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讯网>致富经网>正文内容 [致富经]从流汗和近视中发现亿万财富商机 20170524

从流汗和近视中发现亿万财富商机

【摘要】他总能从生活中发现商机。曾经最怕中暑的他,却从中暑中悟出商机,把谁都不看好的生意,做到年销售两亿元。而儿子的近视,再一次刺激他抓住商机。原本房前屋后不起眼的水果,帮他敲开了另一扇财富之门。郑志军,如何做到?

专题:桑葚 饮料 渔民

[致富经]从流汗和近视中发现亿万财富商机 20170524
 [致富经]从流汗和近视中发现亿万财富商机 20170524

在福建省漳州市,有一个叫郑志军的人,说起他的故事,当地人都觉得他发现商机的本领那是太厉害了。比如:在海边渔民流汗多、怕中暑,郑志军就能从中发现商机,一款产品做出来就是两个多亿的年销售额;再比如,看到儿子近视戴眼镜,他又发现了商机,研发的产品一年就能卖出几千万元,这个郑志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017年4月14日,记者到福建省漳浦县采访,正赶上当地村民在采收桑葚,村民们说,桑葚的挂果期只有20多天,眼下正是采收的高峰期。

记者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些采摘工人的手,全是血红色的,好像流了血一样。

现场:手怎么这样了?采流血了还是怎么着?不是流血了,这是桑葚的颜色,桑葚天然的色素就是这样的,不是流血了,跟血一样,非常红。

记者:采多长时间才能把手采成这样?一天就这样了,不过这样也没办法,洗也洗不起来,一天就这样,对,好洗吗,不好洗不好洗。

记者:那为什么不带个手套或者拿把剪刀?

郑志军:不能,不方便,它这个采摘要慢慢采,要像这样子,掐,掐一下,小心翼翼,不然会伤到这些枝。

工人们全用手工采桑葚,采摘速度比较慢。

记者:一天能够采多少斤?

种植户杨中美:七十斤左右,七十斤,七十斤左右。

记者:那得花多少工钱。

种植户杨中美:一天就是一百元工钱。吃的午餐就没算在内,还有矿泉水。

当地种植户告诉记者,桑葚不仅采摘成本高,而且还不易保存,采摘下来的桑葚,只能存放两三天,不方便销售,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农户都不愿意大规模种植。

然而,郑志军却鼓励当地农户大规模种植桑葚,而且告诉大家,种出多少他要多少。

郑志军是一名饮料生产商,这是郑志军位于漳州的一家工厂,像这样的厂他在全国有3家,2016年一年销售额达到3.5亿元。一天时间,他的工厂就能生产饮料60万瓶,如果用10吨的卡车来装,能装满40车。

郑志军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在采访中,漳州的很多企业家告诉记者,郑志军出名不仅因为他事业做得大,而是因为这个人的创业经历,他的亿万财富是从骑着一辆三轮车进货送货开始的。

漳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刘小琪:“这种水平的人,竟然原来是踩三轮车卖罐头的,居然有这么大的一个事业观,我是真心话,我个人觉得真的是感到非常神奇。现在漳州大家都知道,每次在谈到这个事情,大家都把这个当案例在谈。”

漳州市某贸易公司董事长陈文娟:“骑一个三轮车,而且是人力踩的三轮车,也会经常向他取取经,我本身也是属于业务出身的,也是要跟他一样,他也是我的偶像之一。”

郑志军的创业故事是从这家批发市场开始的。

他高中二年级就辍学了,没有学历,没有专长。1990 年,17岁的郑志军来到批发市场卖罐头,每天都要蹬着三轮车进货送货,最痛苦的是在三伏天,炎炎烈日下皮都晒爆了,中暑是常有的事。

郑志军:“打赤膊在送货了。”

郑志军:“车把上系一个毛巾,擦擦擦,有点晕倒了那个状况。”

郑志军在罐头行业这样摸爬滚打了十年,积累了一百多万元。没想到却因为一个错误,不仅耗光积蓄,还背上了百万外债。

2000年初,郑志军看到市场上茶饮料销售很火,郑志军也立马冲进去,想分一杯羹。他在自家这个院子里办了一个茶饮料厂,可是没特色没名气,很难卖,经营了3年,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欠下 100万元外债,这让他寝食难安。

郑志军:“一想也是睡不着,有时候经常去走市场,都走到那个三更半夜,十一二点才回来,找客户聊,因为当时心里急,100万元,这么大 的数目。”

那段时间,成了郑志军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光,别人都劝他退出饮料行业,可他却不服输,整天在那琢磨怎么闯出一条生路来。2003年夏天,郑志军还真琢磨出了一条门道,成就了自己的亿万财富。

这里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漳州市东山岛。每天上午,出海的渔船满载而归,港口也随之喧闹起来。炎热的夏季,繁重的体力劳动,渔民们害怕的就是一件事——天热中暑。

记者:“今天打了有多少?”

渔民:“1000左右石。”

记者:“在海上打鱼的话,打多长时间一天?”

渔民:“一天要20个小时。”

渔民:“在这种天气下,中暑是很平常的事情。”

记者:“以前中暑的话怎么办呢?”

渔民:“我们以前中暑的话,如果船上配医生就打盐水。”

为了防中暑,同时补充体能,渔民每次出海都要买上几箱葡萄糖和生理盐水。2003年夏天,郑志军来东山岛办事,发现了渔民的这一习惯,原本在海边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他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郑志军:“应该说是特别兴奋,捕捉到了一个商机。我就想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出一款这种饮料来,能够让渔民这种重体力劳动活的人,来喝这个饮料,那肯定非常好。”

以前蹬三轮车,最怕的就是中暑,这个发现让郑志军突发奇想,能不能做出一款含盐的饮料,既解渴又补充体能,还可以预防中暑。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别人,可大家却都笑话他,喝起来咸咸的饮料,这事儿听起来就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