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摘要】半枝莲别称半支莲、松叶牡丹、龙须牡丹、金丝杜鹃、洋马齿苋、太阳花、午时花,是马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支莲株高可达55厘米,丛生密集,花繁艳丽,花期又长,是装饰草地、坡地和路边的优良配花,亦宜花坛边缘和花境栽植,盆栽小巧玲珑

,可陈列在阳台、窗台、走廊、门前、池边和庭院等多种场所观赏。
半枝莲分布于阿根廷、巴西南部、乌拉圭以及中国大陆的公园等地,常生于逸生,原产于南美洲,半支莲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性寒味酸,全草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凉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肿和清热利湿之功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半枝莲根茎短粗,生出簇生的须状根。茎直立,高12~35(55)厘米,四棱形,基部组1~2毫米,无毛或在序轴上部疏被紧贴的小毛,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
叶具短柄或近无柄,柄长1~3毫米,腹凹背凸,疏被小毛;叶片三角状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有时卵圆形,长1.3~3.2厘米,宽0.5~1(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生有疏而钝的浅牙齿,上面橄榄绿色,下面淡绿有时带紫色,两面沿脉上疏被紧贴的小毛或几无毛,侧脉2~3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
花单生于茎或分枝上部叶腋内,具花的茎部长4~11厘米;苞叶下部者似叶,但较小,长达8毫米,上部者更变小,长2~4.5毫米,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全缘,上面散布下面沿脉疏被小毛;花梗长1~2毫米,被微柔毛,中部有一对长约0.5毫米具纤毛的针状小苞片。花萼开花时长约2毫米,外面沿脉被微柔毛,边缘具短缘毛,盾片高约1毫米,果时花萼长4.5毫米,盾片高2毫米。花冠紫蓝色,长9~13毫米,外被短柔毛,内在喉部疏被疏柔毛;冠筒基部囊大,宽1.5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3.5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半圆形,长1.5毫米,先端圆,下唇中裂片梯形,全缘,长2.5毫米,宽4毫米,2侧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1.5毫米,先端急尖。雄蕊4,前对较长,微露出,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内藏,具全药,药室裂口具髯毛;花丝扁平,前对内侧后对两侧下部被小疏柔毛。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盘状,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裂片等大。
小坚果褐色,扁球形,径约1毫米,具小疣状突起。花果期4~7月。
生长环境
生于水田边、溪边或湿润草地上,海拔2000米以下。半枝莲喜温暖气候和湿润、半阴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好。土壤粘重和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不宜种。其常野生于丘陵和平坦地区的田边或溪沟旁。喜比较湿润的环境,过于干燥的地区生长不良。
地理分布
分布中国河北,山东,陕西南部,河南,江苏,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印度东北部,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日本及朝鲜也有。模式标木采自尼泊尔。
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选好地块,每667m2撒施腐熟厩肥2000公斤,耕翻深15厘米,并随耕翻,每667m2撒施磷酸二氢铵、尿素各50公斤。耙细整平,作1.2m宽的畦。
2、育苗移栽
在整好的畦内,按12~15克/平方米播种,播种前用60℃的水浸种24h,捞出稍晾,按1比100的比例与细砂土(过细筛)混合均匀,再均匀撒入畦内。上盖草苫或农膜,每天喷洒1次水,保持湿润,15~20天发芽出苗。苗出全后揭去覆盖物,随即喷1次水,以后隔3~4天喷浇1次水。苗高5厘米时向大田移栽,行株距各20厘米,每穴1株。
3、大田直播
为使直播种的种子全部萌发,最好选在阴雨天下种。时间于9月~10月上旬,条播或穴播。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沟深4厘米左右;穴播按穴距30厘米左右开穴。播种时,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盖0.5厘米厚的疏松细土肥或草木灰,也可用农膜或草苫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出全苗去掉覆盖物,搞好苗期管理。
4、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追肥。出苗后,当苗高1~2厘米时,结合除草浇施1次稀薄人粪尿水,每667平方米施1000公斤作提苗肥。苗高4~5厘米时,进行间苗与补苗,最后按株距3~4厘米定苗,同时将缺苗补齐。间苗或定苗后,各施1次人粪尿水。以后要保持田间无杂草,每次收割后,均应追肥1次,以促新枝叶萌发。最后一次于11月收割后,重施冬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200公斤、饼肥或过磷酸钙25公斤,经混合堆沤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并培土,以利保温防寒。
苗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不能缺水。遇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雨季及每次灌大水后,要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积水淹根苗。
病虫防治
1、锈病
主要为害叶片,受害植株叶背面呈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变黄,翻卷脱落。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97%敌锈钠300~400倍(加少量洗衣粉),或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疫病
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叶片上呈现水渍状暗斑,随后萎蔫下垂。防治方法位用1∶1∶120波尔多液或敌克松800倍液于傍晚时进行喷洒防治。
3、虫害
主要有蚜虫、非洲蝼蛄、斜纹夜蛾等,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花期易发生蚜虫和菜黑虫为害,前者可用乐果防治,后者可用50%的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防治。
作用功效
1、药用价值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辛微腥,性平,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辛微苦,无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凉。
2、功能主治
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癌之功效;治阑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炎等;外用治痛疖疗,跌打肿痛等症。此药民间用量较大。
①《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
②《广西药植图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伤及血痢。
③《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治跌打刀伤及疮疡。
④《泉州本草》:通络,清热解毒,祛风散血,行气利水,破瘀止痛。内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癌改善症状;阑尾炎,肝炎。
⑥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
3、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4、注意事项: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常用配方
1、治吐血咯血:鲜半枝莲50~100克,捣烂绞汁,调密少许,炖热温服,一日二次。
2、治尿道炎及小便血尿疼痛:鲜半枝莲50克,洗净煎汤,调冰糖服,一日二次。
3、治热性血痢:半枝莲100克,煎服。
4、治痢疾:鲜半枝莲150~200克,捣烂绞汁服,或干全草50克,水煎服。
5、治肝炎:鲜半枝莲25克,红枣5个,水煎服。
6、治胃气痛:干半枝莲50克,猪肚或鸡一只。水酒各半炖熟,分三次服。
7、治咽喉肿痛:鲜半枝,鲜马鞭草各40克,食盐少许,水煎服。
8、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半枝莲,鹿茸草,一枝黄花各15克,水煎服。
9、治肺脓疡:半枝莲,鱼腥草各50克,水煎服。
10、治蛇头疔,淋巴腺炎:鲜半枝莲50~100克,调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11、治淋巴结核:半枝莲100克,水煎服。或半枝莲,水龙骨各50克,瘦猪肉适量,煮熟吃肉和汤。
12、治背痛:鲜半枝莲根捣烂外敷,留出白头,一天二次。另取全草50克水煎服四次,排脓后,用根捣汁滴入孔内,用纱布包扎,一天二次。
13、治癌症:半枝莲,蛇葡萄根各50克,藤梨,水杨梅根各200克,白茅根,凤尾草,半边莲各25克。水煎服。
14、治跌打损伤:半枝莲捣烂,同酒糟煮热敷。
15、治毒蛇咬伤:鲜半枝莲,洗净捣烂绞汁,调黄酒少许温服,渣敷患处。鲜半枝莲,观音草各70克,鲜半边莲,鲜一包叶各300克,水煎服。另取上述鲜草洗净后加食盐少许,捣烂取汁外用。
民间传说
半枝莲又名韩信草,相传,汉朝开国元勋大将军韩信幼年丧父,青年丧母,家境贫寒,靠卖鱼苦苦度日。一天,韩信在集市卖鱼时,被几个无赖打了一顿,卧床不起。邻居赵大妈送饭照料,并从田地里弄来一种草药,给他煎汤服用,没过几天,他就恢复了健康。
后来,韩信入伍从军,成为战功显赫的将军,他非常爱护士兵,每次战斗结束后,他一面看望伤员,一面派人采集赵大妈给他治伤的草药,分到各营寨,用大锅熬汤让伤兵喝,轻伤者三五天就好,重伤者十天半月痊愈,战士们都非常感激韩信。

