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蚕

【摘要】茶蚕属鳞翅目蚕蛾科昆虫,分布在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为害茶叶、油茶、山茶等,以幼虫群聚为害,初孵幼虫群栖叶背蚕食,仅留中脉,后期幼虫群栖枝条,互相缠扭结成一团,不分老嫩,连同叶柄吃光,严重时致使茶树被害光秃,对茶叶产量、树势影响较大。

专题:茶蚕

茶蚕
 茶蚕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2~20毫米,展翅26~60毫米,体翅咖啡色,有丝绒状光泽,前翅翅尖外缘处向外突出略呈钩状,前、后翅均有2条暗褐色波状横纹。雌蛾触角栉齿状。雄蛾体色较深,触角羽毛状。

2、卵:浅黄色,椭圆形,常数十粒成行平铺在叶背呈长方形卵块。

3、幼虫:棕褐色,背、侧面有灰白色纵纹和横纹,构成许多方格形花纹,体肥大,成长后长达55毫米左右。

4、蛹茧:暗红褐色,尾部有黄褐色绒毛。茧椭圆形,灰褐色,丝质,较软。

发生规律

1、茶蚕在安徽省一年发生2代,江西、湖南一年发生2~3代,福建、台湾一年发生3~4代。两代区幼虫常在4~5月和9~10月盛发,3代区幼虫在4~5月、6~7月上旬和9~10月盛发,4代区幼虫在3~4月、5~6月、9~10月和12月至翌年2月间发生。

2、幼虫具群集性,1~2龄时群集在叶背取食,3龄后常在茶树枝条上缠结成团,大量吞食叶片,并逐渐分群。老熟后则分散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下结茧化蛹。大部分地区多以蛹越冬,在福建有以卵越冬,甚至无明显越冬现象。卵成块产于嫩叶背面,每头雌蛾可产卵百余粒。

3、茶蚕各虫态历期为卵期?~24天,幼虫期20~36天,蛹期20天左右,成虫寿命5~9天。茶蚕喜适温高湿短日照条件,炎热、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不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

1、人工采除卵叶、虫叶及捕杀虫群。

2、冬季培土6~8厘米厚、稍加镇压,以阻止成虫羽化出土。

3、在幼虫发生期,当孵化率达16~20%时,可向后推加常年同一时期的1~3龄幼虫历期,即为防治适期。选用农药和浓度可参阅茶尺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