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
【摘要】猪流感一般指猪流行性感冒,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
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全年可传播。猪流感多被辨识为丙型流感病毒(C型流感病毒),或者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种之一。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
基本概况
猪流感病毒是猪群中一种可引起地方性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4月30日将此前被称为猪流感的新型致命病毒更名为H1N1甲型流感,猪流行性感冒是一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只呼吸系统传染病,其特点为发病急骤,突然发烧及其他伤风的症状,复原亦和发生一样的快。SI是一种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与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同属,此病毒具人畜共同感染的特性。猪群出现SI通常与猪场引进新猪群有关。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甲型流感有很多个不同的品种,计有:H1N1、H1N2、H3N1、H3N2和H2N3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能导致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与禽流感不同,甲型H1N1流感能够以人传人。过往曾经发生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未有发生人传人案例。2009年4月中,墨西哥公布发生人传人的甲型H1N1流感案例,有关案例是一宗由H1N1病毒感染给人的病例,并在基因分析的过程发现基因内有猪、鸡及来自亚洲、欧洲及美洲人种的基因。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甲型H1N1流感患者通常有39℃以上的高烧、剧烈头疼、肌肉疼痛、咳嗽、鼻塞、红眼等症状。
感染历史
猪流感初次于1918年大爆发期间被认定为与人流感有关的疾病,当时猪和人同时发病。十年后于1930年,才第一次确认它是引发猪疫的一种流感病毒。接下来的六十年,猪流感毒株几乎都是H1N1。然后,于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二年间,叁种不同亚型和五种不同原型的新型毒株冒了出来,成为北美不同猪流感的引因。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出现了几种H3N2毒株。这些毒株,包括由人类、猪只、及禽鸟的病毒基因重组而演变出来的新型毒株,成为引发北美猪流感的主因。H1N1和H3N2的基因重组产生了H1N2。一九九九年在加拿大,一种H4N6毒株在禽类和猪只之间交叉重组而成,但被控制在一个农场内。
H1N1型猪流感是导致1918至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的后代之一。1918年病毒的后代除了在猪群中不断循环之外,亦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在人类间循环,造成常见的季节性流感。不过,直接从猪传人并不常见,从二零零二年起在美国只有十二宗。虽然如此,这些毒株在人类间消失之后,留在猪只体内的流感病毒能使猪只成为它们的储存库,并于将来人类免疫能力减弱时再度感染人类。
猪流感多次被报导为人类间的人畜传染病,通常有限地分布,很少大面积扩散。在猪群中爆发较为常见,且在工业上导致重大的経济损失,主要是阻碍和拖延了上市时间。比如,该疾病造成英国肉业每年大约损失六千五百万英镑。 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从而得以避开目标群(猪、禽、或人)由于之前接触流感或疫苗反应而可能发展出来的防身抗体。一般说来,每隔两叁年病毒都会发生小变异。但在大约十年里,当世上目标群的整体己在某程度上发展了抗御这些小变化的能力之后,病毒则进一步大演变使到它可以軽而易举地感染世上的目标群体,経常感染不拥有能扺抗它的抗体之数亿人。流感病毒也被确认可以在短得多的时间内产生变异。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第一波爆发时相对地比较轻微,但一年后第二波爆发,致命力却很高。
1、1918年在人类间爆发的流感
1918年流行于人类间的流感和H1N1及猪群流感有关,因而可能为一种从猪传人或人传猪的人畜传染病。虽然不能确定病毒从那个方向传染,可得的证据建议是猪从人得病。例如,1918年流感爆发于人类之后,猪流感才第一次被确认为一种新猪病。
2、1976年在美国发生的人类流感
