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防病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摘要】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蔬菜也一样。受环境、肥水、土壤、管理等因素影响,在蔬菜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遭受病虫害侵染。入春后,蔬菜生长速度加快,隐藏在土壤中且处于休眠状态的病原菌、虫卵等“蠢蠢欲动”,陆续开始为害植株。因此,菜农用药频率增加,为提高用药效果,提醒菜农避开以下用药“雷区”。“雷区”一:随意加大用药浓度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蔬菜也一样。受环境、肥水、土壤、管理等因素影响,在蔬菜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遭受病虫害侵染。入春后,蔬菜生长速度加快,隐藏在土壤中且处于休眠状态的病原菌、虫卵等“蠢蠢欲动”,陆续开始为害植株。因此,菜农用药频率增加,为提高用药效果,提醒菜农避开以下用药“雷区”。
“雷区”一:随意加大用药浓度
当蔬菜上了病虫害,大部分菜农都想着及时用药,尽快遏制病虫害进一步发展。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有的菜农用药时不管发病的严重程度,也不注意标签上标注的药剂使用浓度,只是单纯的认为浓度大了,病虫害就能打住。于是用药时随意加大药剂浓度。例如,早春季节防治灰霉病,腐霉利是常用药剂,标签上的建议用量为15-20克兑一桶水,而实际生产中,受环境影响,灰霉病容易“反复发作”,有些菜农为将灰霉病控制住,将用药浓度增大到25-30克兑一桶水,自认为这样用药“药劲大”,结果却出现了药害。杀虫剂产品中,一些内吸性强的药剂持效期达15天以上,但有些菜农对药剂特性了解不充分,特别是防治小虫时,为提高防虫效果,三五天就喷施一次,这样用药除了容易产生药害,更重要的是,时间久了很容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最终降低用药效果,从而使病虫害越来越难防治,用药成本也逐年提高。
用药建议:
病虫害发生后,建议菜农不要随意加大用药浓度,而是要根据植株的发病程度、虫龄大小来打药,发病较轻时,可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浓度使用,若发病重,或者病虫已经有了抗药性,可适当加大用药浓度或增加用药频率来控制病虫蔓延和流行。
“雷区”二:药剂混配种类多
当前很多病害都是混合发生的,例如,黄瓜靶斑病与角斑病混发,有时病害与虫害混发,菜农治病心切,在用药时,想尽可能地将病害全面防控,于是将多种防治病害和虫害的农药混配在一起使用。其实,一般情况下,合理的药剂混配既能防治多种病虫害,又省时省工,一举两得。但是混合不当,如将几种作用机理相同的药剂混用或与不同性质的其他药剂混用,不仅容易造成药剂失效,影响药效,而且还增加药害发生几率,影响蔬菜正常生长。
用药建议:
当病害混发时,建议先以防治主要病害为主,不要混配过多药剂,混配时查看好药剂主要成分,避免重复用药,也尽量不要与叶面肥混用,特别是不要与富含金属离子的叶面肥一起使用,以防发生药害。
“雷区”三:抓不住用药时机
病害防治,菜农都知道要提前预防,不管是否发生病害,基本上是5-7天就喷施一遍杀菌剂,用药频率都比较高,虽然这种提前防病的想法是对的,但提前用药也要抓住时机。这是因为当植株长势健壮还没有发病时,频繁用药既增加成本投入,也容易损伤叶片,降低植株的抗逆性。
用药建议:
抓住用药时机,是指棚室前脸处、放风口下、门口附近等病害高发地带,发现异常及时用药,此时用药要比漫无目的预防用药更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在病菌孢子萌发期,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最好,如果病害已蔓延成灾,用再好的药剂也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防治虫害也是同理,在成虫产卵高峰期或幼虫期施药效果最好,否则喷药多,效果却差。
“雷区”四:喷药部位有局限
喷药部位对药剂的防治效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喷药时喷在发病要害部位,才会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如蓟马常隐藏到叶背、花朵中,不易被发现,因而容易被菜农忽视其存在。有不少菜农喷药时,只注重把叶片、茎秆等表面喷上药液,而忽视了叶背及地表等部位,蓟马防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采用这种方式用药,侥幸“逃走”的蓟马还会“卷土重来”,继续为害植株,从而降低用药效果。
用药建议:
病虫害发生后,喷药部位要全面,不留死角,最好将植株、地表、后墙、立柱等部位都要喷施,对一些局部侵染病害,用药时要针对病部重点防治。对于茎秆、根部等发生的病害,最好是重点用药,例如烂秆,喷雾防治效果不明显,可采用茎秆涂抹,进行靶标式防治。

五月初上市 荔枝新品种仙桃荔来了
仙桃荔具有果实大、果肉厚、成熟早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当好群众养殖贴心人 助力畜牧产业兴旺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精神和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百名农技人员“三贴近”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要求,近日来,合阳县畜牧发展中心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迅速落实包镇同志负责,深入各镇街畜禽养殖场,积极开展“贴近养殖场户、贴近基层一线、贴近生产实际”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 走进畜禽养殖场,包镇同志围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理念,从畜牧养殖场的市场行情、场区布局

