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女孩从蹬三轮开始赚下十亿级财富
【摘要】16岁那年,她背着父母偷跑到北京,想给全家5口人找一条出路。她当过保姆、饭店服务员,也蹬过三轮车卖水果,她说过去的辛酸不堪回首。历经艰难,她拥有了美好的事业和家庭,但一切又破碎得太快,令她无法承受。数次生死抉择后,她坚强地站起,靠着经销水果,打造出一家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企业。北漂姑娘刘运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传奇人生?
到大城市成家立业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通常被称为 “北漂”。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刘运田,就是一名“北漂”姑娘,16岁时,她只身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闯荡,干过保姆、当过饭店服务员,也蹬着三轮车卖过水果,如今刘运田打造出了一家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企业。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2017年4月27日 泰国某榴莲种植园
这里是泰国的一个榴莲种植园,泰国全年出产榴莲,3月中旬到8月是采收的旺季。
马旭涛 (泰国某果业公司 总经理):这棵树摘完还有很多,大概可以摘两天。它一年的产量是700公斤。
刘运田:(一棵)10年(的榴莲树)。
马旭涛 (泰国某果业公司 总经理):再过20年,它的产量是一吨。
刘运田,是北京一家水果销售企业的老板。她在国内的9个省份有超过50万亩的合作种植基地。4年前,她走出国门,和泰国、越南的一些水果种植基地合作。每个基地水果采收的旺季,她都会亲自到基地验收品质。
记者:拿刀敲是什么意思?
刘运田:敲它的成熟度,采摘的时候,要八成熟以上才能摘下来。
记者:通过敲的声音来判断。
刘运田:通过声音去(判断)。
树上的工人根据经验,听到像这样比较低沉的声音,就可以采摘了。树下的工人不能直接用手,而要像这样把麻袋叠成双层去接,薄了还不行,容易被榴莲扎穿。
刘运田:看这个感觉是很轻松的活儿,其实如果他没有技术的话,接不住的话,榴莲浑身都是刺。(一个榴莲)三公斤、四公斤,然后大一点的七八公斤。砸一下真的是受不了的。我曾经尝试过想接,后来终于没有勇气。
记者:如果没接住会怎么样?
刘运田:没接住这个榴莲就等于报废了。运输过程它会裂口,它就烂掉了。
这些榴莲经过严格的分拣、分级,10天后,就从泰国运抵刘运田在北京新发地的公司。
字幕:2017年4月22日 早上6:30
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记者采访时,刘运田的榴莲、山竹、火龙果正是销售旺季,她平均每天能卖出水果共计200吨左右。刘运田告诉记者,像这样验货、发货,不停忙碌的状态从早上3点半就开始了。只要在北京,她都会早上3点左右到这里,忙到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2016年刘运田公司的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公司做得更大了,但她工作的劲头却没变过。
记者:那一天也没睡多长时间。
刘运田:三四个小时。20多年了,基本上都这样。我喜欢这种工作状态。我有的时候还给他们搬货,就是现在有点费劲了。以前还是能提的。
记者:这两箱80斤重。
刘运田:对,忙的时候,感觉自己还像16岁那样。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水果经销公司就有6000多家。刘运田是这里的风云人物。能像她这样,和国内外50多万亩水果种植基地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可不是不一般人能做到的。
李贵文(北京市丰台区某果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她想法比我们大。她的想法大就做得大,我的想法小,我就做能力有限(范围)之内的。
记者:你一年销售额有多少?
李贵文(北京市丰台区某果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也就是五六千万元。
王芳(山西省侯马市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我给别人介绍的时候就是“水果皇后”。我们中国的“水果皇后”。因为我也是一个农村孩子,经历过很多艰苦的时候走过来的。她把她的经历一讲,我立马就成了她的粉丝了。
很多人都用传奇形容刘运田的经历。刘运田16岁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她从保姆和饭店服务员做起,如今做成了一家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的企业。然而,事业成功并不是刘运田生活的全部。
字幕:2017年5月3日 北京市 刘运田的家
采访时,刘运田鼓起勇气给记者看了她身上的伤疤。
刘运田:穿短袖穿不了,一身都是疤,两个胳膊。这是拿小刀划的,这都是烫的,好多。就把自己烫了。固执,一下子想不开。脑袋上也有,脑袋上都不太明显了,好多年了,都是伤。
为了遮盖胳膊上的伤疤,刘运田在伤疤上纹了身。她为什么要用这样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呢?谈起这段经历,刘运田情绪失控。
刘运田:从我选择的那一天,从我16岁来北京,我选择了我要承担这一份责任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可能过特别平常的日子,我终究是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女人。
是什么经历让刘运田说出这样的话?16岁只身闯荡北京后,她是如何打造出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企业呢?
刘运田是河南省上蔡县人。她16岁那年,母亲生了一场大病,父亲忙于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荒废了家里的果园,全家没有了经济来源,还欠了10多万元的外债。刘运田是家里的老大,她初中二年级就主动辍学,偷跑到北京。16岁的她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赶紧赚钱,给母亲治病,撑起一个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刘运田该怎么实现这个愿望呢?
