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
【摘要】二斑叶螨别称二点叶螨、叶锈螨、棉红蜘蛛、普通叶螨等,为叶螨科叶螨属节肢动物,寄主植物为蔬菜、大豆、花生、玉米、高粱、苹果、梨、桃、杏、李、樱桃、葡萄、棉、豆等多种作物和近百种杂草,凭借风力、流水、昆虫、鸟兽、人畜、各种农具和花卉苗木携带传播。
形态特征
1、雌成螨:体长0.42~0.59毫米,椭圆形,体背有刚毛26根,排成6横排。生长季节为白色、黄白色,体背两侧各具1块黑色长斑,取食后呈浓绿、褐绿色,当密度大,或种群迁移前体色变为橙黄色。在生长季节绝无红色个体出现。滞育型体呈淡红色,体侧无斑。与朱砂叶螨的最大区别为在生长季节无红色个体,其他均相同。
2、雄成螨:体长0.26毫米,近卵圆形,前端近圆形,腹末较尖,多呈绿色。与朱砂叶螨难以区分。
3、卵:球形,长0.13毫米,光滑,初产为乳白色,渐变橙黄色,将孵化时现出红色眼点。
4、幼螨:初孵时近圆形,体长0.15毫米,白色,取食后变暗绿色,眼红色,足3对。
5、若螨:前若螨体长0.21毫米,近卵圆形,足4对,色变深,体背出现色斑。后若螨体长0.36毫米,与成螨相似。
为害特点
二斑叶螨的出蛰温度为5~7℃,3月下旬开始发现其出蛰活动,主要在地面早春绿色植物上活动,山楂叶螨则于4月上旬出蛰,而此时的二斑叶螨开始退去桔红色,变成黄绿色,取食后背部前区两横山形斑明显,并产卵。再者,由于二斑叶螨体色和山楂叶螨的幼若螨体色相近,且二者均有吐丝结网习性,故常被误认为山楂叶螨的后期若螨,于是沿用山楂叶螨防治手段,使二斑叶螨乘机不断源源上树,数量是暴发式增加,以致泛滥成灾。
二斑叶螨主要寄生在叶片的背面取食,刺穿细胞,吸取汁液,受害叶片先从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出现苍白色斑点,随着危害的加重,可使叶片变成灰白色及至暗褐色,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严重者叶片焦枯以至提早脱落。取食中的二斑叶螨每隔30分钟把相当于身体25%的水分通过后肠以尿的形式排出。
另外,该螨还释放毒素或生长调节物质,引起植物生长失衡,以致有些幼嫩叶呈现凹凸不平的受害状,大发生时树叶、杂草、农作物叶片一片焦枯现象。二斑叶螨有很强的吐丝结网集合栖息特性,有时结网可将全叶覆盖起来,并罗织到叶柄,甚至细丝还可在树株间搭接,螨顺丝爬行扩散。
生物习性
在南方发生20代以上,在北方12~15代。在北方以受精的雌成虫在土缝、枯枝落叶下或小旋花、夏至草等宿根性杂草的根际等处吐丝结网潜伏越冬。在树木上则在树皮下,裂缝中或在根颈处的土中越冬。当3月候平均温度达10℃左右时,越冬雌虫开始出蛰活动并产卵。
越冬雌虫出蛰后多集中在早春寄主如小旋花、葎草、菊科、十字花科等杂草和草莓上为害,第一代卵也多产这些杂草上,卵期10余天。成虫开始产卵至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需20~30天,以后世代重叠。
在早春寄主上一般发生一代,于5月上旬后陆续迁移到蔬菜上为害。由于温度较低,5月份一般不会造成大的为害。随着气温的升高,其繁殖也加快,在6月上、中旬进入全年的猖撅为害期,于7月上、中旬进入年中高峰期。
控制方法
1、人工防治:在早春越冬螨出蛰前,刮除树干上的翘皮、老皮、清除果园里的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雌成螨,春季及时中耕除草,特别要清除阔叶杂草,及时剪除树根上的萌蘖,消灭其上的二斑叶螨。
2、药剂防治:在越冬雌成螨出蛰期,树上喷50%硫悬浮剂200倍液或波美1度石硫合剂,消灭在树上活动的越冬成螨。在夏季,要抓住害螨从树冠内膛向外围扩散初期的防治。注意选用选择性杀螨剂。常用药剂有20%三唑锡悬浮剂1500倍液、5%霸螨灵乳油25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200倍液、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5%增效浏阳霉素1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倍液。
3、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或释放捕食螨。
4、栽培防治:要防止棉红蜘蛛的为害棉花不要与玉米、豆类、瓜类间作、套种。
水稻负泥虫
水稻负泥虫为鞘翅目负泥虫科昆虫,主是中国水稻的重要害虫,为害秧苗和稻田的禾苗,成虫、幼虫沿叶脉取食叶肉,在叶尖部分则食穿表皮,大发生年受害严重的禾苗全部变白,或造成禾苗生长黄弱,抽穗不齐,稻谷减产,除危害水稻外,受害作物还有粟、黍、小麦、大麦、玉米
白囊蓑蛾
白囊蓑蛾为鳞翅目蓑蛾科昆虫,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寄主除柑橘外,还有苹果、龙眼、荔枝、枇杷、杧果、核桃、椰子、梨、梅、柿、枣、栗、茶树、油茶、茶、大豆、油桐、扁柏、女贞、桉树、樟树、枫杨、乌桕、木麻黄、松、柏、杨、柳、榆、竹等。
冰雹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例徐州地区),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
碧蛾蜡蝉
碧蛾蜡蝉别称碧蜡蝉、黄翅羽衣,分布在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成虫、若虫剌吸寄主植物枝、茎、叶的汁液,严重时枝、茎和叶上布满白色蜡质,致使树势衰弱,造成落花。
八点灰灯蛾
