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讯网>致富经网>正文内容 贫困地区 致富 中国

致富能人吴天来带领贫困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摘要】虽然中国现在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人们过上的日子越来越充实了,但是中国的贫困地区还是有不少,而且贫困地区以西部山区为主。如何使这些贫困地区不再贫困,带领大家走向致富的道路是当前的重点内容。

致富能人吴天来带领贫困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致富能人吴天来带领贫困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贫困山区

广西凌云是我国西部山区的一个贫困县,这个县境内93%以上是山地。

阳春时节,收购中草药的客商何苗从四川成都到凌云的陇雅村,采购十大功劳苗木。十几个村民你一手我一把,不到半个小时,40万株苗清点完毕,1株1.1元,几十万元货款,村民当场就收入账。

“这只是大家收入中的一小项。”陇雅村村干部杨正会说,全村336户,种了4000亩中草药,养了2000多头猪、4000多只,仅种养这块,户均收入便超过2万元。

此前,这个偏远村庄的不少人还过着贫困生活。有地质学家曾在上世纪90年代来此考察,留下一句话:陇雅环境恶劣,不是人类生存的地方。

“绝地逢生,是因为有一个实干的村支书。”陇雅村村民说。1999年,当地致富能人吴天来被选为陇雅村党支部书记。

山路难行,铺路开道;没电缺水,架线修池;环境恶劣,栽树种苗。面对大山的一次次“刁难”,吴天来没有退缩。为了帮助村民增收,他费尽心思探索扶贫产业。

吴天来曾用近三年时间,研发十大功劳的育苗技术。不分昼夜守在大棚里,经常半夜三更爬起来,打着手电筒查看种子的色泽变化……

在“九分石头一分山”的凌云,像陇雅村这样的脱贫故事不少。

郁再俭在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一干就是15年。昔日的平怀村穷出了名,山坳里缺水少田,村民们种玉米糊口,雨多饱一年,雨少饥一年。由于贫困,年轻人曾大量外出,一度出现开通半山的公路因没人组织建设而荒废的情况。2002年,在外打拼的郁再俭回到家乡,带领群众种桑养

种养伊始,问题不断。由于技术把关不到位,早期蚕虫大量病死,群众质疑声一片。技术难关突破后,又因市场波动,蚕茧卖不上价钱,导致蚕农种养积极性下降,欲弃桑种粮。

“再难也不能放弃。”为了减少村民损失,郁再俭自己投入20多万元,承包1000多亩桑田,与村民一起重新上路。经过努力,当地的桑蚕产业有了起色,并逐步形成一条“种桑养蚕+食用菌+有机肥+桑蚕制品”的产业链,全村人均增收逾7000元。

同样的转变发生在距离平怀村10多公里的彩架村。2005年,在外做工程的劳伦带着积蓄和干劲到村里扎根。先后担任村委会副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劳伦,铺路修桥、发展桑蚕等产业……用实际行动鼓舞贫困群众的斗志。

经过努力,这个村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过去大家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现在村子能有这么大变化,离不开‘劳支书’一路来的辛苦带动。”彩架村老人张永波说。

张永波老人还饱含深情地向记者朗诵了故友李建章的诗:“斗转星移几度春,红军战地尽芬芳。前堂每聚说穷史,里弄相逢忆富根。洪涝变成鱼米寨,茅棚已换阁楼村。家乡巨变英雄奠,饮水不忘掘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