刘运田:弟弟妹妹还小,就给自己下了很重的决心。所以说无论多苦,自己给自己下了定义,一定要在北京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有自己坚持下来,母亲的病才能好。
刘运田做过保姆和饭店的服务员,但她再努力也只能赚口饭吃,想要还掉母亲看病欠下的10多万元根本不可能。刘运田看上了街边卖水果这个小本买卖,对于当时的她而言,这也是最可行的了。她借了300元钱做本钱,从批发市场进苹果,然后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去卖。
从流汗和近视中发现亿万财富商机
他总能从生活中发现商机。曾经最怕中暑的他,却从中暑中悟出商机,把谁都不看好的生意,做到年销售两亿元。而儿子的近视,再一次刺激他抓住商机。原本房前屋后不起眼的水果,帮他敲开了另一扇财富之门。郑志军,如何做到?
桑叶不养蚕 年卖800万
致富经:桑叶不养蚕 年卖800万(20170518)
穿越时空的财富
致富经:穿越时空的财富(20170516)
专门打造百万富翁的范老爷子
致富经:专门打造百万富翁的范老爷子(20170515)
欢喜冤家吵架吵来千万财
致富经:欢喜冤家吵架 吵来千万财(20170517)
女汉子张村头张雪 实打实带村民脱贫致富
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从农村或者从小城市扎堆的往大城市跑,挤破头往大企业、事业单位等挤,就为将来有个好前程好“钱途”。但是对于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张雪那些都不重要,硬是把几千块一个月的银行工作辞掉,去考取“大学生村官”一个月才一千多块钱的村干部。
辽阳何忠元完美诠释没有学历一样可以带领大家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虽然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高学历,但是学历只是一个门槛,最后能够创造出多少财富往往跟学历是无关的。
卓光华 一串樱桃卖600元的传奇故事
大家对樱桃的第一反应是好吃,营养价值高,但是很多人经济水平不是很高的往往会对樱桃的价格望而却步,想吃樱桃也只能解解馋就好。但是像葡萄一样的樱桃您见过吗?这一串就要卖600元!这样的樱桃你还会买来吃吗?
汪龙返乡创业搞起大雁养殖
汪龙年轻时外出闯荡练就一身好厨艺成了月薪近万的厨师对因为对家乡的思念对孩子的爱他辞职返乡创业了,并且引入大雁饲养,更是成立了射洪县川予养殖专业合作社要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纸上烤鱼让穷小伙张美年入千万开百家分店
你听说过纸上烤鱼吗?这是近几年出现新鲜东西,听着就非常有趣,而今天要说是纸上烤鱼的创始人张美,这个昔日的穷小伙如今已经是年赚千万的土豪了。
湖北沈林君带领百姓一起种植大棚蔬菜致富
37岁,正当壮年,有许多的冲劲和干劲,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压力也是不小,特别是现在老龄化的加重,更是加重的下一代人的压力。但是在崇阳县白霓镇后溪村青年沈林君却书写出了不一样的路。
杜一宝是党委书记 是企业家 更是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不能说是什么青天大老爷,但是可以说是一个好官了。在长春市宽城区欣园街道的一名五星村党委书记杜一宝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我们要把他们的事当作天大的事。”
任井龙专研蓝莓18年 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凡是都怕“认真”二字,因为认真起来很多时候什么事都不叫事,任井龙对蓝莓情有独钟,研究蓝莓整整十八年了,蓝莓基地目前达1300亩,年产量130吨左右,平均价格每斤达15元,年销售额约400万元。
东北女孩王艺洁不走寻常路 放弃白领工作回家养起驴
“我有一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是不是也不自觉的哼起来了!哈哈,小时候大家都差不多是哼着这首歌长大的,只是你会想到有一天你会真的有头小毛驴而且还不止一头吗?
致富能人吴天来带领贫困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虽然中国现在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人们过上的日子越来越充实了,但是中国的贫困地区还是有不少,而且贫困地区以西部山区为主。如何使这些贫困地区不再贫困,带领大家走向致富的道路是当前的重点内容。
她是如何做到东北三省农村淘宝销售冠军的
只有你不敢想的、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王琪当初面对自己身后背负着200多万元的贷款,还有370个贫困户的土豆订单和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她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往前冲,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努力的试一试,最后成为了东北三省农村淘宝销售冠军,“双十一”全国农村淘宝预售第一,总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为很多贫困家庭购买农资、农机节省了开支。
黑龙江鸡西村干部李广丽带领村民种植白瓜子走上致富路
农村的发展如何跟基层的的干部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带领村民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走上一条适合全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村干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带领各族待业青年开农机修理铺走上致富路
什么最幸福?什么最有成就?什么最值得自豪?
投资半年赔光十年辛苦钱200万后 如何翻身做到年销售额900多万元
“投资有风险,出金需谨慎”这句话并不是只是说说玩的,它是有真实的血淋淋的教训而得出的结果。一次莽撞的投资,让你十年辛苦血本无归。
喝水不忘挖井人的赵发所带领乡亲们种果树一起致富
“喝水不忘挖井人,富裕不忘老家人”,赵发所赚得“第一桶金”后就回乡创业,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并且赵发所早在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次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