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描写的是哪个节气

【摘要】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和古诗词其实都是描写的天气状态,而这些天气状态也往往代表着一个不同的节气,那么大家知道“春雷响,万物长”描写的是哪个节气吗?

专题:春雷 的是 节气

“春雷响,万物长”描写的是哪个节气?
 “春雷响,万物长”描写的是哪个节气?

“春雷响,万物长”描写的是哪个节气?

“春雷响,万物长”描写的是惊蛰节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

惊蛰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1、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2、吃梨

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3、吃龙须面

在惊蛰节气的时候,在部分农村,这天会吃龙须面,烙的饼子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牙,用龙在人间的寓意期盼吉祥平安。

4、吃炒豆

在惊蛰节气的时候, 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惊蛰属于春季的节气,此时多地雨水会增多,气温也开始回升,渐有春雷响,很多动植物也开始活动起来。

关于惊蛰节气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