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汗和近视中发现亿万财富商机
【摘要】他总能从生活中发现商机。曾经最怕中暑的他,却从中暑中悟出商机,把谁都不看好的生意,做到年销售两亿元。而儿子的近视,再一次刺激他抓住商机。原本房前屋后不起眼的水果,帮他敲开了另一扇财富之门。郑志军,如何做到?
郑志军的哥哥郑志勇:“所有的饮料都是甜的,就你一个是咸的。有很大的风险”
饮料企业董事长郑国贞:“不是很看好,因为他这个,一个就是说市场太单调,卖给渔民的话,不外乎就是渔民这些消费者而已,是不是?”
做茶饮料已经摔了大跟头,还欠着百万外债,现在竟然做一款含盐的饮料,大家劝郑志军不要瞎折腾。郑志军却认为,福建很多地方临海,渔民数量也很庞大,如果产品开发成功,应该很有市场。他回到漳州市做调查,发现当地市场没有含盐的饮料。从东山岛回来的第二天,他就拍板决定,这件事要干,而且马上就干!
郑志军:“一个是防止中暑,还有一个补充能量,没有一款这么解渴的饮料。我觉得这种反而就是机会,大家觉得不是机会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这个正好是个机会,赶紧做。”
一没技术二没钱,干的还是没人看好的事,别人都说不可能,但郑志军竟然把这事干成了,现在一年销售额超过了两亿元,如果说这是一个财富神话,那么,郑志军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东山岛回来的第二天,郑志军就行动起来,四处寻找研发新饮料的人才。通过朋友介绍,他找到了吴鸿博,吴鸿博当时在福建泉州一家饮料厂任生产厂长,是当地饮料行业很有名气的专家。郑志军软磨硬泡,好不容易把他请到自己的厂里参观,但是看完之后,吴鸿博只说了一句话,就扭头走了。
员工吴鸿博:“这是我见过最小的工厂,这还够不上是一个工厂,只算是一个小作坊。”
吴鸿博的话让郑志军很受刺激,他下定决心干了一件事。当一个月后郑志军再次把吴鸿博请过来时,完全改变了吴鸿博的态度。
原来,郑志军不是把吴鸿博带到老厂,而是带到这片厂区。那时候已经打完地基,郑志军说这就是他以后的新工厂,吴鸿博看得目瞪口呆。
员工吴鸿博:“我就觉得很惊讶,这么快,那我到现场看的时候,地基已经出土了,地基已经起来了。”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郑志军如何做出这么大的改变呢?
原来郑志军说服了家人,哥哥和姐姐给他筹集资金90多万元,随后他迅速承包了土地,设计了图纸,联系施工单位开工,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郑志军几乎不眠不休,人也消瘦了一大圈。
郑志军的妻子:“经常半夜一两点,两三点回来,他可能觉得睡觉比较浪费时间吧。”
郑志军的助理:“他在前面,我就在后面跑,拿着本子。”
记者:“走路特别快?”
郑志军的助理:“对,他谈事情也特别快,如果我们去晚了,他都和客户都谈完了。”
郑志军闪电般的行动力,终于打动了吴鸿博。
吴鸿博:“一有想法就马上干,这个人是很有激情的,而且肯定会干出一点名堂,预感就是他会干出一点名堂,在那边就马上提出辞职了。”
吴鸿博担任了郑志军的研发总监,半年后饮料样品研究出来了。郑志军拿给渔民品尝,听取他们的意见,再进行改进调整。渔民最看中的是快速降温,郑志军觉得,这也正是产品以后的卖点,他让研发人员把快速降温功能当作重点研究。历经几十次试验,2004年5月,新饮料终于成形。郑志军现场做了一个对比实验。
郑志军:“这个是我们的产品,这个是市场上买回来的运动饮料,然后我要做一个实验,在一分钟之内,看哪一个降温快,降温是多少,你帮我把它记起来。”
记者:“行。”
郑志军先测量了三种饮料的原始温度。
郑志军:“33.9摄氏度,30.8摄氏度,29.4摄氏度,好。”
然后再分别把它们倒入量杯之中。等待一分钟时间,每种饮料的降温结果就出来了,郑志军的饮料降温防暑效果明显。
郑志军把价格定在2元1瓶,比同量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要便宜,因此很快在福建沿海地区推广开来。渔民出海都要买上一些放在船上。
饮料上市2年后,到2006年销售额接近2000万元。
但是,郑志军觉得只卖给渔民路太窄,他把饮料定位成运动饮料,向运动流汗的人群推广。郑志军认为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与运动结合。他赞助了一系列体育活动,比如像这种国外比较流行的彩虹跑。
郑志军:“现在年轻人就是需要这种刺激。”
工作人员:“刚才够不够,说一下。够不够说一下,不够再来。”
郑志军:“投降。”
除了组织这些活动,宣传他的饮料产品。郑志军还在福建的媒体上投放广告宣传,销路逐渐打开。到2014年,郑志军的产品不仅有运动饮料,他还利用当地的水果资源,增加了芭乐芒果等果汁饮料,一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郑志军不仅从渔民流汗上发现商机,过了不久,他又受儿子近视的启发,发现了另一个诱人的商机,这个商机后来让他一年卖出了3千万元。
2014年,一直忙于生意的郑志军,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宝贝儿子怎么戴上眼镜了,平时无论看书,还是用电脑,都离不开眼镜,郑志军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郑志军:感觉我们这个父母好像有点责任,包括你看,我没有戴眼镜,我爸爸没有戴眼镜,我妈妈没有戴眼镜,我老婆也没有戴眼镜,我们家就出了他一个戴眼镜,这种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郑志军很心疼,他想给儿子吃点对视力有帮助的食物。
在郑志军老家,房前屋后都种有桑树,每年的三四月份,新鲜上市的桑葚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水果,而且当地老百姓传统认为桑葚有一种特殊的功能。
郑志军:我们当地这边对桑葚也是家喻户晓的,就是有明目(功能)
桑叶不养蚕 年卖800万
致富经:桑叶不养蚕 年卖800万(20170518)
穿越时空的财富
致富经:穿越时空的财富(20170516)
专门打造百万富翁的范老爷子
致富经:专门打造百万富翁的范老爷子(20170515)