1976年二月五日,在美国FortDix入伍的一位新兵说他感到疲倦和无力。第二天他就死了。稍后他的四位同伴士兵入了院。他死后两个星期,卫生官宣布其死因为一种新型流感毒株。该毒株是禽种H1N1的变异,称为A/NewJersey/1976(H1N1)。它仅从一月十九日至二月九日被查觉,而没有散播出FortDix之外。
这一新毒株看似和1918年的流感紧密相关。此外,随着增强监视,又查觉另一毒株A/Victoria/75(H3N2)同时在美国传播,也引起了疾病,而且坚持至当年叁月。警觉的公众卫生官决定需要采取行动对抗另一次大爆发,敦促福特总统要求全美国公民注射疫苗。
注射疫苗计划被拖延及公关问题所阻碍。1976年十月一日,免疫注射行动开始。至十月十一日,大约四千万人,或大约24%的人口,接受了猪流感疫苗。同一天,叁位长者在接受流感疫苗注射后不久就去世。一家媒体宣告他们的死亡和疫苗注射有关,虽然没有确定的证据。然而,根据科普作家PatrickDiJusto的说法,当人们得知死亡并没有证实和疫苗有关之后已经太迟了。并说:“政府长期以来害怕大众对流感产生恐慌,现在他们害怕公众对注射猪流感疫苗产生恐慌”。这造成防疫计划被阻碍。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关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症状的报导。那是一种瘫痪肌肉神经的疾病,影响了一些接受流感免疫注射的人们。这种症状是对现代流感疫苗的一种罕见反应,每百万宗疫苗注射中只有一宗。DiJusto写道:“公众拒绝相信政府实行的一种宰杀长者及残害年轻人健康的计划。”结果,至1976年底,总共只有百分之叁十叁的人口接受了疫苗注射。到十二月六日,全民流感防疫计划就基本停顿了下来。
总的来说,出现了五百宗GBS病例。其中死于肺并发症者二十五人。根据P.Haber医生的说法,这可能是因为人体对1976年疫苗产生的强烈免疫反应所引起的。其他流感疫苗没有与GBS关连,虽然对于一些人,特别是有GBS病史者,医生们被告诫要谨慎处理。尽管如此,根据一位免疫计划参与者的观察,这种疫苗比流感杀死了更多美国人。
3、1988年的人畜互传流感
1988年九月,一种猪流感病毒在Wisconsin造成一名妇女死亡,并且感染了至少几百人。怀孕八个月的32岁的BarbaraAnnWieners和丈夫Ed造访了Wisconsin州Walworth县的农牧产品展览会的猪圈之后发病,后来感染了肺炎,八天后即逝世。唯一检验出来的病原是一种猪流感的H1N1病毒。医生在她去世前成功地帮她催生产下了一名健康女婴。她丈夫则成功地克服了病征痊愈。
据报导,类似流感病在他们造访的猪圈猪群中扩散。且76%年龄在9至19岁之间的参加生猪展览工作人员被查出有SIV抗体,但这群人没有被诊出严重的病情。另外的研究提议:一至叁位接触过病人的医护人员出现轻微的类似流感病状,并被证实带有感染了猪流感之后所产生的抗体。然而,这次事件在社区没有引起流感爆发。
4、1998年美国猪群间爆发的流感
1998年,猪流感在美国四个省的猪群中流行。一年内,它传遍全美国猪群。科学家发现,这种病毒原发于猪只体内禽和人体内两种流感毒株的基因重组。这一爆发证实:猪能够为一个组合锅,在那里不同毒株的基因可以重组而形成新型流感病毒。
5、菲律宾猪流感
2007年7月27日,当猪霍乱传播至菲律宾布拉干省及邦板牙省后院猪场后,尽管验测结果没发现猪流感病毒,菲律宾国家肉类检督局在马尼拉和吕宋五个地区发布了猪霍乱“红色警讯”。8月20日,农业部的官员着手调查在黎萨尔省和吕宋中心区发生的猪流感。如没有并发猪霍乱,猪流感死亡率少于10%。
6、2009年人类间爆发的流感
2009年流感爆发的起因是一种之前还没在猪群中发现过的H1N1新型流感毒株。四月下旬,当第一起H1N1病毒在美国发现之后,世卫组织总裁根据该机构的国际卫生新条例宣布了“国际性公众健康威胁的紧急警讯”。随着该流感的爆发,2009年5月2日,在加拿大Alberta一个农场的猪群发现了与墨西哥大爆发有联系的该病毒。那些猪被怀疑由一位刚从墨西哥回来的工作人员身上感染了这种新病毒之后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情况很可能就是这样,不过还得进一步由实验室化验结果来证实。
按照最初的说法,该新毒株看来是一种由至少四类H1N1之甲型流感病毒组合的毒株,包括一类人群中流行的毒株,一类禽鸟中流行的毒株,及两类猪只中流行的毒株。尔后的分析结果建议,它仅仅是由猪只中的两种毒株的基因重组而成。虽然初期报告认定新毒株为猪流感毒株(即一种起源于猪只的人畜互传毒株),后来发现它的遗传基因的绝大部分来源于1998年美国工业化农场首次出现的由三株基因重组而成的病毒。一些国家采取了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在全球散播的机会。
临床症状
该病的发病率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则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
病猪体温升高达40℃~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肌肉疼痛,不愿站立,眼和鼻有黏性液体流出,眼结膜充血,个别病猪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夜里可听到病猪哮喘声,个别病猪关节疼痛,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严重。
