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养中蜂过箱技术
【摘要】中蜂过箱是一种人为的强行改变蜂巢状况的过程,此过程难免会对蜂群的群内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同时也会对蜂巢内子脾和贮蜜造成损害。而中蜂具有怕干挠、易飞逃的习性,如果过箱后群内状况不能得到及时恢复和改善,很容易引发过箱后的飞逃。
过箱的方法
中蜂过箱,要根据原蜂巢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翻巢过箱
此法适用于较轻的、易于搬动和可翻转的木桶过箱。过箱时,将巢箱搬离原地,在原地放一个空箱,用于收集飞回巢的蜜蜂。向原巢门口喷些淡烟,沿原巢巢脾纵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倒立过来,将收蜂笼扣到上面。从底下撬个小缝,往巢内继续喷几下淡烟,同时轻敲木桶四周,使蜜蜂离脾并向收蜂笼移动。等蜜蜂大部分都移到收蜂笼后,轻轻地将收蜂笼带蜂移到要过入的蜂箱上方,也可打开箱盖,将收蜂笼带蜂团放到两个空巢框的上面。用锯锯开或撬开蜂桶的一侧,用锋利的割蜜刀从巢脾的基部把巢脾切下来,用手掌承托取出,对有用的巢脾,可平放在桌上,不要重叠;对无利用价值的巢脾(如无蜜、无子的老脾),把它放在桶里,留着化蜡。
然后,用割蜜刀将巢脾有用的部分按巢框的大小快速切下来,如切下来的脾太小,可由几块小脾拼成一张巢脾。裁切巢脾时一定要注意,尽量选留新脾、子脾和粉脾,弃除老脾和雄蜂房较多的脾,保证蜂群过箱后能有较足的蜜粉饲料。巢脾裁切好以后要尽快绑到巢框上,绑脾时,把上好铁丝的巢框放在裁好的脾上面,巢脾的上端一定要紧贴巢框上梁,沿每道铁丝用割蜜刀在巢脾上划一条小缝,深度以刚接近巢房基为度,用小刀或小竹片把铁丝压进巢脾缝里,用绳子在巢脾的下端向上把巢脾绑在上框梁上(在上框梁上打结),这项工作最好是两个人协作进行。
绑好的巢脾要求平整、牢固,如果巢脾因较新较软容易变形,就需要用夹条进行夹绑;如果一个框只有一张较大的脾,可绑2~3道;如果一个框是由较多的巢脾拼接成的,则要多绑一些。巢脾绑好后,应尽快放入蜂箱中,子脾大的放在中间,子脾小的放在两边,保留蜂路,依次排列整齐,外加一张隔王板,关上巢门,把收蜂笼中的蜂团对准巢脾用腕力抖进蜂箱里,盖上箱盖。约过l5分钟后,轻轻打开箱盖,观察蜂团是否上脾,如果蜜蜂已全部上脾,可盖上箱盖,打开巢门,蜜蜂开始进行清理死蜂等工作,过箱就已成功;如果蜂团还没有上脾,应采取措施驱蜂上脾。过箱完毕后,要把场地用水清扫干净。
2、不翻巢过箱
不翻巢过箱,适用于那些不能移动或翻转的蜂巢, 比如建在树洞、墙洞、箱柜等处的蜂巢。过箱时,先观察巢内巢脾的位置和方向,打开横向靠外的一侧,往蜂巢里轻轻喷几下淡烟,驱赶蜜蜂离开巢脾,到另一头结团。用一只手托住巢脾,另一只手持刀,沿巢脾的基部把巢脾割下来,进行裁脾和绑脾,其操作与翻巢过箱基本相同。当割完脾后,如果能用收蜂器收蜂的就用收蜂器收蜂,如无法用收蜂器收蜂的,可用手捧或用瓤舀的方式将蜂团移到箱内,注意不要漏掉蜂王,当有部分蜂团丢落在地或部分飞散的蜜蜂在附近团集,就要在蜂团内寻找是否有蜂王,如发现蜂王,应立即将蜂王抓起放入箱内。用这种方法过箱后的蜂群,最好把它移到其他地方饲养。
3、借脾过箱
当已有活框新法饲养的蜂群时,可从在活框饲养的蜂群里,抽出一定数量的子脾和蜜粉脾放到要过入的蜂箱中,然后把蜂团抖入箱中,这样过箱蜂群比较容易接受,成功率较高。对原群的巢脾裁割绑好后,放到被借脾的蜂群里或其他群里,也可放在原群内,等子脾出净后逐渐进行淘汰。
4、过箱后的管理
过箱后如果原地适宜继续饲养的,就把蜂群放在原地,如果不适宜饲养的,可于天黑蜜蜂全部回巢后,把蜂群搬到有蜜粉源的地方去。由于过箱时对蜂巢进行了破坏,因此,过箱后的当天晚上,要对蜂群进行补充饲喂,连续喂2~3天晚上,促使蜜蜂能快速对破损的巢脾进行修补。
第2天, 从箱外观察,若工蜂采粉积极并开始清理蜂巢,从箱内衔出较多蜡屑,说明蜂群已接受新蜂巢;如蜂群出入很少,应立即查明原因,防止飞逃。一般在第2天的午后,要对蜂群进行一次快速检查,看蜜蜂是否己泌蜡将巢脾上方与框梁粘到一起,若有未接稳或有下坠的巢脾,要及时纠正。如发现有改造王台,则说明己失王,应选留一个较大的王台或并入他群。几天后,如果蜜蜂已把巢脾修补完毕,就可把绑脾的细绳和夹条去掉。

蜂螨的防治方法
蜂螨为蜜蜂的体外寄生螨,一生均在蜂巢房内繁殖,在未封盖的幼虫房中产卵,繁殖于封盖幼虫房,寄生于幼虫、蛹及成蜂体,吸取血淋巴,造成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影响蜂产品产量,受害严重的蜂群出现幼虫和蛹大量死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蜂螨的防治方法吧!

