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的种类图片大全
【摘要】犀牛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为哺乳类犀科的总称,共有4属5种,栖息于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间活动,独居或结成小群,生活区域从不脱离水源,食性因种类而异,以草类为主或以树叶、嫩枝、野果、地衣等为食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犀牛种类图片大全吧!
白犀
白犀别称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高大,体长3.3~4.5米,肩高1.5~1.8米,尾长仅50~70厘米,体重达1.4~5吨,为犀科中最大种,也是仅次于象的陆生大兽。皮肤灰色。头长,无下门齿。吻大而钝,故又称“方吻犀”。鼻端有2个长角,前角长约120厘米,后角长约60厘米,雌犀的角常长于雄犀。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中部,栖息于平坦的灌木林。常2~5只成群,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会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域,在争夺领域时会互相用角攻击。但比黑犀牛温和,较不具攻击性。全年都可进行繁殖,食草,喜泥水浴,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可达40千米。
苏门答腊犀
苏门答腊犀牛别称苏门犀、双角犀、亚洲双角犀等,为体型最小的犀牛,肩高约1米,体长约2米,体重约600千克。也是唯一有丰富披毛的犀牛,幼犀毛量更为丰富。双角,无门齿,仅产于苏门答腊岛,但曾广布于印度、缅甸、东南亚至南洋群岛,中国在最后一次记录是1945年在云南思茅用火枪猎杀的。栖息于雨林和山地、苔藓丛生的沼泽、森林。利用排泄物标示自己的领地,喜爱在泥塘中打滚,可保持凉爽干燥、驱虫。晨昏等凉爽时段活动,以嫩枝、树苗和各种野果为食,野生寿命可超过30年。由于人类猎杀和栖息地的破坏,种群数量少于300头。
黑犀
黑犀别称黑犀牛、非洲双角犀、尖吻犀等,共有4个亚种,明显的特征是上唇呈三角形,且具卷绕性,在取食时能用来剥枝条上的叶子。体长3~3.7米,肩高1.2~1.8米,重约1.5吨。虽称“黑犀”,但体色其实是灰色,是由于其经常在黑泥浆中打滚而成黑色。皮厚无毛,双角,前角最长可达1.2米,无门齿,是分布最广、存世最多的一种,有2600头。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北至苏丹东北部,西至尼日利亚东北部。栖息于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以金合欢等树叶、灌丛、落地果实和杂草为食。雄犀一般独自生活,并有一定势力范围,用尿液标记领域,驱逐方式是大声喷鼻和用脚掌拍打地面。全年可繁殖,孕期约半年,人工饲养下寿命可达45年。
爪哇犀
爪哇犀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仅存50~60头,分布于爪哇岛国家公园(数量50~60)和越南国家公园(越南亚种,数量2~7,但估计可能全为雄性)。体长2~4米,肩高1.5~1.7米,体重1.5~2吨之间。独角,门齿2对。与印度犀的区别在于后者体型更大,且皮肤更粗糙。喜欢生活在野草密布、有大片芦苇的低地雨林环境中,以树枝、嫩芽、嫩叶、果子、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清晨和傍晚是采食的主要时间。很胆小谨慎,一旦有一点异常动静就会立马逃之夭夭。视力不佳,但有敏锐的嗅觉和听觉。几乎从不主动攻击人,除非是近距离受到惊吓或正在抚养幼崽,活动范围一般在20平方英里之间。
印度犀
印度犀别称独角犀、大独角犀等,分布于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喜欢栖息在高草地、芦苇地和沼泽草原地区,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草、芦苇和细树枝等。身上有明显的皮褶,皮上还有许多圆钉头似的小鼓包,好像披着一层厚厚的铠甲,但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而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体长2.1~4.2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1.1~2米,体重2~4吨。雌犀3~4岁成熟,雄犀7~9岁成熟。每产1仔,2月底至4月底出生,孕期约17个月。新生幼犀体长1~1.2米,肩高约60厘米,体重约65千克,幼犀每天可增重2~3千克,约两岁断乳,寿命可达50年。
獾的种类图片大全
獾是分布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别称狗獾、欧亚獾等,共有5个亚种,毛色为通常灰色,下腹部为黑色,脸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耳端为白色,主要吃蚯蚓,但也吃昆虫、甲虫和小型哺乳动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獾的种类图片大全吧!