剖检可见喉、气管及支气管充满含有气泡的黏液,黏膜充血,肿胀,时而混有血液,肺间质增宽,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胃肠黏膜有卡他出血性炎症,胸腹腔、心包腔蓄积含纤维素物质的液体。
1、流行特点: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本病毒都有易感性。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多变的秋末、早春和寒冷的冬季易发生。本病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4%~10%)。病猪和带毒猪是猪流感的传染源,患病痊愈后猪带毒6~8周。
2、临床特征:本病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自然发病时平均为4天。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3~41.5℃,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乃至虚脱,常卧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从眼和鼻流出粘液,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猪挤卧在一起,难以移动,触摸肌肉僵硬、疼痛,出现膈肌痉挛,呼吸顿挫,一般称这为打嗝儿。如有继发感染,则病势加重,发生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母猪在怀孕期感染,产下的仔猪在产后2~5天发病很重,有些在哺乳期及断奶前后死亡。
病理变化
猪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叶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
类症鉴别由于猪的流行性感冒不一定总是以典型的形式出现,并且与其它呼吸道疾病又很相似,所以,临床诊断只能是假定性的。在秋季或初冬,猪群中发生呼吸道疾病就可怀疑为猪流行性感冒。
暴发性地出现上呼吸道综合征,包括结膜炎、喷嚏和咳嗽以及低死亡率,可以将猪流行性感冒与猪的其它上呼吸道疾病区别开,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猪气喘病和本病的区别,二者最易混淆。
防治措施本病无有效疫苗和特效疗法,重要的是良好的护理及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暖、无贼风袭击。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康复的头几天,饲料要限制供给。在发病中不得骚扰或移动病猪,以减少应激死亡。
猪流行性感冒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史、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该猪群为流行性感冒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病毒类别
感染人类的流感的叁种病毒中,有两种也感染猪只。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普遍见于猪群,而C型则很少见,且还没有关于B型流感病毒感染猪只的报导。在甲型和C型流感病毒中,发现于猪和人的病种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虽然由于基因重组,已经存在交叉于猪、禽、和人不同物种的毒株之间基因系列的互相传递。
1、C型流感:C型流感病毒可同时感染人类和猪类,但不感染禽类。人和猪交叉感染曾经发生过例如,C型流感曾在日本及加利福尼亚引发小规模轻微小儿流感。鉴于C型流感病毒之宿主(即寄养群)的极限以及其基因变种的稀少,这种流感没有导致在人类中爆发。
2、甲型流感:猪流感已经被确认是由于甲型流感的H1N1、H1N2、H3N1、H3N2和H2N3的亚型变种造成,全世界最常见的是三种原于甲型流感的病毒(H1N1、H3N2及H1N2)。1988年以前,在美国唯一流行于猪只间的是H1N1亚型病毒,从1998年8月底至今,H3N2亚型病毒己从猪只中提取出来。到2004年为止,从美国猪只及火鸡中提取出来的H3N2病毒包含了人类(HA、NA及PB1)、猪(NS、NP及M)及禽(PB2及PA)的三类毒株基因的三重交叉组合。
预防措施
1、铺垫和勤换干草,并定期用5%的烧碱对猪舍进行消毒。
2、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旦降温,及时取暖保温。
3、防止易感猪对感染的动物接触。人发生A型流感时,也不能与猪接触。4、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两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
