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农业强国建设
【摘要】据了解,当前一些地区存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不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比如,有些地方在工作过程中,县级相关部门有执法权,但基层一线力量薄弱,“管得了但看不见”,乡镇了解基层情况但是不具有相关职权,“看得见却管不了”,“条”“块”之间职责边界不清楚,工作衔接不顺畅。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如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善治,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农业强国建设?记者就此专访了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
加强县乡村联动 努力疏通堵点
张天佐介绍,近年来,各级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实现路径,不断创新乡村治理的抓手载体,着力推动解决乡村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今年,我们将强化县乡村三级乡村治理体系功能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力争到2025年,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更加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据了解,当前一些地区存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不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比如,有些地方在工作过程中,县级相关部门有执法权,但基层一线力量薄弱,“管得了但看不见”,乡镇了解基层情况但是不具有相关职权,“看得见却管不了”,“条”“块”之间职责边界不清楚,工作衔接不顺畅。
问题即方向,工作要奔着问题干。张天佐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对此,农业农村部积极部署,将采取措施推动健全县乡村三级抓乡村治理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重点推动压实县级责任,发挥好县级统筹作用。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加强乡镇能力建设,提高乡镇管理和服务能力。夯实村级基础,把资源、管理、服务等下沉到乡镇和村。规范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事项,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县乡村工作衔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深化试点示范 激励创新实践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慈口观村,定期查看信用积分,成了村民的习惯;浙江省宁海县首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规范基层用权;湖南省耒阳市推出“湾村明白人”治理模式,引导各湾村中爱家乡、热心肠、肯奉献的“明白人”发挥人熟、路熟、情况熟的优势,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针对农村大操大办白事的陋习,山东省巨野县因地制宜推行“白事一碗菜”改革,每年为群众节省开支1.5亿元……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出多种多样的治理方式。
张天佐介绍,通过试点示范,鼓励各地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是推动政策在基层开花结果的具体举措。从各地的创新实践中总结推广典型案例,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所需。近年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联合有关部门在115个县(市、区)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创建了两批“百乡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为基层树立了一批身边的榜样。同时,面向全国遴选推介了四批共123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乡村治理工作实践成果,打造乡村治理的金字招牌。
张天佐介绍,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梳理当前乡村治理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以此为重点内容继续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扩大试点范围,鼓励各地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探索。持续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选树宣传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推广务实管用方式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治理工作,抓的是软件,务的是实效,要想取得明显成效,必须虚功实做、软件硬抓,让这些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农民有真切实感。
张天佐介绍,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注重从地方实践做法中,总结具有普遍性的内在规律,提升为制度性安排,形成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在全国推广运用。2021年,深入分析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清单制,以及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方面典型做法的内在规律、关键环节,分别归纳提炼形成了三个“一张图”,成为乡村治理典型方式工作指南。这些实践成果和创新经验,好学、可用、易推广,媒体广泛宣传,各地积极学习借鉴,各种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由“点上生根”变成“面上开花”。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基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蓬勃发展。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推动了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张天佐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下一步,我们将完善推广这些乡村治理的方式方法,扩大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实行精细化服务,强化信息化支撑,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发展壮大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3年河北省巩固提升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方案》,将脱贫地区产业纳入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体推进,将脱贫群众放在农民增收大格局中统筹考虑,加快推进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确保2023年全省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脱贫人口产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1500多亿元乡村振兴票据 强化支农财政投入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消息,截至2023年2月末,共有131家企业发行乡村振兴票据1500多亿元,发行金额占公司信用类乡村振兴债比重超7成,支持项目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9万余家合作社带动农业绿色发展 农户超276万户增产增收
据悉,甘肃省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暨整县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带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9.32万家,成员212.5万人,带动农户276.1万户,分别较2020年增长4.6%、4.5%、12.1%。
农村现代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
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部署。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哪些方面推进建设?
国家推出一系列稳定大豆生产的政策措施
为稳定今年大豆生产,保障种豆农民合理收益,中央农办协调推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统筹考虑大豆市场供需形势、比较效益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因素,出台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措施,形成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释放明确信号。
7种途径助残帮扶行动 助力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
据悉,中国残联、工信部、财政部等8部门日前共同印发《关于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的通知》,聚焦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加大力度帮扶其参加生产劳动和就业创业实现增收。
让农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农资 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公布重点企业名单
日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社会公开发布180家2023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进一步促进基层经销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与保供企业对接,让农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农资。
为保障种豆农民合理收益 推出了一套稳定大豆生产的政策组合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豆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2023年省部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工作
3月17日,青海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部署2023年省部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工作。受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委托,副部长马有祥和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税务局送来‘真金白银’的税费红利,“春风”化雨助春耕
正值初春好时节,我省税务部门以“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聚焦春耕、云花、云茶等春日经济各产业链需求,以优质服务为企业农户排忧解难,将税费优惠政策、便利服务举措的“春风”吹进企业和农户手中,一幅幅人勤景美村富的乡村振兴春日画卷在云岭大地悦然舒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好了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1月2日)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旧宅子推进“一宅变四园”工程,打造美丽村庄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不少老房子空置,农房闲置浪费现象日益突出。如何让旧宅子焕发新风采,让闲置房屋院落有效利用起来,既能改善人居环境,又能增加群众收入?2022年以来,周营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探索实施了“闲置房屋+老宅院”一体化“复活”工程。
政策支持农村创业项目助力农民养蚕增收
“去年栽桑养蚕给我家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家里买了一辆面包车。今年发展到6亩,全年收入有望突破6万元。桑园中套种黄豆,还可以有一笔收入。”大姚县石羊镇柳树塘村三组村民王平贵如是说。

