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
【摘要】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多从包心期开始发病,病部软腐,有臭味。多数病株表现为初时外叶在中午萎蔫,继之叶柄基部腐烂,病叶瘫倒,露出菜球,俗称“脱帮”。也有的茎基部腐烂并延及心髓,充满黄色粘稠物,病株一触即倒或菜球用手一揪即可拎起,俗称“烂疙瘩”。

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
【发病病原】
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
【发病症状】
多从包心期开始发病,病部软腐,有臭味。多数病株表现为初时外叶在中午萎蔫,继之叶柄基部腐烂,病叶瘫倒,露出菜球,俗称“脱帮”。也有的茎基部腐烂并延及心髓,充满黄色粘稠物,病株一触即倒或菜球用手一揪即可拎起,俗称“烂疙瘩”。也有少数菜株外叶湿腐,干燥时烂叶干枯呈薄纸状紧裹住菜球,俗称“烧边”,或菜球内外叶良好,只是中间菜叶自边缘向内腐烂,俗称“夹心烂”。
【发病规律】
病原菌随带菌的病残体、土壤、未腐熟的农家肥以及越季病株等越冬,成为重要的初侵染菌源。在生长季节病原菌可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土壤、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由伤口或自然裂口侵人,不断发生再侵染。残留土壤中的病原菌还可从幼芽和根毛侵入,通过维管束向地上部转移,或者残留在维管束中,引起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病原菌的寄主种类很多,可在不同寄主之间辗转危害。 软腐病的病原菌多从植株的自然裂口和伤口侵入。伤口包括虫伤口、机械伤口、病伤口等。自然裂口多在降雨之后出现。不同品种的愈伤能力强弱不同,直立型、青帮型的品种愈伤能力较强,而愈伤能力强的品种软腐病发生较轻。另外,白菜苗期愈伤能力强,木栓化作用发生快,而莲座期以后愈伤能力减弱,因而软腐病多在包心以后严重发生。昆虫取食造成大量伤口,成为软腐病病原菌侵入的重要通道, 同时多种昆虫的虫体内外可以携带病原菌,能有效传病。因而害虫发生多的田块,软腐病也重。 高温多雨有利于软腐病发生。若大白菜包心后久早遇雨,软腐病 往往发病重。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繁殖与传播蔓延,雨水多还能 造成叶片基部浸水,使之处于缺氧状态,伤口不易愈合。地势低洼,田间易积水,土壤含水量高的田块发病重。高垄栽培不易积水,土壤中氧气充足,有利于根系和叶柄基部愈伤组织形成,可减少病菌侵染。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种植抗、耐病品种需因地制宜。各地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和对品种抗病程度的要求不同,引进品种时应先行试种或进行抗病性鉴定,以确认品种的抗、耐病水平能够满足需要。由于一些抗病品种的抗病效能不太高,使用抗病品种必须以合理的栽培防病措施为基础。
国内选育的抗病、耐病品种主要有: 北京小杂5号,中白2号,中白1号,中白4持,优秋五,优夏王,东方夏荣,东方夏辉,北京75号,北京100号,北京106,安阳二包头,豫白菜l号,豫白4号,郑州二包,鲁白4号,鲁白5号,鲁白6号,鲁白7号,鲁由8号,鲁白10号,鲁白11号,鲁由l号,鲁春白l号,山东4号,山东7号,龙协白l号,龙协白2号,津北白l号,津东中育l号,丰内542,绿宝,北京小杂56号,夏白59,杂86-16,龙辅二牛心,新杂l号,连臼l号,育杂中丰,玉青,二路贩菜,新立村中纹,杨农小纹,李楼大核桃纹,大蒋2号,黄圈大核桃纹,高秆连心壮首麻叶,背稍臼,晋白菜l号,晋菜2号,冀白菜l号,冀白菜2号,冀白菜3号,冀白菜4号,并杂l号,团结,赤蜂黄秋白,早秋l号,辽丰,辽白l号,庆子,长春快,九白l号,吉研2号,吉研3号,九杂2号,通园5号,通园6号,二牛心,牡丹江l号,牡丹江2号,鸡西大花心,核桃纹,翻心菜,佳白l号,佳白2号,佳白3号,龙白l号,青丰,青石,城阳青,东京l号,武白l号,60早,西白l号,秦白3号、80-7,中青麻叶,早心白,伏宝,夏阳,瑞月,明月,等等。
2、农业措施
病田避免连作,换种豆类、麦类、水稻等作物。清除田间病残体,精细翻耕整地,暴晒土壤,促进病残体分解。适期播种,避免因早播造成包球期的感病阶段与雨季相遇。避免在低洼粘重土地上种植白菜,不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多雨地区应行高垄栽培。
增施基肥,施用净肥,及时追肥,使菜株生长健壮。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他害虫,减少虫伤口。发现病株后及时挖除,病穴撒石灰消毒。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喷药要周到,特别要注意喷到近地表的叶柄和茎基部。有效药剂有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200毫克/升),1:1:250~300倍波尔多液,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9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1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等。药剂宜交替施用,隔7~10天1次,喷2~3次。重点喷洒病株基部及地表,使药液流入菜心效果为好。
一些白菜品种对铜制剂和链霉素、新植霉素等较敏感,要注意防止药害。