八点灰灯蛾分布在山西、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台湾、内蒙古、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主要危害菜心、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和柑桔、桑叶、茶叶、稻叶等,以幼虫越冬,第一代成虫于第二年2月即羽化,3月上旬产卵,第二代于5月中旬羽化,每代约需经过70日。
茶短须螨
茶短须螨是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为细须螨科短须螨属螨虫,在中国各产茶区均有分布,除为害茶叶外,还可为害梨、桃、柿等多种植物,成、若螨主要刺吸茶树老。成叶汁液为害,受害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局部叶色变红转暗,叶背出现许多紫褐色突起斑,主脉变紫褐色。
粉虱
粉虱为半翅目粉虱科吸汁昆虫的统称,全世界有1156种,多分布于温暖地区,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排泄蜜露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灯蛾
灯蛾别称飞蛾、火花、慕光、扑灯蛾等,为鳞翅目灯蛾科的通称,全世界有400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苔蛾幼虫多以地衣苔藓为食外,绝大多数灯蛾幼虫为多食性。
稻绿蝽
稻绿蝽为半翅目蝽科昆虫,我国甜橘产区均有发生,除了危害柑橘外,还为害水稻、玉米、花生、棉花、豆类、十字花科蔬菜、油菜、芝麻、茄子、辣椒、马铃薯、桃、李、梨、苹果等,以成虫、若虫为害烟株,刺吸顶部嫩叶、嫩茎等汁液。
蓑蛾
蓑蛾别称袋蛾,为鳞翅目蓑蛾科昆虫,世界性分布,幼虫用丝、枝叶碎屑和其他残屑构成袋状外壳负之而行,并在其中化蛹,常绿树蓑蛾雌体交配后即死亡,卵留在母体内直到孵出,幼虫破坏树木,尤其是常绿树。
老鼠
老鼠(俗称耗子)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啮齿类动物,其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或臼齿间有间隙、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行动迅速,以植物为主食,也有的为杂食性,种类多。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
蚊子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蚊子自带杀毒器官,无法通过叮咬传染病毒,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
四害
1958年2月12日《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现如今的“四害”应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乌桕大蚕蛾
乌桕大蚕蛾是鳞翅目大(天)蚕蛾科的一种大型蛾类,也是世界最大的蛾类,翅展可达180-210毫米。雄蛾的触角呈羽状,而雌蛾的翅膀形状较为宽圆,腹部较肥胖。其翅面呈红褐色,前后翅的中央各有一个三角形无鳞粉的透明区域,周围有黑色带纹环绕
绿头苍蝇
绿头苍蝇是红头丽蝇的俗称,为昆虫纲、双翅目、芒角亚目、丽蝇科、丽蝇亚科昆虫的一种,世界性分布。成虫体长6~13毫米,多呈蓝色,不十分光亮。体表粉被较密,尤以胸部为甚。幼虫以尸食为主,滋生于畜骨堆、畜毛堆、动物尸体和腐败质中,冬季幼虫在垃圾堆或杂骨堆中越冬。
苍蝇
苍蝇为双翅目蝇科动物,在生物学上,苍蝇属于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70年代末统计,全世界有双翅目的昆虫132个科12万余种,其中蝇类就有64个科3万4千余种,主要蝇种是家蝇、市蝇等。
茶树白蛾蜡蝉
茶树白蛾蜡蝉别称白鸡、白翅蜡蝉、紫络蛾蜡蝉等,为同翅目蛾蜡蝉科昆虫,分布偏南,北限未过南岭,近年浙江缙云、湖南宜章、湖北武汉时有发生,寄主植物为茶、油茶、柑橘、荔枝、龙眼、芒果、桃、李、梅、木菠萝、咖啡、石榴、无花果、木瓜、梨、胡椒等。
薄球蜗牛
薄球蜗牛是一种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软体动物,生物分类学上属于肤足纲柄眼目,食性很杂,靠舌头上的锉形组织和舌头两侧角质带状组织上布满的细小牙齿磨碎植物的茎、叶或根,能为害小麦、大麦、棉花、豆类以及多种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等。
凹缘菱纹叶蝉
凹缘菱纹叶蝉是桑萎缩病病原的主要媒介昆虫,俗称绿头菱纹叶蝉,成虫在幼嫩茎上产卵,产卵时产卵器刺破皮层,将卵产于皮下,皮层破坏,很快抽干死亡,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
茶斑蛾
茶斑蛾为鳞翅目斑蛾科茶斑蛾属的一个物种,别名茶叶斑蛾,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寄主为茶树、油茶、青红榆等,危害特征为幼虫咬食叶片,幼龄幼虫仅食去下表皮和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半透明状枯黄薄膜。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