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吃什么传统食物
【摘要】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较为浪漫的就是这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它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为了纪念牛郎与织女,我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时候,都会吃一些特定的食物,也会有一些特定的风俗,那么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的风俗习惯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针者则“输巧”、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二、七夕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巧果
巧果是江浙一代的习俗美食,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在这一天,大家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自家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需要的原料是油、面、糖、蜜。
2、巧芽面
有些地方,除了吃巧果,七夕还流行吃巧芽面。选取一些质量较好,没有虫蛀的绿豆,提前七天将其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中,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开始做手擀面,将手擀面下锅煮熟,过一边凉水使口感更加筋道;然后热锅凉油,葱、姜爆锅,倒入肉丁炒熟,加入酱油、醋调味,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调味,做成豆芽汤;再把面条倒入空碗中,浇上做好的豆芽汤即可。
3、江米条
吃江米条是南京人过七夕独特的风俗。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豆粉混合均匀之后,将其蒸熟,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上筋道,再将其秆成圆形,最后晒干,用油煎,蘸上梅花、松花、芝麻、豆沙即可食用。
4、巧酥
许多民间糕点铺在七夕这一天喜欢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民间俗称“巧人”、“巧酥”,也是七夕节的特色食物。
5、五子
七夕节“拜织女”是个重要的习俗。少女、少妇们祭拜织女,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拜织女”焚香礼拜结束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家人们宵夜的食物。
七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我们国家的情人节,在这个难得的日子里,一定要记得和重要的人一起过,另外有心仪的人要表白的,趁着这个特殊的节日赶紧表白,不容错过。
关于七夕节习俗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纯正蜂王浆的味道是有点涩还是超级甜
现在的人都比较追求养生和保健,而营养价值很高的蜂王浆目前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大家提到蜂王浆就会想到甜滋滋的蜂蜜,但纯正蜂王浆到底是什么味道的?纯正蜂王浆的味道是有点涩还是超级甜?

猪护心肉是哪个部位
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护心肉,其实护心肉,是猪身上最为美味好吃的一个部位,很多猪肉贩都留着自己吃,那么猪护心肉是哪个部位?一起来了解下。

鬼节烧纸的正确方法和时间
鬼节是我们常说的七月半,人们认为七月十五这天,地府会打开鬼门,很多人会在这天摆上祭台,供奉先祖。每到七月半,很多地方都会烧纸钱,下面就来说说鬼节烧纸的正确方法和时间。

人工降雨方法最早是在哪里发明的
现在各地正值高温炙烤的盛夏时节,在以前天气持续酷热且连续很久都没下雨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会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适当解决一下天气干旱的问题。那么你们知道人工降雨方法最早是在哪里发明的吗?是谁发明的?

鸡蛋价格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如何挑选
鸡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食用价值高,很多朋友为了补充营养,每天都会吃一个鸡蛋。市场上的鸡蛋种类非常多,有土鸡蛋、普通鸡蛋、初生蛋等,价格差别也比较大。那么鸡蛋价格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如何挑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蝗虫和蚂蚱的区别是什么
蝗虫和蚂蚱都是我们常见的虫类,很多朋友认为蚂蚱就是蝗虫的俗称,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蚂蚱的学名为蚱蜢,也叫草蜢,是整个昆虫纲直翅目椎尾亚目下所有昆虫的总称。也就是说,蝗虫是蚂蚱的一类,那么蝗虫和蚂蚱的区别是什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邓武杰
(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式现场。图片来源: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组委会)

末伏是什么意思进入末伏之后还会热吗
现在正处于三伏天当中,大家都觉得气温炎热难耐,很多人都会在夏天中暑,所以吃一些清热解火的食物是非常有必要的,马上就进入末伏天气了,那么末伏是什么意思?进入末伏之后还会热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七夕当天有哪些习俗
七夕要到了,今年的七夕是8月4日,这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因此该节日也被称为情人节。那么七夕当天有哪些习俗?一起来了解下。

处暑是什么意思各地处暑吃什么食物
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很多人都对二十四节气不太了解,我国很多农事活动都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的,那么处暑是什么意思?各地处暑吃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元节的由来和风俗
马上就是中元节了,很多人对于中元节不太了解,中元节在民间也叫做七月半、盂兰盆节,是从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和时祭演化而来,和除夕、清明、重阳节一起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下面就来说说中元节的由来和风俗。

立秋后多久才不热了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意味着凉爽天气到来,但是由于有秋老虎,立秋后还会热一段时间,那么立秋后多久才不热了?一起来了解下。

中元节烧纸什么时间好有哪些讲究
说到中元节,相信很多农村朋友都是比较熟悉的吧,这天很多人会烧纸钱拜祭自家祖先,以求保佑后人。那中元节烧纸什么时间好?有哪些讲究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七夕节为什么叫乞巧节
再过几天就是七夕情人节了,很多人已经在给自己对象挑选礼物了,所以年轻人都比较期待这一天的到来。那七夕节为什么叫乞巧节呢?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吧。

立秋后多久才会凉快
再过几天就是立秋节气了,这也意味着天气也会逐渐凉快起来了,那么很多人就会问,立秋后多久才会凉快?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吧。

农历七月十五为什么叫鬼节有哪些风俗
马上就是七月半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在民间都有很浓重的祭祀活动,其实鬼节的正式名称应该叫中元节,它与清明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冥节,那么农历七月十五为什么叫鬼节?有哪些风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立秋是秋季开始吗有什么习俗
马上就是立秋节气了,立秋节气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之后,天气会慢慢转凉,不会感觉那么炎热,8月7日是立秋节气,那么立秋是秋季开始吗?有什么习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白色银耳和黄色银耳的区别
银耳是很受欢迎的食材,银耳在经过熬煮之后,会产生大量的胶质,可以搭配莲子、百合、冰糖和红枣,就是一碗营养丰富的甜品。买银耳,常见的有白银耳和黄银耳,下面一起来了解白色银耳和黄色银耳的区别。

出伏是什么意思还要热多久
有句话叫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指的是夏天当中最热的时间,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白天都不敢出门,只有过了三伏天,天气才逐渐转凉,那么出伏是什么意思?出伏后还要热多久?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处暑节气相关的俗语有哪些
这个月马上就会迎来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在以前,古人多以节气来判断天气的变化,因此也衍生出了很多和节气相关的俗语,下面一起来看看处暑节气相关的俗语。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