蝗虫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鹅流感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鹅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某些致病性血清亚型毒株引起的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0日龄内的小鹅。近年来,鹅流感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大多是因为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小鹅受寒而感染,死亡率一般为50%~90%。

二十八星瓢虫
二十八星瓢虫是危害蔬菜的典型有害瓢虫,它是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统称,以危害茄子和马铃薯为主。二十八星瓢虫典型特点就是背上有28个黑点(黑斑),这是与其他瓢虫最显著的区别,在昆虫学分类上属于鞘翅目瓢虫科,俗称花大姐、花媳妇。

水稻鞘腐病
水稻鞘腐病是一种新病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开始发生,是为害叶鞘的真菌病害。病菌在病稻草和种子内越冬。田间发病主要靠病稻草上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为害。高温、多雨、偏施氮肥发病重。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1981年河南省大发生,全省被害面积100万亩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90%,甚至绝产;1985年河北省涿鹿县发病面积在10万亩以上,每亩减产50-100公斤;1987年吉林省怀德、榆树、扶余 等

小麦纹枯病
近年该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 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 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 拔

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主要在穗部发病,病穗比健穗较早抽出。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仅上部残留阔数健穗。一般主茎、分蘖都出现病穗,但在抗病品种上有的分蘖不发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此病自1919年在中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中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

水稻黄矮病
水稻黄矮病又叫黄叶病、暂黄病。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等稻区。由水稻黄矮病毒(RYSV)引起,主要危害水稻,也可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

腐蹄病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 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 “腐蹄病”。

红蜘蛛
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学名叶螨,我国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10多种植物。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引起,为害小麦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的一种真菌病害。根腐病分布极广、小麦种植国家均有发生,中国主要发生在东北、西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区,近年来不断扩大,广东、福建麦区也有发现。

毒蛾
毒蛾别称桑斑褐毒蛾、纹白毒蛾、桑毒蛾、黄尾毒蛾、桑毛虫等,寄主常以桑、苹果、梨、桃、山楂、杏、李、枣、柿、栗、海棠、樱桃、柳等,为鳞翅目毒蛾科昆虫,发生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在华北地区主要危害月季、玫瑰、蔷薇、苹果、西府海棠等花灌木。

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大害虫。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飞蝗有六条腿,驱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有的时候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

蛴螬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大白菜叶腐病
大白菜叶腐病又称小白菜叶腐烂病,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初呈水烫状湿腐病斑,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在湿润条件下病部呈灰绿色,干燥时变为灰白色。连续阴雨时,病害蔓延很快,整个叶片甚至全株叶片腐烂,仅残留主脉和较完整的叶柄。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根粉蚧
在盆栽花卉如木槿、仙人掌、蒲葵、茉莉、天竹葵等植物的根部常出现外被蜡绵状物,体覆白色蜡粉的小虫危害。这是根粉蚧活体,可造成盆花长势衰弱,叶色萎黄,甚至整株植物枯死。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