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的种植技术 种植方法 管理方法
【摘要】芦笋和其他蔬菜不同,是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15年之久。所以,芦笋的育苗工作尤为重要。芦笋中

含有丰富的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白蛋白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抗疲劳、增强体力的营养功效,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芦笋的种植技术吧!
芦笋的种植技术
育苗
晚秋育苗晚秋育苗的时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要求,晚的时间是在初霜前30~40天进行,再晚苗期生长不够,影响苗子越冬。晚秋育苗一般在初霜前加一个小拱棚,可延长苗子生长期20~30天。由于此时白天温度较高,所以小拱棚白天要进行通风,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晚上将小拱棚盖严保温。当自然温度很低时,小拱棚内苗子会出现冻害、萎蔫枯死现象,此时浇足越冬水,苗龄已达到60天以上,可越冬。在冬季,小拱棚可保留,亦可揭去,都不会影响苗子成活率。
一般苗子在苗畦越冬,应当稍加保护,可以再畦面撒一层4~5厘米的有机肥,尤其是驴、马、羊粪较合适。但冬季一定不要让苗床落干,否则容易将苗冻死。因为芦笋能耐零下36度的低温,只要冬季苗子不落干,不失水,一般不会冻死小苗。无论保护地育苗,还是露地育苗,一般苗龄达到60~80天,地上茎有3~4个时即可进行定植。
播前准备
种子处理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浸种前先用清水将种子漂洗,漂去秕种子。然后用井水浸泡2天,捞出,再用湿毛巾盖上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种子两次以避免闷种,等种子10%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选择肥沃的沙壤土整畦,每50克种子选用20平方米育苗畦即可,先灌足底水,按行株距10厘米划线,单籽点播在中央,上面覆盖2厘米厚的过筛细土。温度高的话,上面撒一层麦秸或者青草保墒。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可地表撒少量药饵。播种后可以采用小拱棚(宽90~120厘米,支撑高50厘米)覆盖,这样可以延长幼苗的生长时间,更好地保护幼苗越冬。拱棚内控制温度在白天25℃~30℃,夜间15℃~18℃。温度超过32℃时要及时揭开两端的膜通风。
秋季培育的芦笋苗,地上茎可以长到30厘米左右,冬季到来后既停止生长,地上茎干枯,在上冻前浇一遍越冬水。如果是没有用小拱棚保护的露地苗,可以撒一层土杂肥,或者麦草类的,加以保护。明年土地解冻后,就可以刨根移栽。
播种及播后
播种时间为利用长的生长季节,在春季尽可能早播种。播种时间应在地温达18℃~20℃,霜期过后。地温越高,甚至达到32℃,出芽越快。在生长季节播种过晚可导致母株较小。因此如果在生长季节播种过晚,则尽可能采用各种方法来促使植株迅速地、不间断地生长。
苗间距和育苗床的构造植株间距为5~7厘米可获得较好的芦笋母株,间距过小会降低母株产量,过大则浪费土地。种子播于约2厘米深的土穴中,若常年有杂草或每年杂草浓度过高的土地不能使用。土质越细腻越有利于培育芦笋母株,因为易于中耕和母株移栽。
芦笋管理方法
1.温度:芦笋发芽适宜温度为25℃~28℃,小拱棚或阳畦育苗白天温度应在25℃~28℃、夜间15℃~18℃。出苗后白天25℃,不要低于8℃,不要高于30℃,超过30℃,及时放风。并逐渐加大通风炼苗,使其适应外界环境。当幼苗地上茎3条以上时,即可定植。
2.水肥:出苗前,苗床土保持湿润,否则应及时浇水,出苗后幼苗根系弱小,旱时及时浇水。当苗高约10cm时,可随水浇施一次稀薄有机液肥,如腐熟人粪尿或沼液,也可随水施尿素及氯化钾等,苗期追肥2~3次,使苗在生长后期能积累同化养分培育壮苗。
3.中耕锄草:出苗后,立即揭除地膜。撒播齐苗后要疏苗,保持苗距7~10cm.育苗期间要勤锄草,及时中耕松土。适当培土,使鳞芽发育粗壮,防止苗株倒伏。当幼苗达定植苗标准时即可定植。定植标准:芦笋苗约高0.3m,有3根以上的地上茎及地下贮藏根5条以上。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芦笋的相关信息,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农资的新消息,可以关注: ,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信息。

