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训 积极开发农牧民合作社
【摘要】今年,青海省以家庭农牧场经营者、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养殖大户和分散小农户为培训重点,聘请各级农业技术专家,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解答、实地观摩等形式,在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和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应急保供培训,有效提升广大农牧民科学素养和技能水平。
今年,青海省以家庭农牧场经营者、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养殖大户和分散小农户为培训重点,聘请各级农业技术专家,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解答、实地观摩等形式,在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和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应急保供培训,有效提升广大农牧民科学素养和技能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各地累计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训和种养技术等相关培训2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培训各类农牧民11340余人(次)。
西宁市湟中区充分高效统筹使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采取“集中授课+实地观摩+跟踪指导”的模式,以学员自学、生产实践为主,集中面授为辅,扎实深入推进分层分类分模块按周期培养,截至目前,已完成15个班次740人次高素质农牧民培训。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培育质量提升效果为关键,采用“室内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方式及专题课程与实训考察,实践教学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已完成高素质农牧民培训770人,参训学员在线评价率达100%。
同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农牧业主导产业为侧重点,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模式,利用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发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园区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送教下乡、进村办班,让村庄成为教室、能手成为教师、田间成为课堂,不断健全培育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完成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育1000人。
将发展节水灌溉1000万亩 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立法审查
《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2023年度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日前正式印发。《要点》细化提出27条要点,涵盖了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重点行业领域,涉及节水制度政策、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各个方面。
协会商会招商引资超过2.5万个项目 乡村振兴资金超过9.5亿元
民政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各地开展社会组织助力就业服务活动14万场,招聘高校毕业生8.5万余人,带动会员单位发布就业岗位55万个。
黄河全域4月1日12时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
4月1日12时,黄河宁夏段至入海口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至此黄河全域进入禁渔期。当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同步举办中国渔政亮剑2023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活动。这是贯彻落实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黄河保护法的重要举措。
全国供销合作社 全力保障2023年春耕农资供应
全国供销合作社全力保障2023年春耕农资供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悉,去年10月冬储以来,供销全系统累计从生产厂家采购各类肥料5800多万吨,比常年同期略有提高;2月末全系统肥料库存1848万吨,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为今年春耕农资供应奠定了良好基础。
助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农业强国建设
据了解,当前一些地区存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不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比如,有些地方在工作过程中,县级相关部门有执法权,但基层一线力量薄弱,“管得了但看不见”,乡镇了解基层情况但是不具有相关职权,“看得见却管不了”,“条”“块”之间职责边界不清楚,工作衔接不顺畅。
发展壮大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3年河北省巩固提升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方案》,将脱贫地区产业纳入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体推进,将脱贫群众放在农民增收大格局中统筹考虑,加快推进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确保2023年全省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脱贫人口产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1500多亿元乡村振兴票据 强化支农财政投入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消息,截至2023年2月末,共有131家企业发行乡村振兴票据1500多亿元,发行金额占公司信用类乡村振兴债比重超7成,支持项目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9万余家合作社带动农业绿色发展 农户超276万户增产增收
据悉,甘肃省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暨整县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带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9.32万家,成员212.5万人,带动农户276.1万户,分别较2020年增长4.6%、4.5%、12.1%。
农村现代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
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部署。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哪些方面推进建设?
国家推出一系列稳定大豆生产的政策措施
为稳定今年大豆生产,保障种豆农民合理收益,中央农办协调推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统筹考虑大豆市场供需形势、比较效益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因素,出台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措施,形成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释放明确信号。
7种途径助残帮扶行动 助力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
据悉,中国残联、工信部、财政部等8部门日前共同印发《关于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的通知》,聚焦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加大力度帮扶其参加生产劳动和就业创业实现增收。
让农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农资 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公布重点企业名单
日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社会公开发布180家2023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进一步促进基层经销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与保供企业对接,让农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农资。
为保障种豆农民合理收益 推出了一套稳定大豆生产的政策组合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豆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2023年省部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工作
3月17日,青海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部署2023年省部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工作。受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委托,副部长马有祥和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税务局送来‘真金白银’的税费红利,“春风”化雨助春耕
正值初春好时节,我省税务部门以“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聚焦春耕、云花、云茶等春日经济各产业链需求,以优质服务为企业农户排忧解难,将税费优惠政策、便利服务举措的“春风”吹进企业和农户手中,一幅幅人勤景美村富的乡村振兴春日画卷在云岭大地悦然舒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好了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1月2日)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旧宅子推进“一宅变四园”工程,打造美丽村庄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不少老房子空置,农房闲置浪费现象日益突出。如何让旧宅子焕发新风采,让闲置房屋院落有效利用起来,既能改善人居环境,又能增加群众收入?2022年以来,周营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探索实施了“闲置房屋+老宅院”一体化“复活”工程。
政策支持农村创业项目助力农民养蚕增收
“去年栽桑养蚕给我家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家里买了一辆面包车。今年发展到6亩,全年收入有望突破6万元。桑园中套种黄豆,还可以有一笔收入。”大姚县石羊镇柳树塘村三组村民王平贵如是说。

甘肃酒泉强化湿地资源保护
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在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共享绿意空间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是着力宣传教育,强化保护意识。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6.5”环境日通过电子屏展示、悬挂横幅、发送短信,开展“全面贯彻湿地保

海关总署对美国1家企业采取暂停进口措施
海关部门从美国Crystal Lake Foods, LLC(注册编号为20845)企业输华冻牛百叶中检出莱克多巴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暂停该企业自2022年10月1日起启运的输华肉类产品进口申报。 上述信息已通报美国农业部。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