欢喜冤家吵架吵来千万财
致富经:欢喜冤家吵架 吵来千万财(20170517)
女汉子张村头张雪 实打实带村民脱贫致富
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从农村或者从小城市扎堆的往大城市跑,挤破头往大企业、事业单位等挤,就为将来有个好前程好“钱途”。但是对于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张雪那些都不重要,硬是把几千块一个月的银行工作辞掉,去考取“大学生村官”一个月才一千多块钱的村干部。
辽阳何忠元完美诠释没有学历一样可以带领大家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虽然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高学历,但是学历只是一个门槛,最后能够创造出多少财富往往跟学历是无关的。
卓光华 一串樱桃卖600元的传奇故事
大家对樱桃的第一反应是好吃,营养价值高,但是很多人经济水平不是很高的往往会对樱桃的价格望而却步,想吃樱桃也只能解解馋就好。但是像葡萄一样的樱桃您见过吗?这一串就要卖600元!这样的樱桃你还会买来吃吗?
汪龙返乡创业搞起大雁养殖
汪龙年轻时外出闯荡练就一身好厨艺成了月薪近万的厨师对因为对家乡的思念对孩子的爱他辞职返乡创业了,并且引入大雁饲养,更是成立了射洪县川予养殖专业合作社要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纸上烤鱼让穷小伙张美年入千万开百家分店
你听说过纸上烤鱼吗?这是近几年出现新鲜东西,听着就非常有趣,而今天要说是纸上烤鱼的创始人张美,这个昔日的穷小伙如今已经是年赚千万的土豪了。
湖北沈林君带领百姓一起种植大棚蔬菜致富
37岁,正当壮年,有许多的冲劲和干劲,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压力也是不小,特别是现在老龄化的加重,更是加重的下一代人的压力。但是在崇阳县白霓镇后溪村青年沈林君却书写出了不一样的路。
杜一宝是党委书记 是企业家 更是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不能说是什么青天大老爷,但是可以说是一个好官了。在长春市宽城区欣园街道的一名五星村党委书记杜一宝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我们要把他们的事当作天大的事。”
任井龙专研蓝莓18年 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凡是都怕“认真”二字,因为认真起来很多时候什么事都不叫事,任井龙对蓝莓情有独钟,研究蓝莓整整十八年了,蓝莓基地目前达1300亩,年产量130吨左右,平均价格每斤达15元,年销售额约400万元。
东北女孩王艺洁不走寻常路 放弃白领工作回家养起驴
“我有一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是不是也不自觉的哼起来了!哈哈,小时候大家都差不多是哼着这首歌长大的,只是你会想到有一天你会真的有头小毛驴而且还不止一头吗?
致富能人吴天来带领贫困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虽然中国现在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人们过上的日子越来越充实了,但是中国的贫困地区还是有不少,而且贫困地区以西部山区为主。如何使这些贫困地区不再贫困,带领大家走向致富的道路是当前的重点内容。
她是如何做到东北三省农村淘宝销售冠军的
只有你不敢想的、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王琪当初面对自己身后背负着200多万元的贷款,还有370个贫困户的土豆订单和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她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往前冲,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努力的试一试,最后成为了东北三省农村淘宝销售冠军,“双十一”全国农村淘宝预售第一,总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为很多贫困家庭购买农资、农机节省了开支。
黑龙江鸡西村干部李广丽带领村民种植白瓜子走上致富路
农村的发展如何跟基层的的干部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带领村民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走上一条适合全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村干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带领各族待业青年开农机修理铺走上致富路
什么最幸福?什么最有成就?什么最值得自豪?
投资半年赔光十年辛苦钱200万后 如何翻身做到年销售额900多万元
“投资有风险,出金需谨慎”这句话并不是只是说说玩的,它是有真实的血淋淋的教训而得出的结果。一次莽撞的投资,让你十年辛苦血本无归。
喝水不忘挖井人的赵发所带领乡亲们种果树一起致富
“喝水不忘挖井人,富裕不忘老家人”,赵发所赚得“第一桶金”后就回乡创业,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并且赵发所早在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次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虹鳟鱼游进劳模常俊英的致富梦
虹鳟鱼对于怀柔幻魔常俊英来说是改变她一生的存在,92年17年25年的岁月而这劳模山庄也开20多年,钱包富了可常俊英劳模本身色不改。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