花生为什么要拌种 花生如何拌种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种植花生之前有很多人选择对花生进行拌种,那么花生为什么要拌种呢?花生

赤霉素与赤霉酸各有什么特点 两者有什么区别
赤霉素和赤霉酸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在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等优势,赤霉素和赤霉酸是一样的吗?

夏季种植什么蔬菜赚钱 前景如何 种植方法
夏季温度较高,雨水在全年中占比多,这对于大部分农作物来说都是较好的生长季节。那么,夏季种植什么蔬菜赚
赤霉酸的作用 使用方法 赤霉酸隔多少天喷一次
赤霉酸是一个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使之提早成熟,如今很多农户为了是自家作物提前上
茄子枯萎病的危害 防治措施
枯萎病和黄萎病是茄子两大土传病害,严重者能导致绝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茄子枯萎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茄子

芸苔素多久喷一次 作用功效 什么时候不能使用
芸苔素是一款、广谱、的多用途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物活性比常规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高数百倍,深受农户朋友的

水稻立枯病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食粮作物,但是目前在全国各稻区生产中普遍存在秧苗品质差的难题,主要表现为病秧、弱秧。尤其是近年来旱育秧立枯病成为旱育稀植技巧的最大障碍,正常条件发病率15%左右,因为气候、管理等方面的起因,毁灭性发病也履见不鲜。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

白菜细菌性叶斑病
白菜细菌性叶斑病是大白菜上又一个重要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细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起初在叶背上产生呈水浸状稍凹陷的斑点,后来扩展,因为受到叶脉的限制而呈不规则形的角斑。在叶子正面则出现呈油渍状的黄褐色病斑。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
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多从包心期开始发病,病部软腐,有臭味。多数病株表现为初时外叶在中午萎蔫,继之叶柄基部腐烂,病叶瘫倒,露出菜球,俗称“脱帮”。也有的茎基部腐烂并延及心髓,充满黄色粘稠物,病株一触即倒或菜球用手一揪即可拎起,俗称“烂疙瘩”。

蝗虫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鹅流感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鹅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某些致病性血清亚型毒株引起的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0日龄内的小鹅。近年来,鹅流感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大多是因为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小鹅受寒而感染,死亡率一般为50%~90%。

二十八星瓢虫
二十八星瓢虫是危害蔬菜的典型有害瓢虫,它是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统称,以危害茄子和马铃薯为主。二十八星瓢虫典型特点就是背上有28个黑点(黑斑),这是与其他瓢虫最显著的区别,在昆虫学分类上属于鞘翅目瓢虫科,俗称花大姐、花媳妇。

水稻鞘腐病
水稻鞘腐病是一种新病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开始发生,是为害叶鞘的真菌病害。病菌在病稻草和种子内越冬。田间发病主要靠病稻草上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为害。高温、多雨、偏施氮肥发病重。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1981年河南省大发生,全省被害面积100万亩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90%,甚至绝产;1985年河北省涿鹿县发病面积在10万亩以上,每亩减产50-100公斤;1987年吉林省怀德、榆树、扶余 等

小麦纹枯病
近年该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 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 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 拔

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主要在穗部发病,病穗比健穗较早抽出。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仅上部残留阔数健穗。一般主茎、分蘖都出现病穗,但在抗病品种上有的分蘖不发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此病自1919年在中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中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

水稻黄矮病
水稻黄矮病又叫黄叶病、暂黄病。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等稻区。由水稻黄矮病毒(RYSV)引起,主要危害水稻,也可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