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蹄病
【摘要】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 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 “腐蹄病”。
腐蹄病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 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 “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
发病病原
山羊方面的报道,所有腐蹄病的病例都与感染结节梭形杆菌有关。牧场的湿度与病的分布有很大关系,全世界的干旱地区很少发生。湿度的影响是能使蹄壳的角质软化,便于细菌的穿入,结节梭形杆菌可在受染羊的蹄壳上存在多年,这一点在该病的控制上非常重要。
在羊蹄之外的生存超不过10d,在土壤中也不能增殖。因此,唯一的长期传染源乃是患腐蹄病的羊。其次,涉及的病菌还有坏死梭形杆菌(fusiformisnecrophorus)和羊肢腐蚀螺旋体(spirochaetapenortha);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本病是由坏死梭形杆菌与结节梭菌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
在未经治疗不当的病例,一些继发性细菌可以脓棒状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芪至大肠杆菌都可以侵入,而引起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并导致蛆的侵袭。
传染途径
本病常发生于低湿地带,多见于湿雨季节。细菌通过损伤的皮肤侵入机体。羊只长期拥挤,环境潮湿,相互践踏,都容易使蹄部受到损伤,给细菌的侵入造成有利条件。
泥泞、潮湿而排水不良的草场可以成为疾病暴发的因素,但如草场及泥湿环境没有生活达14d的微生物,而且蹄子未被潮湿浸软或没有损伤,仅仅泥湿环境的本身是不会引起腐蹄病的。
腐蹄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可以使羊群中100%的受到传染,甚至可传染给正在发育的羔羊。
症状表现
患腐蹄病的牛羊食欲降低,精神不振,喜卧,走路跛。初期轻度跛行,趾间皮肤充血、发炎、轻微肿胀,触诊病蹄敏感。病蹄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蹄底部有小孔或大洞。用刀切削扩创,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污黑臭水迅速流出。趾间也常能找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物,蹄壳腐烂变形,牛羊卧地不起,病情严重的体温上升,甚至蹄匣脱落,还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
病初轻度跛行,多为一肢患病。随着疾病的发展,跛行变为严重。如果两前肢患病,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进行蹄部检查时,初期见蹄间隙、蹄匣和蹄冠红肿、发热,有疼痛反应,以后溃烂,挤压时有恶臭的脓液流出。更严重的病例,引起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病羊常跪下采食。
有时在绵羊羔引起环死性口炎,可见鼻、唇、舌、口腔甚至眼部发生结节、水泡,以后变成棕色痂块。有时由于脐带消毒不严,可以发生坏死性脐炎。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肝炎或阴唇炎。
病程比较缓慢,多数病羊跛行达数十天甚至数月。由于影响采食,病羊逐渐变为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因为继发感染而造成死亡。
预防措施
1、消除促进发病的各种因素:
①加强蹄子护理,经常修蹄,避免用尖硬多荆棘的饲料,及时处理蹄子外伤;
②注意圈舍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羊群不可过度拥挤;
③尽量避免或减少在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
2、当羊群中发现本病时,应及时进行全群检查,将病羊全部隔离开进行治疗。对健羊全部用30%硫酸铜或10%福尔马林进行预防性浴蹄。对圈舍要彻底清扫消毒,铲除表层土壤,换成新土。对粪便、坏死组织及污染蓐草彻底进行焚烧处理。发现腐蹄病羊,要及时隔离治疗。健康羊关在一起或在同一草场放牧。如果患病羊只较多,应该倒换放牧场和饮水处;选择高燥牧场,改到沙底河道饮水。停止在污染的牧场放牧,至少经过两个月以后再利用。
3、注射抗腐蹄病疫苗“clovax”。最初注射两次,间隔5~6周。以后每6个月注射1次。疫苗效果很好,但只有在最好的管理条件下才能达到100%的效果。该疫苗亦可用于治疗但其将来的主要作用还是作部分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是同良好的管理相结合。由于疫苗昂贵,羊主一般只是用于公羊。对死羊或屠宰羊,应先除去坏死组织,然后剥皮,待皮、毛干燥以后方可外运。
治疗方法
首先进行隔离,保持环境干燥。然后根据疾病发展情况,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1、除去患部坏死组织,到出现干净创面时,用食醋、4%醋酸、1%高锰酸钾、3%来苏儿或双氧水冲洗,再用10%硫酸铜或6%福尔马林进行浴蹄。如为大批发生,可每日用10%龙胆紫或松馏油涂抹患部。
2、若脓肿部分未破,应切开排脓,然后用1%高锰酸钾洗涤,再涂搽浓福尔马林,或撒以高锰酸钾粉。
3、除去坏死组织后,涂以10%氯霉素酒精溶液,也可用青霉素水剂(每ml生理盐水含100-200iu)或油乳剂(每ml油含1000iu)局部涂抹。对于严重的病羊,例如有继发性感染时,在局部用药的同时,应全身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其中以注射磺胺嘧啶或土霉素效果最好。
4、用浸透了2%的福尔马林酒精液纱布塞入蹄叉腐烂处,用药用纱布包扎24小时解出包扎。
5、 患重病蹄叉内流脓性分泌物,用高猛酸钾液洗净分泌物,用青霉素粉剂塞蹄叉内用纱布包扎24小时解出包扎。
6、在肉芽形成期,可用1:10土霉素、甘油进行治疗;肉芽过度增生时,可涂用10%卤碱软膏或撒用卤碱粉。为了防止硬物的刺激,可给病蹄包上绷带。
