扶贫为群众增收造血
近日,广西容县松山镇三合村的好几位村民,认真按照日前技术人员讲授的方法,精心种下了今年的第一批致富果——百香果。村民们说:这些机关党员干部理论结合实际传授科学种养技术,我们很喜欢!今年以来,广西容县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积极推行科技扶贫模式,想方设法增强村民群众的增收造血功能。近日,在松山镇三合村会议室里,一位名叫陈炳冠的农民手拿着几条百香
孝感市 发展林业支撑绿色生态
近日,孝感市林科所苗圃基地湿地松长势喜人,今年培育的500万株湿地松苗可造林5万亩。该所围绕湿地松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推广,提升林产品供给能力,为建设美丽孝感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