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藤编 转手经纬间的美好技艺
【摘要】黎族藤编 转手经纬间的美好技艺
苏光必老人展示藤编洗菜篮。
藤编洗菜篮。
陵水黎族自治县藤竹工艺品企业生产车间,工人用藤制作家具。
工人正在编制特色黎族藤制家具。
用藤制作的灯笼。
藤一般生长在茂密的林木中,苏光必老人在山上采藤。
从地理环境上着讲,海南黎族最大的特点是傍山而居。海南中南部山岭重重,黎家人深居其中。地处热带的海南山地是一笔特殊的馈赠,在漫长的历史中,黎族人从中挖掘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
藤条,一种细长而极富韧性的藤本植物,就长在这样的山上,攀援在树丛中,并不起眼。黎族人独具慧眼,把它们扯出来,削成藤蔑,一个转弯一个转手间,便编织成腰篓、渔具、椅子等用品,便利自己的生活,独特的技艺令人赞叹。
如今,黎族藤编是一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大山的馈赠
寻访藤编技艺,“入题”却令人尴尬。我们听说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的椰田古寨景区有藤编展示项目,就慕名前往。进入椰田古寨,穿过由黄泥和成的百年黎族谷仓群,就到了藤编体验区。这是一块由灰色板砖砌成的平地,进入眼帘的,是地上散放的鸡笼、鱼篓等;当我们欣喜地以为这就是藤编时,正坐在小木桩上编织的苏光必老人和工友们却告诉我们,它们没有一个是藤编的,全是竹编的,他们手里的正在干的活也是竹编。
66岁的苏光必说,做竹编还是藤编,要看公司提供什么材料;竹编和藤编看起来都一样,但藤编费时费力,砍伐藤条也不容易,所以现在做藤编很少。
看起来一样,的确如此。都是把原材料削成蔑,再经纬交织地编出想要的模样。同一种器具,如果不走近细看,很难看出区别。但用手去触碰感受,就不一样了。竹编表面摸起来稍显粗糙,藤编则色泽更光润,手感更平滑。用手一掰,后者也更有弹性和韧劲。这能表明,两者是一门技艺的孪生兄弟,区别主要源于原材料。换句话说,藤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藤条。
藤条是热带雨林的赠予。海南黎族聚居的陵水、保亭、五指山、乐东等市县,就是群山会聚之地。在一年四季热烈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作用下,藤条悄无声息地在丛林中随处滋长,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苏光必所在的陵水,就有大小24座山岭。他的老家,英州镇军田村,周边就是数座山岭,找到藤条并不难。在他年轻时,这个村三到四成的人家都做藤编。
苏光必们所用的藤条,有红藤黄藤白藤小白藤等数种,粗的如棍棒,细的如筷。与人们印象中藤围着别的树干树枝曲折缠绕的样子不一样,它们是细长而柔顺的,没有一副“枯藤”老气横秋的模样。
苏光必对藤条比竹子有着更多喜爱。藤条更有韧性,使他能编出竹蔑编不出的器具;即便同样的器具,藤编也比竹编更美观更耐用。实际上,这种特性已早为他的先民们熟识。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海南就有人以野鹿藤编成含有花卉、鱼虫、鸟禽等图案的帘幕,手工技艺精美。唐开元至北宋元丰年间,藤编不但是人们的生活用品,海南民间还出现多家藤编作坊,学习藤编的人也日益增多。清代《黎民图册》记载,“黎生黄白二种藤,产于石岩之上,长数丈,外贩选察其中,雇黎人采取。黎之无业者,竞趋之,黎内生产藤为最饶。”时间流逝,同样的大山依然赐予苏光必们同样的藤条,让他们细密编织自己的生活。
编出好生活
4月的海南,夏的脚步已经按自然的节拍来临。在微微燥热的空气中,伴着莺鸟啼啭,我们穿过一片芒果地,来到苏光必家村子附近一座名为五岭的小山岭。
这座山长着苏光必经常用到的小白藤。爬上约30米高,他在山坡小径处轻易就找到了它们。小白藤细如筷子,青的身披绿皮,老的皮叶干枯,浑身是刺,身处乱丛之中。苏光必把它们扯出来,用砍刀削去它们的羽片和刺,再把藤皮一层一层剥掉,露出黄中带青的茎芯。这就是他所要的东西。
做藤编,用的藤条并不只一种。像小白藤一样细的藤条用于器具主体的编织,此外还需要黄藤等更粗的藤条来搭骨架。但黄藤找起来就不容易了。苏光必指着远处黛青色的一座大山告诉我们,那里就有黄藤,藏在密林深处,找起来要费很大力气。他说,藤条长在什么样的地方,并不一定;鸟儿吃了它们的藤子,在哪里拉屎,哪里就长。
藤条采到手,当然只是藤编的第一步。接下来,苏光必要把它们晒上两三天,再用水浸泡,使之变得柔软,然后进行削刮,使之变得均匀、光滑、好用。到此,藤编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拿着用粗藤打好的框架,藤艺匠人们此时就坐定下来,织上奠定器具轮廓的经线藤条,再绕着它们一起一伏,细密地编上纬线藤条,往返穿插,层层递进,直至编出早已藏在脑海中的图像。反反复复间,需要耐心和专注度,一不留神,就可能织得不平整不严密,导致间缝过大,和谐整齐的美感被破坏了。
一根根藤条在手中脱胎换骨,转手腾挪间,黎家人有了自己轻便又耐用的腰篓、箩筐、米筛、鱼篓、菜篮、灯笼、簸箕等用具。他们很多生活内容,要由它们承载。腰篓每家必备,去田地去河塘,与瓜果鱼虾等不期而遇,就把它们捡到腰篓中,欢快而归。若是真想捕鱼又不想费时费力,就把装有蚯蚓的鱼篓放进水中,等鱼钻进来,再难出去。婚丧嫁娶,也要用到。婚嫁时,要提着提篮,装着槟榔、糖果、烟等,寓意物质丰盛,生活美满。送葬时,要戴着腰篓装上米,奔丧家哭泣吊唁。
郧西夫妻巧手编织艺术品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郧西夫妻巧手编织艺术品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传统工艺搭上了互联网桥梁 藤编手艺人织造的致富路
传统工艺搭上了互联网桥梁 藤编手艺人织造的致富路
养傻鱼 发牛财
他养的鱼,一打雷就生孩子。他卖鱼苗,举动像遛狗。他利用废料养牛,却能卖出高价。他从赔钱中找动力,从自卑中找商机。看天津市的孙少起如何养傻鱼,赚牛钱。用反常之举,创亿万财富。
突然有了500万 我却发愁怎么花
他的银行账户突然之间收到500万元。怎么花掉这500万元,他非常发愁。接连两次投资失败,让他饱受质疑。然而一个发现,让他半年时间就赚到了100万元。看河北张家口的兰进京,如何悟出创业门道,巧发羊财!