以虫治虫 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春耕时节,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天敌昆虫繁育中心利用生物防治原理,培育害虫天敌控制害虫,以虫治虫,助力农业生产。据悉,该中心成立于2017年,以“绿色防控、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为目标,将成果运用到茶叶、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上。目前,该中心已具备年繁育蠋蝽3000万头、食蚜瘿蚊2000万头、蚜茧蜂1.2亿头的生产能力。图为2月26日,贵州省凤冈县天敌昆虫繁育中心工作人员给躅蝽的食物粘虫投喂专用饲料。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地上地下两手抓 春季蔬菜持续高产不断茬
药剂灌根春季蔬菜生产中,大部分菜农通过多留果来提高产量,以获取高效益。那么,对于长势偏弱蔬菜,如何管理才能让植株高产呢?建议菜农抓好地上、地下两方面管理,让蔬菜健壮生长高产、不早衰、不断茬。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猕猴桃维生素C抗寒功能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团队研究发现植物在冷胁迫下诱导维生素C(抗坏血酸)生物合成以减轻寒冷对植物氧化损伤现象,揭示了猕猴桃通过合成维生素C抗寒的分子机制。日前,该研究成果以“猕猴桃bZIP转录因子AcePosF21诱导抗坏血酸生物合成以减轻冷胁迫的氧化损伤”为题在国际植物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刊登发表。不同进化地位的植物(A)在冷胁迫下AsA浓度(B)的变化
2023年2月20日大连玉米期货收盘高开收涨
2023年2月20日,大连玉米期货2305合约高开收涨,全天在昨结线上方震荡上行。主力合约增仓缩量,收阳线。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2305,开盘2868元,最新2877元,涨19元,最高2879元,最低2861,昨结2858,结算2871元,总手225785,持仓644475。

陕西 选育油菜良种 守好国家油瓶子
陕西是油菜育种、制种大省,也是我国杂交油菜的诞生地,全年共生产优质油菜杂交种子约350万公斤,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三分之一。在“中国农科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正在温室和实验室里选育新品种。由陕西省科研机构首创的杂交油菜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种子纯度检测技术、制种质量控制技术等,已成为全国普遍应用的核心技术。
全力打造具有洞庭水乡特色的移民美丽家园 生活有保障 致富有盼头
机械化种植花生一气呵成 成本低且效率是人工的10倍
春光正好,农事正忙。5月5日,在葫芦岛市连山区新台门镇新台门村,两台大型一体化播种机在平整的土地上来回穿梭,旋耕、起垄、施肥、播种、覆膜、施药等环节一气呵成,机器“一走一过”间,花生播种的全过程就完成了。
机械化育秧助力水稻高质量生产 坚持生态种植绿色发展
连日来,沪郊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在奉贤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穿梭的农机和忙碌的农户,新的一季耕耘已经拉开帷幕。
衢江区稻渔种养共富渔场 实现乡村共富新模式
4月26日,天朗气清,在位于后溪镇上棠村的衢江区稻渔种养“共富渔场”,村民们正用地笼捕捞小龙虾并就地进行人工筛选。这是今年小龙虾成熟后的第一轮开捕,浙江天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慧介绍道:“这波小龙虾是今年3月份入池的,本轮主要是看看小龙虾的成熟情况,并从中挑选个头超过20克的小龙虾,未达标的则放回池内继续养殖。”
全智能玻璃温室蔬菜大棚 无人培养让村民大开眼界
技术员在平板电脑上轻点几下,一盘郁郁葱葱的番茄苗就在传送带上“走”出了育苗区……4月17日,新疆阿图什市阿湖乡兰干村村民塔力甫江·吾拉衣木来到该村阿尔赛片区设施农业基地购买番茄苗,“这些蔬菜苗都是‘无人培养’的,让我大开眼界。”
任丘市多元化集体经济增收模式 引导村集体盘活村集体资源和资产
日前,任丘市石门桥镇东关张村村班子成员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陈世伟和班子成员商量确定了今年的重点工作规划:“去年咱们村的面粉厂挣了7万多元,咱把这个钱用于村里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让大伙儿都能受益。”
种养循环生产体系开启了绿色农业的生态红利时代
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全村土地由集体农场统一经营,以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了种养循环生产体系,小麦单产不断增加、化肥等投入品不断降低,养殖场也创建了自己的产品品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废弃物实现了零排放,开启了绿色农业的“生态红利”时代。
大足区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推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近年来,大足区为有效推动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创新打造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空间、水资源,开展水稻种植和小龙虾、青虾、罗氏沼虾等水产养殖,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以渔促稻、以渔稳粮”。
在线直播春季水生动物主要疾病防控技术 3万余人次收看
2023年春季水生动物主要疾病防控技术直播大讲堂在线开播。春季天气多变,水温逐渐回升,昼夜温差大,水产养殖进入疾病高发季节。
山区立体种养循环农业 发展肉牛代养规模养殖
据介绍,公司负责基地生产运营、安排劳动务工、组织技术培训和科技成果运用。村集体经济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联系落实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户流转土地集中种植饲草,参与基地就近就地务工,监测户参与肉牛代养。
开启循环种植 大棚经济托起村民的致富梦
近日,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巴音河西村,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掀开门帘,一股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棚里各种蔬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几名村民动作熟练地采摘着,将一棵棵小油菜拨叶、去根、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秸秆饲料供应利用产业链 绿色生态养牛饲料养出优质牛
近年来,临武县农业农村局围绕秸秆饲料化利用,完善秸秆收储体系、培育秸秆利用主体,形成了一条秸秆饲料供应利用产业链,小秸秆成了绿色生态养牛饲料,“养”出了优质牛。
萧山区加大政策资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以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萧山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支持农业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推出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补贴、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等举措,引导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病虫害技术和产品,以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