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助推农产品出口和农民增收
【摘要】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是新形势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克服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加快培育农业国际合作,通过强服务、抓平台、创新模式等方式推动农业国际贸易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助推农产品出口,助力农民增收。
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是新形势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克服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加快培育农业国际合作,通过强服务、抓平台、创新模式等方式推动农业国际贸易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助推农产品出口,助力农民增收。2023年1—2月,广西农产品出口24.1亿元,同比增长75.6%,实现农产品贸易开门红。
目前,广西获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已达5个,有力促进了全区农产品贸易发展。2022年全区农产品进出口602亿元,其中出口148.8亿元,同比增长27%。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2月,柑橘、蚕丝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50%、214%。
培育出口新优势
桂林爱明公司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主导产品马蹄清水罐头、速冻芋头等远销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2022年出口近3000万元。近年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多次组织该企业参加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等系列国际展会,支持企业开展出口商品品牌评价及海外推介,帮助企业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政策,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RCEP生效实施以来,关税减免、原产地累积规则等诸多利好政策落地,广西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机遇,高效利用RCEP开放承诺等各项优惠政策,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广西百嘉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罗非鱼等海产品出口近9000吨,货值超2.2亿元,远销欧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的RCEP宣讲活动解答了我们很多疑惑,对我们了解政策运用政策帮助很大。”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RCEP对广西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为推动农业企业抢抓RCEP政策红利提出可行性措施建议。今年初,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广西农业高质量对接RCEP促进农业国际合作与农产品贸易的通知》,强化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共同推进广西农业高质量对接和融入RCEP。同时,联合南宁海关、商务厅等部门开展多形式、多内容、多场次的RCEP宣讲活动,提升农业企业对RCEP的知晓度和运用能力,帮助广西农业企业在RCEP背景下运用最合适的经贸规则,享受最大化的贸易优惠,助推广西农业企业走向RCEP市场。
扩展合作新平台
2022年,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出口活猪54613头,出口额超1.4亿元。
近年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多方面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促进国贸基地拓展以东盟国家为重点区域的国际市场。
借力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展会畅通农产品贸易发展渠道。积极组织国贸基地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举办的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等系列国际展会,引导企业利用展会平台开展农产品贸易对接、新技术新品种推介、品牌展示宣传等活动,提升广西农业国际影响力,促进农业贸易发展。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发挥巨大的发展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广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近邻,正加快向大湾区靠拢,组织国贸基地申报供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国贸基地企业走进大湾区,迈向国际市场。
创新发展新模式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支持和引导国贸基地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提高农民经营收益,带动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
广西金海盈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定价格保护、风险保障、利润分配等机制,与合作社(养殖公司)、养殖大户进行深度利益捆绑,直接带动超1000户养殖户从事水产品无公害健康养殖,带领广大养殖户增产增收。
广西百嘉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2022年克服国际范围内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收购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区罗非鱼原料鱼超1亿公斤,为52户农户提供担保贷款3742万元,带动农户2113户,实现户均增收7300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标对表建设农业强区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农业国贸基地建设,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加快构建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训 积极开发农牧民合作社
今年,青海省以家庭农牧场经营者、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养殖大户和分散小农户为培训重点,聘请各级农业技术专家,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解答、实地观摩等形式,在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和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应急保供培训,有效提升广大农牧民科学素养和技能水平。
将发展节水灌溉1000万亩 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立法审查
《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2023年度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日前正式印发。《要点》细化提出27条要点,涵盖了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重点行业领域,涉及节水制度政策、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各个方面。
协会商会招商引资超过2.5万个项目 乡村振兴资金超过9.5亿元
民政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各地开展社会组织助力就业服务活动14万场,招聘高校毕业生8.5万余人,带动会员单位发布就业岗位55万个。
黄河全域4月1日12时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
4月1日12时,黄河宁夏段至入海口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至此黄河全域进入禁渔期。当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同步举办中国渔政亮剑2023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活动。这是贯彻落实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黄河保护法的重要举措。
全国供销合作社 全力保障2023年春耕农资供应
全国供销合作社全力保障2023年春耕农资供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悉,去年10月冬储以来,供销全系统累计从生产厂家采购各类肥料5800多万吨,比常年同期略有提高;2月末全系统肥料库存1848万吨,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为今年春耕农资供应奠定了良好基础。
助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农业强国建设
据了解,当前一些地区存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不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比如,有些地方在工作过程中,县级相关部门有执法权,但基层一线力量薄弱,“管得了但看不见”,乡镇了解基层情况但是不具有相关职权,“看得见却管不了”,“条”“块”之间职责边界不清楚,工作衔接不顺畅。
发展壮大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3年河北省巩固提升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方案》,将脱贫地区产业纳入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体推进,将脱贫群众放在农民增收大格局中统筹考虑,加快推进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确保2023年全省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脱贫人口产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1500多亿元乡村振兴票据 强化支农财政投入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消息,截至2023年2月末,共有131家企业发行乡村振兴票据1500多亿元,发行金额占公司信用类乡村振兴债比重超7成,支持项目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9万余家合作社带动农业绿色发展 农户超276万户增产增收
据悉,甘肃省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暨整县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带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9.32万家,成员212.5万人,带动农户276.1万户,分别较2020年增长4.6%、4.5%、12.1%。
农村现代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
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部署。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哪些方面推进建设?
国家推出一系列稳定大豆生产的政策措施
为稳定今年大豆生产,保障种豆农民合理收益,中央农办协调推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统筹考虑大豆市场供需形势、比较效益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因素,出台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措施,形成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释放明确信号。
7种途径助残帮扶行动 助力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
据悉,中国残联、工信部、财政部等8部门日前共同印发《关于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的通知》,聚焦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加大力度帮扶其参加生产劳动和就业创业实现增收。
让农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农资 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公布重点企业名单
日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社会公开发布180家2023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进一步促进基层经销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与保供企业对接,让农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农资。
为保障种豆农民合理收益 推出了一套稳定大豆生产的政策组合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豆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2023年省部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工作
3月17日,青海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部署2023年省部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工作。受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委托,副部长马有祥和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税务局送来‘真金白银’的税费红利,“春风”化雨助春耕
正值初春好时节,我省税务部门以“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聚焦春耕、云花、云茶等春日经济各产业链需求,以优质服务为企业农户排忧解难,将税费优惠政策、便利服务举措的“春风”吹进企业和农户手中,一幅幅人勤景美村富的乡村振兴春日画卷在云岭大地悦然舒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好了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1月2日)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旧宅子推进“一宅变四园”工程,打造美丽村庄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不少老房子空置,农房闲置浪费现象日益突出。如何让旧宅子焕发新风采,让闲置房屋院落有效利用起来,既能改善人居环境,又能增加群众收入?2022年以来,周营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探索实施了“闲置房屋+老宅院”一体化“复活”工程。
政策支持农村创业项目助力农民养蚕增收
“去年栽桑养蚕给我家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家里买了一辆面包车。今年发展到6亩,全年收入有望突破6万元。桑园中套种黄豆,还可以有一笔收入。”大姚县石羊镇柳树塘村三组村民王平贵如是说。
甘肃酒泉强化湿地资源保护
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在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共享绿意空间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是着力宣传教育,强化保护意识。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6.5”环境日通过电子屏展示、悬挂横幅、发送短信,开展“全面贯彻湿地保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