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刀鱼
【摘要】长江刀鱼学名为长颌鲚,也称毛花鱼、野毛鱼、梅鲚等,为鍉科鲚属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江刀鱼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长江刀鱼产量逐年下降。

形态特征
长江刀鱼从头向尾部逐渐变细,腹部圆润,上颔长,超过胸鳍基部,胸鳍鳍条细长,有6个长的细丝,臀鳍长,并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小,臀鳍软条80条,体长可达26厘米,体长、身侧扁,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故而得名。一般体长18~25厘米、体重10~20克。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体侧两边被大而薄的圆鳞,腹具棱鳞,无侧线。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根;背鳍、臀鳍各1个,臀鳍长直至尾尖与尾鳍相连,尾鳍小而成尖刀形。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基部均呈米黄色,尾鳍边缘黑色。
长江刀鱼背鳍条Ⅳ,10~11;臀鳍条Ⅲ,102~112;纵列鳞75~83;胸棱鳞18~22;腹棱鳞30~35;鳃耙外侧41~47;脊椎骨77~82;幽门垂16~20。体长为体高的5.6~6.7倍,为头长的6.6~7.1倍。头长为吻长的4.2~5.9倍,为眼径的5.5~7.9倍,为眼间距的3.5~3.9倍,为上颌长的1.3~1.4倍。体形长;侧扁,背部较平直,胸、腹部具棱鳞。头侧扁,口大而斜,半下位;上颌骨游离,超过鳃盖后缘,延伸至胸鳍基部,但11厘米以下个体一般不超过鳃盖骨。上、下颌骨,口盖骨和犁骨上均有细齿。眼较小,侧位,鳃孔大,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较近。胸鳍前有6根鳍条为游离的丝状体。臀鳍甚长,与尾鳍基相连。腹鳍、尾鳍均较短小。体被薄而大的圆鳞,无侧线。头部、体背部呈灰黑色,身体其他部分银白色,体侧具有蓝色光泽。
种群分布
长江刀鱼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亚洲马来西亚、亚马逊河、婆罗洲西部、普吉岛的淡水半咸水水域,品种为洄游性鱼类,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当年幼鱼顺流而下,聚集在长江开港一带,肥育生长到第二年,再回到海中生活。
生活习性
长江刀鱼是典型的洄游鱼种之一。生殖季节从河口区进入淡水区,沿干流上溯至长江中游产场作生殖洄游。产卵后亲鱼分散在淡水中摄食,并陆续缓慢地顺流返回河口及近海,继续肥育。长江刀鱼的幼鱼也顺水洄游至河口区肥育。
平时生活在海里,部分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湖中也有,每年2~3月份亲鱼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每年春季3、4月进入生殖季节后,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长江刀鱼的幼鱼也顺水洄游至河口区肥育,肥育生长到第二年再回到海中生活。冬季,刀鱼不作远距离洄游,而聚集在近海深处越冬。刀鱼和鲥鱼、河鲀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
刀鲚的性腺在洄游途中逐渐发育成熟, 繁殖期为 4~ 10月。该鱼对产卵场要求不严, 多在泥质或砂质的 S形或腰鼓形江段产卵, 通常是刀鲚鱼汛集中的地段。1 ~ 2龄达性成熟,属一次性产卵鱼, 绝对怀卵量一般在 3万 ~ 4万粒。成熟卵粒具有油球, 受精卵粒漂浮于上层水体孵化发育, 幼鱼育肥至秋后或翌年入海。
经济价值
清明节前的刀鱼,因处于长江入海口,淡水与海水的交界处,饵料丰富,肉质鲜嫩。由于产量锐减,物以稀为贵,网上曝出的长江刀鱼价格却令人乍舌,在6000元至1万元间不等。2012年,在江苏举办的长江刀鱼王公益拍卖会上,一条重325克的长江刀鱼王竟拍出了59000元的天价。2013年3月,新华社记者在上海最大水产品批发市场铜川路水产市场调查发现,刀鱼由2012年最高价位由每斤8千元跌至4百元。多位经营者表示:公款吃喝受到遏制,致使刀鱼价格暴跌。
营养价值
长江刀鲚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11种矿物质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长江刀鲚肌肉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16.97%、6.42%、73.64%、1.25%;2)肌肉水解氨基酸含量为13.73%,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WTO评分标准;3)在肌肉检出18种游离氨基酸中以活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为主,占总量的63.50%,其中呈味氨基酸占蛋白氨基酸的35.20%,是长江刀鲚具有特殊鲜味的原因之一;4)共检出13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8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7.16%,以油酸比例最高,为53.61%;5)微量元素组成比例与一般淡水鱼类不同,5种常量元素和6种微量元素中,锌铜比分别为19,锌铁比1.1。
人工繁殖
2012年4月,世界首次全人工繁殖长江刀鱼在江苏中洋集团长江珍稀鱼类繁养殖基地科研中心获得成功。中洋集团从2004年开始进行长江刀鱼人工驯养工作,2008年,第一批半人工驯养的长江刀鱼鱼苗出生。2012年,存池刀鱼已达40多万尾。
面临危机
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使长江刀鱼产量逐年下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线刀鱼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已不足百吨,2011年12吨左右。
每年2月底3月初从东海进入长江,逆流而上,其速度非常快,只需十几天的工夫就能穿越上千公里,最远可到达湖南的洞庭湖。
大量历史资料证明,从长江口至湖南洞庭湖,自古皆为刀鲚出产地。有权威资料显示,历史上刀鲚捕捞产量曾占长江鱼类天然捕捞量的35%至50%,其中在江苏省江段所占比例更曾高达70%。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湖南湖北江段就基本上找不到洄游的刀鱼了。两三年后,江西江段也没有了。1996年左右,安徽江段也难以形成渔讯了。江苏江段也不能幸免,1997年、1998年左右,首先是南京没有了渔讯,后来,镇江、扬州江刀产量也锐减。2011年,刀鱼的洄游路线大大缩短,能形成渔汛的最上游,仅至江苏的常熟、江阴一带。
调查发现,违规捕捞是刀鱼数量骤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捕捞刀鱼的渔网犹如一个大口袋,足有三四十米长,越是往“口袋”深处,网眼越密,中间部分的渔网网格2厘米左右,相当于一个1元硬币大小,而底部的网眼更小,仅能伸过一根手指,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刀鱼鱼苗难于幸免。根据上海市农委水产办的规定,捕捞刀鱼使用的渔具网格不得小于3至4厘米,网眼过于细密的深水网属于禁用渔具,这也是渔政部门重点打击的捕鱼工具。张家港市2012年捕捞量只有区区3000公斤。
镇江就没捕到一条刀鱼,南京、南通、靖江等地也好不了多少。数据显示,江刀的数量一直呈直线下降的趋势。也许过不了几年,我们真要和刀鱼说再见了。如何才能拯救濒危的刀鱼?短时间内要想改变长江水质、改善长江生态可能不太现实,而我们能做到的是,可以考虑彻底禁捕刀鱼几年,给刀鱼一个喘息的机会,等到刀鱼的数量大幅度上升,还可以再放开渔民捕捞。当然,现实情况是,捕捞刀鱼是不少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实行禁捕,如何安置好这些渔民?同时,如果实行禁捕,会不会造成非法捕捞猖獗?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考验有关部门的智慧。