肺鱼的种类图片大全
肺鱼是一种和腔棘鱼类相近的淡水鱼,古代时曾在地球上大量繁殖,现在仍有少数保存着其种族而遗留下来,可以说是一种“活化石”,在软组织的构造、发育、生理和行为方面有许多性状与现生两栖类接近而不同于其他现生鱼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肺鱼的种类图片大全吧!
荞麦的品种图片大全
荞麦为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甜荞、乌麦、荞子等,最早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种植经验也很丰富,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四种,其中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栽培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荞麦的品种图片大全吧!
蜜獾的种类图片大全
蜜獾是鼬科蜜獾属下唯一一种动物,栖息于热带雨林和开阔草原地区,独居或成对生活,多在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在地洞中休息,以“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数年之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蜜獾的种类图片大全吧!
尸香魔芋真的存在吗
尸香魔芋别称泰坦魔芋、尸臭魔芋等,被称为魔鬼之花,用其妖艳的颜色、诡异的清香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由幻象所组成的陷阱,引诱着人们走向死亡,传说中“尸香魔芋花”就是守护所罗门王宝藏的恶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尸香魔芋是不是真的存在吧!
毒蘑菇种类及图片大全
毒蘑菇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分布较为广泛,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常致人死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毒蘑菇种类及图片大全吧!
蘑菇种类及图片大全
蘑菇别称食用菌、食用蕈菌、食用真菌等,指具有食用价值的子实体的大型真菌的统称,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为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常见的有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蘑菇种类及图片大全吧!
肉苁蓉种类图片大全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近年来由于药源紧缺,市场上时有混淆品出现,这些混淆品的性状与正品极为相似,在采购中极易混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肉苁蓉种类图片大全吧!
竹笋的品种图片大全
竹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竹的幼芽,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原产于中国,品种非常多,但可作为蔬菜食用的竹笋必须组织柔嫩、无苦味或恶味,常见的体育刚竹属的毛竹笋、早竹笋、麻竹笋、绿竹笋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竹笋的品种图片大全吧!
王莲的品种图片大全
王莲是睡莲科王莲属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叶草本,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主要产于巴西、玻利维亚等国,有直立的根状短茎和发达的不定须根,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以娇容多变的花色和浓厚的香味闻名于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王莲的品种图片大全吧!
琥珀的种类图片大全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因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而形成,常见种类有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琥珀的种类图片大全吧!
水银的密度是多少
水银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学名汞,别称神胶、元水、铅精等,元素符号Hg,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第IIB族,在自然界中分布量极小,被认为是稀有金属,但是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水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水银的密度是多少吧!
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钟乳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其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吧!
蜈蚣图片
蜈蚣的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 5毫米~34毫米之间。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
果子狸图片
果子狸肢体长48~50厘米,尾长37~41厘米,体重3600~5000克。身体略胖,颈部粗短,和身体不易区分。体毛短而粗,体色为黄灰褐色,头部毛色较黑,由额头至鼻梁有一条明显的四带,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体毛灰棕色。
昙花图片
昙花为附生肉质灌木,高2-5米。老茎圆柱状,木质化,分枝多数,叶状侧扁,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10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长渐尖至急尖,或圆形,边缘波状或具深圆齿,基部急尖、短渐尖或渐狭成柄状,深绿色,无毛,中肋粗大,宽2-6毫米,于两面突起
蓝色妖姬图片
蓝色妖姬是用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染色剂和助染剂调合成着色剂,等白玫瑰(或白月季)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而实现染色,据花卉专家介绍,世界上极少有自然生长的蓝色玫瑰花,市场上出售的“蓝色妖姬”都是人工染色后的产物。
橙子图鉴
橙子又叫金环、黄果,属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实,原产于中国东南部,是世界四大名果之一。橙子有甜橙和酸橙之分,酸橙又名缸橙,味酸带苦,不宜食用,大多用来制取果汁,很少鲜食,一般鲜食以甜橙为主。
长裙竹荪图片
长裙竹荪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球形,后伸长,高12-20cm,菌托白色或淡紫色,直径3-5 5cm,菌盖钟形,高宽3-5cm,有显著网络,具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10cm以上,网眼多角形,宽5-10mm。
芍药花图片
芍药别名将离、离草等,属五桠果目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在中国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园均有栽培。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