7、用1%的高锰酸钾液,浸泡患处5―1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8、先洗净蹄腐烂物后,用5%碘酊涂擦,外部在用松馏油涂上。每天一次。
9、中药治疗,可选用桃花散或龙骨散撒布患处。要治愈羊腐蹄病,根据患病程度,坚持几种方法轮换多次治疗。
①桃花散:陈石灰500g,大黄250g先将大黄放入锅内,加水一碗,煮沸10min,再加入陈石灰,搅匀炒干,除去大黄,其余研为细面撒用。有生肌、散血、消肿、定痛之效。
②龙骨散:龙骨30g,枯矾30g,乳香24g,乌贼骨15g共研为细末撒用,有止痛、去毒、生肌之效。
红蜘蛛
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学名叶螨,我国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10多种植物。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引起,为害小麦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的一种真菌病害。根腐病分布极广、小麦种植国家均有发生,中国主要发生在东北、西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区,近年来不断扩大,广东、福建麦区也有发现。
毒蛾
毒蛾别称桑斑褐毒蛾、纹白毒蛾、桑毒蛾、黄尾毒蛾、桑毛虫等,寄主常以桑、苹果、梨、桃、山楂、杏、李、枣、柿、栗、海棠、樱桃、柳等,为鳞翅目毒蛾科昆虫,发生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在华北地区主要危害月季、玫瑰、蔷薇、苹果、西府海棠等花灌木。
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大害虫。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飞蝗有六条腿,驱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有的时候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
蛴螬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大白菜叶腐病
大白菜叶腐病又称小白菜叶腐烂病,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初呈水烫状湿腐病斑,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在湿润条件下病部呈灰绿色,干燥时变为灰白色。连续阴雨时,病害蔓延很快,整个叶片甚至全株叶片腐烂,仅残留主脉和较完整的叶柄。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根粉蚧
在盆栽花卉如木槿、仙人掌、蒲葵、茉莉、天竹葵等植物的根部常出现外被蜡绵状物,体覆白色蜡粉的小虫危害。这是根粉蚧活体,可造成盆花长势衰弱,叶色萎黄,甚至整株植物枯死。
裂头蚴寄生虫
裂头蚴学名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其成虫寄生在猫、狗的肠道中,偶寄生于人的肠道。虫卵随粪便排出,并在水中孵出幼虫,幼虫被剑水蚤吃后,便继续发育成原尾蚴,原尾蚴寄生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
水葫芦
水葫芦学名为凤眼莲。水葫芦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在生长适宜区,常由于过度繁殖,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
猪流感
猪流感一般指猪流行性感冒,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
二斑叶螨
二斑叶螨别称二点叶螨、叶锈螨、棉红蜘蛛、普通叶螨等,为叶螨科叶螨属节肢动物,寄主植物为蔬菜、大豆、花生、玉米、高粱、苹果、梨、桃、杏、李、樱桃、葡萄、棉、豆等多种作物和近百种杂草,凭借风力、流水、昆虫、鸟兽、人畜、各种农具和花卉苗木携带传播。
水稻负泥虫
水稻负泥虫为鞘翅目负泥虫科昆虫,主是中国水稻的重要害虫,为害秧苗和稻田的禾苗,成虫、幼虫沿叶脉取食叶肉,在叶尖部分则食穿表皮,大发生年受害严重的禾苗全部变白,或造成禾苗生长黄弱,抽穗不齐,稻谷减产,除危害水稻外,受害作物还有粟、黍、小麦、大麦、玉米
白囊蓑蛾
白囊蓑蛾为鳞翅目蓑蛾科昆虫,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寄主除柑橘外,还有苹果、龙眼、荔枝、枇杷、杧果、核桃、椰子、梨、梅、柿、枣、栗、茶树、油茶、茶、大豆、油桐、扁柏、女贞、桉树、樟树、枫杨、乌桕、木麻黄、松、柏、杨、柳、榆、竹等。
冰雹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例徐州地区),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
碧蛾蜡蝉
碧蛾蜡蝉别称碧蜡蝉、黄翅羽衣,分布在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成虫、若虫剌吸寄主植物枝、茎、叶的汁液,严重时枝、茎和叶上布满白色蜡质,致使树势衰弱,造成落花。
八点灰灯蛾
八点灰灯蛾分布在山西、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台湾、内蒙古、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主要危害菜心、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和柑桔、桑叶、茶叶、稻叶等,以幼虫越冬,第一代成虫于第二年2月即羽化,3月上旬产卵,第二代于5月中旬羽化,每代约需经过70日。
茶短须螨
茶短须螨是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为细须螨科短须螨属螨虫,在中国各产茶区均有分布,除为害茶叶外,还可为害梨、桃、柿等多种植物,成、若螨主要刺吸茶树老。成叶汁液为害,受害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局部叶色变红转暗,叶背出现许多紫褐色突起斑,主脉变紫褐色。
粉虱
粉虱为半翅目粉虱科吸汁昆虫的统称,全世界有1156种,多分布于温暖地区,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排泄蜜露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