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泥鳅技术
【摘要】泥鳅在我国南方分布教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但以夏季最多,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水中之参”,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现已成为养殖前景较好的淡水名优品种

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可以放苗。
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水质调节
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大棚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防病捕捞
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为鳅科副泥鳅属温水性鱼类鱼类,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地,为泥鳅中个体大、生长快的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和养殖前景

泥鳅苗价格及养殖方法
泥鳅是一种特殊的鳅类,为鳅科泥鳅属小型底层鱼类,在我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和其它的鱼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等都不同,营养价值非常高,素有“水中之参”之称

池塘泥鳅高效养殖技术
泥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被称为“水中之参”,和其它鱼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我国除青藏高原除西藏林芝地区外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

泥鳅和黄鳝哪个好养殖
泥鳅为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物为食

养泥鳅需要多少成本
泥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各地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淡水水域中均能发展养殖,而且养殖效益非常高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野生的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人工养殖泥鳅兴起。在经过近年来的调整,泥鳅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加上市场价格稳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下面来亲农网看看泥鳅的养殖技术吧。

夏季高温季节泥鳅养殖管理要点
夏季高温炎热,是养殖泥鳅的关键点,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泥鳅的摄食量也在不断增加,是生长旺季,但同时也是疾病多发季节,这时的管理难度增大。所以在夏季高温时的管理尤为重要,那么在夏季高温期间泥鳅该如何管理,一起来亲农网看看吧。

养殖泥鳅投资多少钱
泥鳅的营养丰富,在我国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在各地的餐馆,饭桌上也成为一种非常美味的菜肴。泥鳅不仅有着食用价值,还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来养容保颜等。现在泥鳅的市场越来越大,很多人也想在泥鳅的市场产生牟取一份经济利益。但是不知道养殖泥鳅需要投资多少钱,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泥鳅与黄鳝一样,在乡下的农田中随处可见,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水产动物。在我国有各种不同的做法,可以炒着吃,炸着吃,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养殖泥鳅也成为了一种比较火热的养殖项目,但是很多朋友养殖的时候却发现泥鳅的成活率极低。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的肉质非常鲜美,是我国一种很受人欢迎的野味。泥鳅不仅可食用,还有着一定的药效作用,在我国各地池塘、水田中都有分布。其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现在泥鳅的在我国也有着一定的养殖面积。那么养殖泥鳅有什么要点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泥鳅的养殖技术要点

无土养殖泥鳅
无土养殖泥鳅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养殖技术,因为使用稻田等有土养殖等方式进行养殖的话,泥鳅的成活率无法控制,其品质也不是特别好。并且现在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滥用导致泥鳅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市场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无土养殖泥鳅必定会成为以后最常见的养殖方式,下面小编就带来了的无土养殖泥鳅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泥鳅养殖一亩产量多少
泥鳅养殖一般的规模大概就是一亩池塘的面积,包括是稻田养鱼,以一亩水稻田起。一亩养殖规模,可以说是一般人开始养殖的最初规模。养殖泥鳅以前大家都很关心,养殖一亩的泥鳅,最后的产量是多少。毕竟养殖期间会增重,也会生产。所以最后产量不一。现在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过冬前泥鳅暂养技术
泥鳅养殖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养殖项目。泥鳅与黄鳝一样,有着非常美味的味道,并且营养价值也是比较高的。而冬季因为温度低,泥鳅容易冻死,因此想要泥鳅在春季反季节上市的话,那么在过冬前便要做好暂养工作。那么泥鳅该如何暂养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过冬前泥鳅暂养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无土养殖泥鳅技术

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泥鳅属鳅科,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最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品种主要有: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和中华沙鳅。

泥鳅养殖技术

网箱泥鳅养殖技术
网箱养殖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泥鳅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泥鳅虽然生命力较强,但养殖泥鳅生活的水域是一个很复杂的环境,它们的生长和生活除了受水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上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超越鳅鱼本身的适应能力,或是鳅鱼自身抵抗力减弱,都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仿生态甲鱼养殖的技术要点
甲鱼,学名叫做“鳖”,又称“团鱼”、“王八”等。甲鱼肉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各类维生素、盐酸、脂肪等各类营养成分,其龟甲又富含骨胶原、蛋白质、脂肪、肽类和多种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甲鱼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还可以作为中药材料入药,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作用,对肝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点击阅读更多养殖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