治疗方法
1、对本病无特殊药物,只有采用对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可试用复方吗啉片或复方金刚烷片及板兰根冲剂进行治疗,用量可根据猪的体重和药品的含量确定。
2、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细菌感染。
3、对病重猪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另加病毒灵同时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
4、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菌素,比例为0.2%,也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人感染猪流感
人感染猪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在预防方面,现阶段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病因: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
1、症状:与感冒类似,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人类感染猪流感的最明显症状是“最初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症状,但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2、传播: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即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易感人群:确诊因感染猪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壮年为主,而非老人和儿童。
4、潜伏期:新型猪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症。猪流感的死亡率为6.77%,比一般流感要高,其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病毒来势凶猛。二是民众起初对新疾病不重视,以为是普通感冒,很多人自己随便吃些药,错过了发病初72小时的最佳救治期。
5、预防: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6、治疗:人类已研制出的所有流感疫苗对于猪流感都无效,但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感染早期用达菲有效。
7、护理
①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
②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
③不管是从商店购买还是家中自制的遮盖物,都应在每次使用后丢弃或用适当方法彻底清洁。
④每次与病人接触后,都应该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所居住的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⑤如果你所在的国家已经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按照国家或地方卫生部门的要求处理表现出流感症状的家人。
二斑叶螨
二斑叶螨别称二点叶螨、叶锈螨、棉红蜘蛛、普通叶螨等,为叶螨科叶螨属节肢动物,寄主植物为蔬菜、大豆、花生、玉米、高粱、苹果、梨、桃、杏、李、樱桃、葡萄、棉、豆等多种作物和近百种杂草,凭借风力、流水、昆虫、鸟兽、人畜、各种农具和花卉苗木携带传播。
水稻负泥虫
水稻负泥虫为鞘翅目负泥虫科昆虫,主是中国水稻的重要害虫,为害秧苗和稻田的禾苗,成虫、幼虫沿叶脉取食叶肉,在叶尖部分则食穿表皮,大发生年受害严重的禾苗全部变白,或造成禾苗生长黄弱,抽穗不齐,稻谷减产,除危害水稻外,受害作物还有粟、黍、小麦、大麦、玉米
白囊蓑蛾
白囊蓑蛾为鳞翅目蓑蛾科昆虫,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寄主除柑橘外,还有苹果、龙眼、荔枝、枇杷、杧果、核桃、椰子、梨、梅、柿、枣、栗、茶树、油茶、茶、大豆、油桐、扁柏、女贞、桉树、樟树、枫杨、乌桕、木麻黄、松、柏、杨、柳、榆、竹等。
冰雹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例徐州地区),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
碧蛾蜡蝉
碧蛾蜡蝉别称碧蜡蝉、黄翅羽衣,分布在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成虫、若虫剌吸寄主植物枝、茎、叶的汁液,严重时枝、茎和叶上布满白色蜡质,致使树势衰弱,造成落花。