旗袍女人和她编织袋里的无价之宝
致富经:旗袍女人和她编织袋里的无价之宝(20170616)
女儿爱的这一口 让老爸绝处生财
他曾是资产上亿的房地产商,财大气粗,几百万都入不了他的眼。但在菜市场里,他却为了买一点蘑菇都要跟人讨价还价。原因很简单,如今的他身陷困境。为生意焦头烂额之时,女儿撒娇任性,非想吃到最爱的那一口美味。看江苏省兴化市的好爸爸余长生,如何爱女生财,绝处逢生。
财神智斗假飞鸭
致富经:“财富”智斗假飞鸭(20170608)
干啥啥赔 他凭啥赢得财富和爱情
童年时的一场意外,让他遭受人生重创。为了证明自己,他16岁开始创业,却干啥啥不成,屡遭嘲笑。他用没人尝试过的一样东西,解决了竹鼠养殖的难题。原本没人看好的他,如今靠养竹鼠成了当地的致富能人,收获了财富和爱情。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何建忠,如何从人人嘲笑的失败者,逆袭出一个精彩人生。
野生艾草变成宝艾草产业链 富了众乡邻
在南阳市南召县石门乡竹园村,不少群众的坡耕地里都种植着艾草,长势旺盛,郁郁葱葱,密密麻麻。艾草是原本生长在荒坡、田间沟渠的一种很常见的药草,现在“野草”变成了“家养”,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枝玉叶”。石门乡竹园村村民胡中良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家与南阳华康艾制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每公斤收购价格6元左右,一年能收获3茬,一亩地收入3000多元,是种粮食作物的10倍。”
阳光大叔爱着急 贪财成就2个亿
致富经:阳光大叔爱着急 贪财成就2个亿(20170602)
如何用1000对龙虾赚出1000万元
致富经:如何用1000对龙虾赚出1000万元(20170605)
年卖千万 既怕又爱的财富
致富经:年卖千万 既怕又爱的财富(20170607)
蛇王姐姐险中求财
致富经:“蛇王姐姐”险中求财(20170606)
牛仔和傻子的亿万财富迷局
他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他人送外号“甄傻子”。他个性十足,被称为南方最有实力的牛仔。他傻人办傻事,拒绝上门的十个亿!看牛仔和傻子,如何解开亿万财富迷局!
三哥和6000多人的苦乐财富
一场大火,让他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决定回乡创业,带着村民一起赚钱。创业不顺,不仅遇到天灾,还和老婆闹翻。看龙献文,如何将茶叶价格翻出十几倍,创造财富传奇?
孝子返乡 液体黄金年卖800万
他原本从事房地产生意,因为一次赶集,他伤心落泪。 这件事让他下定决心返乡创业,种下万亩花海。他给村民担保贷款1450万元盖别墅,却遭受非议。他加工的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1克能卖到600多元,四年时间,在家乡打造出了一条玫瑰产业循环经济链,带动1万2千人致富。看云南的李华永如何为爱返乡,实现玫瑰一样绚烂的财富梦想。
爱美女人养坏脾气的鸟 年入300万
因为偶然一个电话,她一晚上没睡好,下定了决心去养孔雀,却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激烈反对。为了能买到孔雀,她带着妹妹偷偷踏上了冒险之旅。连着三年分文不赚却不肯放弃,就为了能把南方的孔雀养在北方的家,可是却遭到质疑。看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周海燕,如何靠着孔雀收获百万财富。
两条怪鱼 两个负翁变富翁
这是一条出水即死的怪鱼,有人视其为人间美味。这是一条凶猛的怪鱼,他想拿都拿不住,请看两条怪鱼如何让两个负翁变富翁!
北漂女孩从蹬三轮开始赚下十亿级财富
16岁那年,她背着父母偷跑到北京,想给全家5口人找一条出路。她当过保姆、饭店服务员,也蹬过三轮车卖水果,她说过去的辛酸不堪回首。历经艰难,她拥有了美好的事业和家庭,但一切又破碎得太快,令她无法承受。数次生死抉择后,她坚强地站起,靠着经销水果,打造出一家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企业。北漂姑娘刘运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传奇人生?
从流汗和近视中发现亿万财富商机
他总能从生活中发现商机。曾经最怕中暑的他,却从中暑中悟出商机,把谁都不看好的生意,做到年销售两亿元。而儿子的近视,再一次刺激他抓住商机。原本房前屋后不起眼的水果,帮他敲开了另一扇财富之门。郑志军,如何做到?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