甘肃酒泉强化湿地资源保护
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在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共享绿意空间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是着力宣传教育,强化保护意识。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6.5”环境日通过电子屏展示、悬挂横幅、发送短信,开展“全面贯彻湿地保

海关总署对美国1家企业采取暂停进口措施
海关部门从美国Crystal Lake Foods, LLC(注册编号为20845)企业输华冻牛百叶中检出莱克多巴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暂停该企业自2022年10月1日起启运的输华肉类产品进口申报。 上述信息已通报美国农业部。

靖州 推进FSC认证,楠竹即将盼来外贸通行证
为推动靖州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进“FSC认证”工作,靖州县林业局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签订了“毛竹高质量培育示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协议”,完成了金鑫村960亩楠竹高质量培育示范基地建设。 2022年8月,靖州楠竹启动“FSC认证”工作,以靖州县飞山生态健康产业为组织者,联合全县124个村委会代表若干个林农成员组成联认证体,对全县21万亩竹林开展FSC森林经营认证,短短两个月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样区调查和认证协议书签署等基础性工

浙江制定全国首个林业技术推广中长期发展规划
近日,浙江省林业局印发《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旨在切实做好成熟优质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推广效能提升。 《规划》提出,浙江省中长期林业技术推广发展战略为“1234”,即“明确一个目标??提升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效能,聚焦两篇文章??助力生态保护修复、绿色富民产业,建好三张网??推广队伍一张网、线下示范一张网、线上服务咨询一张网,落实四大机制??“四联”机制、“三新&rdq

山东沂南县引进外资5000万美元 助力畜牧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沂南县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北食”重点产业区域。为突破食品产业转型,今年以来,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按照“345”工业强县计划,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着“抓重点、育龙头、强加工”的思路,继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点对点精准招商引资,着力招大引强,引进外资5000万美元,投资乳制品加工业,填补了沂南县乳制品加工空白。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立足畜牧大县产业优势和自然禀赋,紧紧围绕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绘制畜牧

《贵州省牲畜屠宰条例》修订起草小组到毕节市开展立法调
8月22日—24日,《贵州省牲畜屠宰条例》修订起草小组到毕节市开展立法调研,实地走访部分畜禽屠宰场,并召开座谈会。 座谈会上,起草小组介绍了条例修订的目的、思路,拟修订的重点内容和相关法律依据等,参会人员围绕屠宰企业设置、私屠滥宰打击、屠宰行业监管、牛羊禽定点屠宰要求等进行了交流讨论,对《条例》修订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毕节市、威宁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参加。

重庆全力抢抓有利天气开展晚秋生产
扩种秋马铃薯50万亩、新发展秋菜50万亩、蓄留一定面积再生稻……大春损失晚秋补,高温“退烧”后,重庆通过调配农用物资,加强技术指导,全力保障晚秋生产。在当下降雨增多情况下,为全力抢抓有利天气开展晚秋生产,连日来市供销合作社、市农技推广总站纷纷紧急制定措施,调配化肥物资、加强技术指导,为晚秋生产保驾护航。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