白耳黄鸡
白耳黄鸡是我国稀有的白耳黄鸡品种,别称白耳银鸡、江山白耳鸡、玉山白耳鸡、上饶白耳鸡等,主产于江西上饶地区广丰、上饶、玉山三县和浙江的江山市,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首批确认为我国11个地方品种鸡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

食人鱼
食人鱼一般指食人鲳,食人鲳是公众对一类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鱼类的统称,也译做水虎鱼,并非指某一种特定的鱼,而是一个类群,包括近56个种。属脂鲤科中的锯鲑脂鲤亚科,按食性和生活习性不同,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两种。

婆罗门牛
婆罗门牛是美国育成的肉牛品种,原产于美国西南部,成年公牛体高150厘米,活重900公斤,出肉率高,胴体质量好,肉质超过印度瘤牛,头或颜面部较长,耳大下垂,有角,两角间距离宽,角粗,中等长。

石金钱龟
石金钱龟一般指黄喉拟水龟,黄喉拟水龟为龟科拟水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海南、西至云南等地,常见于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间盆地或河流谷地的水域中, 常于附近的小灌丛或草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舟山群岛。

红点齿蟾
红点齿蟾也叫棒头鱼或透明鱼。稀有两栖动物,后肢较短,具铲形的凸出物,可用于挖掘。夜间活动,白天及长期干旱时躲藏于洞穴中。荐椎横突特别宽而长大,荐椎前几枚躯椎大多细弱并向前倾斜成锐角,荐椎与尾杆骨愈合或仅有单一骨髁。

