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太岁
【摘要】千年太岁俗称肉灵芝,普遍认为是一种大型黏菌复合体,太岁中除了黏菌外还有多种真菌和细菌,其主要成分是胶质填充物。有些太岁中有一定含量的PQQ(吡咯喹啉醌),被认为有抗衰老作用。但由于目前对太岁的研究还比较少,其药用价值和毒副作用都还有待于继续考证。

形态特征
千年太岁又称“肉灵芝”,生长于地下,是活的生物体。著名生物工程研究专家任南琪教授认为:太岁并非由单一的生物构成,而是由粘菌、细菌和真菌三类菌构成的一种稀有的聚合体,而关于“太岁”的存在、作用和药效,在生物界始终有争议。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过“太岁”,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山海经》则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著名诗人苏东坡也曾在自己的诗集中描述品尝过“肉灵芝”的美味。
虽然在许多典籍中都记载“肉灵芝”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但实际上真菌类品种十分复杂,即使真的是“太岁”,自身可能会附着各种有害生物或有毒物质,在没有弄清楚“太岁”的物质组成前,并不建议大家轻易服用。全球的科学家对于菌类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细菌在内的真菌在150万~200万种,科学界只对其中5%有研究。现阶段人类对‘太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太岁泡水饮用有延年益寿,抵抗癌症的说法,仍然欠缺科学依据,且太岁的代谢物往往具有大量的亚硝酸盐,所以不建议大家直接饮用与食用。
相关阅读
1、"祖传之宝"竟是白肉太岁
2014年10月20日,内蒙古赤峰市的刘先生家里十分热闹,因其无意中挖到一个罕见的圆柱形蘑菇状白太岁,吸引了不少太岁收藏爱好者。记者拿卷尺量了一下,此太岁直径22厘米,高33厘米,重22斤,摸起来十分有弹性。太岁外皮呈淡黄色,肉质呈雪白色,外皮比较坚硬,如牛皮一般,用刀轻易不能划破;而白肉部分相对比较嫩,弹性较好,有肉丝纹理。据了解,此次发现的这个属于肉太岁里的白太岁,是太岁中最高的等级。这是自有报道以来,太岁第二次在赤峰现身。
刘先生说,这个太岁是翻修老屋时挖出来的,当时并不知道是太岁,猜想可能是老祖宗埋藏起来的装满宝贝的牛皮袋子,但是却找不到袋子的扎口,所以就拿刀给切开了,没想到里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白色的肉呼呼的东西,割开的时候太岁还分泌了一些透明液体,粘在手上粘乎乎的,像是太岁的血液。
截至今日发稿,此22斤白太岁,最终由来自杭州的太岁藏家——王鹏飞购得。据王鹏飞介绍,此次发现的白太岁,肉质洁白、品质极高,只可惜发现者已经将其切开,破坏了完整太岁的观赏性,失去了一定的收藏价值。所以,他表示回杭州以后,除留下一部分自己收藏,其余部分将分割零售,让更多的人能拥有这大自然的神物并从中受益。
2、山东枣庄
齐鲁网2014年7月29日讯“太岁”,被学界认为是一种存在于地球上的不明生物体,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这韩先生就给我们栏目组反映说自己就有一个千年太岁。
韩先生告诉我们说这就是自己捡到的太岁。记者看到这个物体更像是一半的木桩,表面布满了类似于血管的突起。用手轻轻触碰这个“太岁”,记者发现它表面柔软,还富有弹性,拿在手里较柔软,硬度有些像凉粉。专家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
最近几年太岁出土频繁,各路媒体也是跟风报道,山东出土的太岁,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太岁神秘的面纱也慢慢揭开。记者在网上查询到,太岁学名“肉灵芝”。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乃“本经上品”。更有传言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太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与身体健康。很多人打算用太岁保健身体,掀起了一股“太岁热”。

黄精
黄精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根状茎为常用中药“黄精”。根据原植物和药材性状的差异,黄精可分为姜形黄精、鸡头黄精和大黄精三种。

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

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俗称米斛,是兰科石斛属的草本植物。茎直立,肉质,不分枝,具3-7节,淡黄绿色,有时带淡紫红色斑点,干后淡黄色。叶革质,2-3枚互生于茎的上部,斜出,舌状长圆形。总状花序1-3个,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1-2朵花;花淡黄绿色,开展;花瓣卵状长圆形

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苏子
苏子又名荏、紫苏、苏、白苏、桂荏(《尔雅》)、荏子、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皱叶苏、鸡苏、臭苏、大紫苏、假紫苏、水升麻、野藿麻、聋耳麻、孜珠、兴帕夏噶(藏语)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

铁皮枫斗
铁皮枫斗,又名万丈须,是正宗铁皮石斛鲜条加工后的干品。成分有石斛多糖、石斛碱、石斛胺。具有补五脏虚劳;抗衰老;降“三高”;抑制肿瘤。铁皮枫斗是我国一味名贵的中药材,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圆柱型,高10~30厘米,粗3~8毫米

断肠草
断肠草是多种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的别称,通常是指马钱(子)科钩吻属的钩吻。在中国,称为“断肠草”的植物有9科、13属、16种之多。云南白药于2014年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规定修改了药品说明书,正式宣布其配方中含有草乌(头)成分。

苏子叶
苏子叶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常1米余;茎绿色或紫色,方柱形,有4钝棱,被长柔毛。叶对生,草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7~13厘米,宽4 5~10厘米,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阔楔尖至圆,边缘有撕裂状粗锯齿,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紫绿色,被疏柔毛,下面被伏贴柔毛

蕨麻
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蕨麻亦称人参果。含有维生素及镁、锌、钾、钙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和营养价值,它有着健胃补脾、生津止渴、益气补血的功能,故藏医称其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药。六七月间开花时的全草,还可用来收敛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补。

白芍药
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栽植,白芍药是中国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代表爱情,是花相。正如花的颜色,纯白无暇,象征着爱情无比的美好

连翘花
连翘花全世界约有11种,中国有6种,分布于欧洲至日本,有些源自朝鲜和日本,源自于欧洲南部的只有一种。其名字forsythia是为了纪念苏格兰的植物学家William Forsyth而命名。

连翘
连翘为落叶灌木,香港俗称一串金,是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约3米,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叶对生,单叶或3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齿。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为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细长,分枝,白花。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花期春季。种子棕黄色,细小,且3个棱角。其成药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

半枝莲
半枝莲别称半支莲、松叶牡丹、龙须牡丹、金丝杜鹃、洋马齿苋、太阳花、午时花,是马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支莲株高可达55厘米,丛生密集,花繁艳丽,花期又长,是装饰草地、坡地和路边的优良配花,亦宜花坛边缘和花境栽植,盆栽小巧玲珑

薏苡
薏苡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以去除外壳和种皮的种仁入药。主产湖南、河北、江苏、福建等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功能。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脚气、白带、湿、关节疼痛、肠痈、肺痿等症。

人参
参别名:黄参、棒槌、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细辛
细辛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等,属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花紫黑色;花梗长2~4cm;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果近球状,直径约1 5cm,棕黄色。花期4~5月。

藤三七
藤三七又称川七,藤子三七,小年药,土三七,藤七,马德拉藤,洋落葵。为落葵科落葵薯属的植物。分布在南美热带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福建、浙江、四川、广东、江苏、北京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藤三七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别名虫草,冬虫草,中华虫草, 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