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讯网>致富经网>正文内容 [致富经]坐着轮椅撑起天 20171213

坐着轮椅撑起天

【摘要】央视网消息:他喜欢打扮,一次意外却让他失去双腿;他爱车如命,却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他的腰部以下没有任何知觉,在他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让他突然醒悟。赚钱不是件容易事儿,对他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可他却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每亩多赚3000多元,年收入是当地人的几十倍。他的养殖场被评为残疾人扶贫基地,他的励志故事在四川广汉广为流传。刘家学,在轮椅上奋勇前行,改变人生!

2012年,刘家学萌发了创业梦,开始寻找可以在家创业的机会。通过筛选,他认定了一条可以让自己成为百万富翁的财富之路。可当他把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家里却一下子炸开了锅。

记者:你听着这个油滋啦滋啦响什么感觉?

刘家学:心里边就感觉到肯定是特别好吃。吃了以后尝一尝都赞不绝口。

刘家学爱吃也会吃,说到吃,连他的商机也跟吃有关。几年前,他跟朋友一起喝酒,吃了一道用泥鳅做的菜,那时候他一下就爱上了这个味道,还时不时自己在家做菜解馋,他发现这几年泥鳅需求量一直很大,但广汉市养殖泥鳅的人却很少,他觉得只要自己把泥鳅养出来就一定能赚钱。

小叔:我都不相信, 一点都不相信。

朋友:客观身体上来说,又觉得有点怀疑。

一个从没有接触过养殖的门外汉要养泥鳅,还要赚大钱,不仅家里人不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笑话。

可刘家学却信心满满、干劲十足,躺在床上的日子太过煎熬,腿虽然没用了,但人还在,家还在,他想争口气,他想把这个家撑起来。

刘家学:我这个人是比较有骨气的。你说我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差怎么差,我就要做给你看。

我现在虽然残疾了,但是我以后绝对会比你们正常人做事情强。

刘家学内心积聚着一股创业的冲劲,但就当他想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刘家学:一二, 好。挺沉的。 好的。

记者:上面还有一个螺。

刘家学:对对对。我们拉上来看一下。

记者:你们下的笼子都是这一种的吗?

刘家学:对对对。我们一般在河里都是下这种地笼。我们来看一看。 杨导, 你上来小心啊。

记者:好。

刘家学:我们来看一看。今天这里面的收获还有一点多。你看有很多的野生泥鳅。

记者:这野生泥鳅体型都比较苗条。

刘家学:对,它不像人工饲养的。

这种野生泥鳅就是刘家学最开始养殖的泥鳅品种,因为想干事,但没有钱,他只好请求父亲在自家后院修建了这个十来平米的小水泥池,但当他把泥鳅苗孵化出来的时候,竟然谁都不相信。

刘家学:父亲走过这个地方的时候他问我,你的泥鳅孵化出来没有?

我说:孵化出来了,你来看。

他瞅了瞅说:你这哪里是泥鳅?你这是茅坑里面的昆虫。

然后又把眼镜,老人用的眼镜,老花镜戴上。

端着盆看一看,笑了一下,还真做出来了。

可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没过几天刘家学的泥鳅苗就全死光了。刘家学很不甘心,他一次又一次地购买泥鳅,一次接一次地做着实验,但都没有成功。因为经常上网查询泥鳅养殖的知识,刘家学将电脑的按键敲坏了好几个,外接键盘也用坏了三四个。

刘家学在失眠了两个晚上后,想出了一个对策。他们夫妻两个决定到大型养殖场里去考察学习,两人去过最远的养殖场离家400多公里,路途中的辛苦颠簸刘家学不在意,他最怕的就一件事儿——上厕所。

刘家学:这个我就随便说了,因为我小便靠我自己是不行的。所以我定时用导尿管子插进去,然后把小便接到塑料袋里面,再找个垃圾堆或者垃圾筒扔进去。

虽然有诸多辛苦,但刘家学仍然没有放弃,在跑了二三十家养殖场之后,他不仅学到了很多泥鳅养殖的知识,还找到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品种——台湾泥鳅。他觉得台湾泥鳅生长周期短,能够很快上市,收回成本,但他没想到,这个举动却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每次学习回来之后,他都把这些知识付诸实践,在不断的尝试当中,刘家学还养成了一门独门绝技。

刘家学:死了,这条泥鳅死了,这条泥鳅还是吃多了,吃饲料太多了。现在泥鳅基本上的病状,通过它在水里面游动时的举动,我就可以判断出来。

刘家学出事之后,他的母亲基本就不出去串门了,她有一项固定工作,在刘家学搞养殖特别累的时候,这项工作就更重要了。

记者:像这样的按摩您给他做过多少遍?

刘家学:每天都在做。

母亲:每天早晚都在做。

刘家学:抽筋了。

母亲:他经常这样抽筋。我宁愿瘫痪的是我,都不希望是他。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这个做母亲的,我儿家学命运不好。父母不能干,给不了家学好环境好生活。到现在我还是愧疚。他都成这样了,这个家还得靠他来顶起,因为他父亲脑袋简单,我这个当娘的脑袋也简单,也不会挣钱,也不会做生意只会种点田。

刘家学每天都要做两次按摩,每次一个小时,否则,他双腿的肌肉会萎缩得更快,这样的按摩,刘家学的母亲已经为他做了八年。

在刘家学的精心照料下,泥鳅终于长大了,他将自己的泥鳅喂得个大肥硕,想着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经销商来了,刘家学却傻了眼。

原来,刘家学没有提前调查市场,以为泥鳅个头越大越赚钱,而他养殖的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最大的时候一条就有半斤重,这样的大泥鳅放到市场上,根本就无人问津。

经销商:一般都是要几钱一条的,这么大就是三四钱一条,一般三四钱一条好卖些。

店主:最多就是三钱至四钱。

记者:这样是最好卖的。

店主:这样的好卖。

记者:如果有人想把三四两那种特别大的,台湾泥鳅卖给你们。

店主:因为我们不进那种的。

记者:就是给钱也不要。

店主:嗯。

当地泥鳅主要用于餐饮,饭店喜欢用三钱左右一条的中等泥鳅,这种个头的泥鳅摆盘好看,很受顾客欢迎,从此之后,刘家学就根据市场调整了养殖规格,只提供个头中等的成品泥鳅,因为养殖质量好,还吸引了很多养殖户来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