雄蜂
雄蜂是蜜蜂的一种,它比工蜂大,全身长满毛。雄蜂的职责是繁殖后代,雄蜂一生只有一次与蜂王的交配,交配结束后几分钟内死亡,雄蜂寿命可达3~4个月。

伊犁鼠兔
伊犁鼠兔是一种体型娇小的山地哺乳动物,约20厘米长,长有大大的耳朵,灰色的皮毛上散落着些许棕色斑点。仅存于中国新疆,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群体。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间的天山裸岩区。自2000年以来, 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减少至原本分布区面积的17 05%。

巴西红耳龟
巴西红耳龟也叫巴西龟、红耳龟、红耳彩龟,萆草龟、强生龟、秀丽锦龟、麻将龟、七彩龟、红耳滑板龟、密西西比红耳龟、红耳侧线龟、可爱锦绣龟,是泽龟科彩龟的亚种之一,是一种半水栖龟类。因其头顶后部两侧有2条红色粗条纹,故又名为红耳龟,是龟类中的优良品种。

湄公河巨型鲶鱼
巨无齿& 171510;,又名湄公河& 171510;或湄公河巨鲶,是东南亚湄公河特有的一种巨鲶。由于过度捕渔、水质污染及上游兴建水坝而接近灭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它们列为极危。不过它们野外的数量不明,从捕获的数量估计在过去14年间,其数量下降了80%。

真鳄龟
真鳄龟又叫大鳄龟、鳄甲龟、鳄鱼咬龟,它仅产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龟之一。它保持了原始龟的特征,嘴巴、背甲盾片、红舌都很奇特。嘴巴前端的上下颌呈钩状,似老鹰嘴一般,锋利无比,可轻松咬断人的手指。目前正濒临灭绝。

田螺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

金钱龟
金钱龟是龟科的一种,喜欢选择阴蔽的地方栖息,有群居的习性,每年冬天要冬眠。野生金钱龟极为稀少,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为畅销。因具有食性广、抗病力和耐饥力强、生活力强等特点,人工饲养方便,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此外,金钱龟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传统的中药材

白来航鸡
白来航鸡原产意大利、分布世界甚广的著名蛋用型品种,体型小而清秀,全身羽毛白色而紧贴,冠大鲜红,公鸡的冠较厚而直立,母鸡冠较薄而倒向一侧,喙、胫、趾和皮肤均呈黄色,耳叶白色,成熟早,无就巢性,产蛋量高而饲料消耗少,已遍布全世界。

蟾蜍
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鳄龟
鳄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龟之一、有淡水动物王者之称,分为两大种类,俗称大鳄与小鳄。大鳄又名真鳄龟(产自北美洲美国东南部),小鳄又名拟鳄龟,有四个亚种,分别是北美、佛州、南美、中美。常见的有北美和佛州,其中佛州因一些人为原因价格较贵。

高邮鸭
高邮鸭是全国三大名鸭之一,别称高邮麻鸭,产于江苏省高邮,属蛋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善潜水、耐粗饲、适应性强、蛋头大、蛋质好,2006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相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标志着跻身“国保”行列。

三穗鸭
三穗鸭是我国优良地方蛋系麻鸭品种之一,原产于贵州省东部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带,以三穗县为中心,分布于镇远、岑巩、天柱、台江、剑河等县,属蛋用型鸭种,具有成熟早、产蛋多等特点,适应丘陵、河谷、盆地水稻产区放牧饲养,且耐粗饲,饲料利用能力强。

小鳄龟
小鳄龟一般指拟鳄龟,拟鳄龟最大背甲长49 4公分。背甲就像半球形的屋顶,有些微小的锯齿状,颜色自暗橄榄绿到棕色都有。头与四肢很有力,尾巴相当长,而腹甲相对而言则较小。

乐平猪
乐平猪是江西省地方优良种猪之一,原产地为乐平县,具有较稳定的高产性能以及体型大、生长较快、耐粗饲、饲料报酬较高、屠宰率较高、肉质品味好、仔猪存活与哺育率尚高、性情温驯等特点。

独龙鸡
独龙鸡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独龙族祖祖辈辈养的鸡,体型小而紧凑,羽毛颜色较杂,主要分布在独龙江流域最北边,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藏入四川交界的接合部,具有觅食力强、善飞翔、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能适应高海拔、高湿度的恶劣条件,适合山区放养,但产蛋较少。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