薏苡
薏苡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以去除外壳和种皮的种仁入药。主产湖南、河北、江苏、福建等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功能。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脚气、白带、湿、关节疼痛、肠痈、肺痿等症。

人参
参别名:黄参、棒槌、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细辛
细辛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等,属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花紫黑色;花梗长2~4cm;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果近球状,直径约1 5cm,棕黄色。花期4~5月。

藤三七
藤三七又称川七,藤子三七,小年药,土三七,藤七,马德拉藤,洋落葵。为落葵科落葵薯属的植物。分布在南美热带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福建、浙江、四川、广东、江苏、北京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藤三七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别名虫草,冬虫草,中华虫草, 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

金银花
金银花学名忍冬,“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金银花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金银花科金银花属植物金银花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太子参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白色,稍带灰黄。茎直立,单生,被2列短毛。茎下部叶常1-2对,叶片倒披针形,顶端钝尖,基部渐狭呈长柄状,上部叶2-3对,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6厘米。

板蓝根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祈白芷),库而白芷(川白芷)及杭白芷(香白芷),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

天麻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天麻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源,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黄精
黄精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根状茎为常用中药“黄精”。根据原植物和药材性状的差异,黄精可分为姜形黄精、鸡头黄精和大黄精三种。

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 8cm,宽4~5mm,花期3~6月。

当归
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土当归,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

三七
三七为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肉质根圆柱形,掌状复叶,伞形花序顶生,花黄绿色;萼杯状。又名:参三七、田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

药用植物
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药的,如:益母草、夏枯草等。

肉苁蓉
肉苁蓉属列当科濒危种,别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从梭梭寄主中吸取养分及水份。是一项较有前景的产业。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杜仲
杜仲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植物。药用杜仲是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味甘,性温。归肝、肾、胃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 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千年太岁
千年太岁俗称肉灵芝,普遍认为是一种大型黏菌复合体,太岁中除了黏菌外还有多种真菌和细菌,其主要成分是胶质填充物。有些太岁中有一定含量的PQQ(吡咯喹啉醌),被认为有抗衰老作用。但由于目前对太岁的研究还比较少,其药用价值和毒副作用都还有待于继续考证。

蕨麻
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蕨麻亦称人参果。含有维生素及镁、锌、钾、钙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和营养价值,它有着健胃补脾、生津止渴、益气补血的功能,故藏医称其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药。六七月间开花时的全草,还可用来收敛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补。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