八点灰灯蛾
八点灰灯蛾分布在山西、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台湾、内蒙古、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主要危害菜心、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和柑桔、桑叶、茶叶、稻叶等,以幼虫越冬,第一代成虫于第二年2月即羽化,3月上旬产卵,第二代于5月中旬羽化,每代约需经过70日。
茶短须螨
茶短须螨是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为细须螨科短须螨属螨虫,在中国各产茶区均有分布,除为害茶叶外,还可为害梨、桃、柿等多种植物,成、若螨主要刺吸茶树老。成叶汁液为害,受害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局部叶色变红转暗,叶背出现许多紫褐色突起斑,主脉变紫褐色。
粉虱
粉虱为半翅目粉虱科吸汁昆虫的统称,全世界有1156种,多分布于温暖地区,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排泄蜜露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灯蛾
灯蛾别称飞蛾、火花、慕光、扑灯蛾等,为鳞翅目灯蛾科的通称,全世界有400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苔蛾幼虫多以地衣苔藓为食外,绝大多数灯蛾幼虫为多食性。
稻绿蝽
稻绿蝽为半翅目蝽科昆虫,我国甜橘产区均有发生,除了危害柑橘外,还为害水稻、玉米、花生、棉花、豆类、十字花科蔬菜、油菜、芝麻、茄子、辣椒、马铃薯、桃、李、梨、苹果等,以成虫、若虫为害烟株,刺吸顶部嫩叶、嫩茎等汁液。
蓑蛾
蓑蛾别称袋蛾,为鳞翅目蓑蛾科昆虫,世界性分布,幼虫用丝、枝叶碎屑和其他残屑构成袋状外壳负之而行,并在其中化蛹,常绿树蓑蛾雌体交配后即死亡,卵留在母体内直到孵出,幼虫破坏树木,尤其是常绿树。
老鼠
老鼠(俗称耗子)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啮齿类动物,其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或臼齿间有间隙、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行动迅速,以植物为主食,也有的为杂食性,种类多。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
蚊子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蚊子自带杀毒器官,无法通过叮咬传染病毒,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
四害
1958年2月12日《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现如今的“四害”应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乌桕大蚕蛾
乌桕大蚕蛾是鳞翅目大(天)蚕蛾科的一种大型蛾类,也是世界最大的蛾类,翅展可达180-210毫米。雄蛾的触角呈羽状,而雌蛾的翅膀形状较为宽圆,腹部较肥胖。其翅面呈红褐色,前后翅的中央各有一个三角形无鳞粉的透明区域,周围有黑色带纹环绕
绿头苍蝇
绿头苍蝇是红头丽蝇的俗称,为昆虫纲、双翅目、芒角亚目、丽蝇科、丽蝇亚科昆虫的一种,世界性分布。成虫体长6~13毫米,多呈蓝色,不十分光亮。体表粉被较密,尤以胸部为甚。幼虫以尸食为主,滋生于畜骨堆、畜毛堆、动物尸体和腐败质中,冬季幼虫在垃圾堆或杂骨堆中越冬。
苍蝇
苍蝇为双翅目蝇科动物,在生物学上,苍蝇属于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70年代末统计,全世界有双翅目的昆虫132个科12万余种,其中蝇类就有64个科3万4千余种,主要蝇种是家蝇、市蝇等。
茶树白蛾蜡蝉
茶树白蛾蜡蝉别称白鸡、白翅蜡蝉、紫络蛾蜡蝉等,为同翅目蛾蜡蝉科昆虫,分布偏南,北限未过南岭,近年浙江缙云、湖南宜章、湖北武汉时有发生,寄主植物为茶、油茶、柑橘、荔枝、龙眼、芒果、桃、李、梅、木菠萝、咖啡、石榴、无花果、木瓜、梨、胡椒等。
薄球蜗牛
薄球蜗牛是一种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软体动物,生物分类学上属于肤足纲柄眼目,食性很杂,靠舌头上的锉形组织和舌头两侧角质带状组织上布满的细小牙齿磨碎植物的茎、叶或根,能为害小麦、大麦、棉花、豆类以及多种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等。
凹缘菱纹叶蝉
凹缘菱纹叶蝉是桑萎缩病病原的主要媒介昆虫,俗称绿头菱纹叶蝉,成虫在幼嫩茎上产卵,产卵时产卵器刺破皮层,将卵产于皮下,皮层破坏,很快抽干死亡,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