蜂王被围的六种情况
蜂王被围的六种情况:没有分蜂意念的蜂群内出现新王,发生这种情况时,蜂王往往被咬死拉出箱外;小群或中等群势的双王群隔王栅安装不严,蜂王串箱,多数会被围死;双王箱蜂王交尾伴蜂较少,护理不好蜂王, 蜂王交尾回巢时则

蜜蜂人工育王的时间
蜜蜂的人工育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年对于养殖蜜蜂的人来说都要淘汰一批旧的蜂王,一般正常生产用蜂王的平均利用时间为2-3年,过了这段时间后就会影响蜂群的繁育,所以需要淘汰!时间选择一般蜂王培育的时间在

蜜蜂蜂群春季管理方案
抓好早春蜂群的管理,促进其快速发展,是获得全年蜂蜜和王浆高产的关键。早春蜂群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工蜂,促工产卵,培养强群,恢复群势。其主要措施有:一、换脾紧框选择气温在10℃以上的晴好天气,彻底进

蜜蜂巢脾的修造方法
蜜蜂的巢是用蜡板来造的,数张板状物从蜂箱上部垂到下面,其两面排列着整齐的六角形蜂房,称之为巢脾。蜂房有大小两种,小的是工蜂蜂房,占巢脾的大部分,大的是雄蜂房仅占其一部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蜜蜂巢脾的修造方法吧!

胡蜂的防治技术
胡蜂的别名还为:黄蜂、马蜂、地王蜂、地龙蜂、红头蜂、大土蜂,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丛林中,是蜜蜂的天敌。胡蜂夏秋季是胡蜂袭击蜜蜂的高峰期,在丛林地带,每天袭击蜂群的胡蜂有时多达200-400只,胡蜂常在

蜜蜂养殖场消毒技术
虽然蜂群有自我清理卫生的本能,患病死亡的蜜蜂幼虫或成蜂尸体会被蜜蜂清理出巢。落到蜂场附近。患病蜜蜂的粪便也会污染蜂场及建筑物等。如导致白垩病的蜂球囊菌孢子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干燥状态下可活15年。蜂场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

中蜂雄蜂饲养管理
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蜜蜂,职责是繁殖后代,一生只能与蜂王交配一次,交配结束后几分钟内死亡,品质和体质的好坏,对与其交配蜂王所组成新分群的后代遗传性状和品质优劣有直接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蜂雄蜂饲养方法吧!

蜜蜂副伤寒病的治疗
蜜蜂副伤寒病通常是在冬末春初发生,它能导致成年蜂因病下泻而死,因此俗称下痢病。一旦发生此病,就会严重影响蜂群的安全越冬和春季繁殖。1、病体来源蜜蜂副伤寒病是由蜜蜂哈夫尼肠杆菌(Enterobacter hafniae

中蜂四季管理技术
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等,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蜂群的四季管理技术吧!

中华蜜蜂虫害防治技术
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有些地方称为土蜂,养殖中华蜜蜂是山区和半山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在养殖过程中,虫害的防治是蜂产品增产与否的关键环节,中华蜜蜂的主要虫害有巢虫、胡蜂、蚂蚁等。巢虫巢

春天蜜蜂的繁殖技术
1、抖蜂紧脾:早春或倒春寒天气,会使蜜蜂易受低温或寒潮的袭击,产卵圈往往因受冻而难以休息,对蜜蜂产卵十分不利。在春繁期间,将每2个蜂箱并列放在一起,在无风的傍晚,给每群蜂喂糖水(蔗糖∶水为1∶1)或对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技术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一种来势猛、病期短、传播快的急性病。蜂群一经染上,难以救活,尤其对蜂王与工蜂摧残特别严重。大部分蜂群忍受不了这种残酷的煎熬,当蜂群幼虫死亡率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弃巢逃跑,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死亡的厄运。

蜂王浆的生产技术
在自然王台中,自卵孵化为幼虫,哺育蜂就开始给其饲喂蜂王浆,一般头1~2天,蜂王幼虫所食蜂王浆较稀.且量少。其后,哺育蜂对蜂王幼虫的饲喂量逐渐增多,王台中的蜂王浆储量逐渐增加,到第4日龄末,也就是蜂王幼

蜜蜂自然分蜂控制技术
预防和消除分蜂热预防自然分蜂,维持强群,提高蜂群的生产力,是蜜蜂饲养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饲养管理中,常采取措施。预防和消除分蜂热。在蜜粉源良好、蜂群繁殖迅速时,应适时加础造脾,扩大蜂巢,充分发挥

蜜蜂生产蜂王的培育技术
我国大部分地区,从春季到秋季都可育王,其最佳育王季节是分蜂季节。目前,我国还没有大型的专业生产王育王场,生产蜂场的生产用王一般都是由自己蜂场人工培育的。人工育王要经过挑选种王,培育种用雄蜂,人工养

蜂王和王台的诱入
蜂王和王台的诱入是当蜂群失王,残疾或衰老蜂王需要更换,蜂场有计划地更换蜂王等情况下,将它群蜂王或王台诱入需王蜂群的方法。生产上也称介绍蜂王或王台,蜂王是蜂群的重要成员,当蜂群蜂王衰老、残疾或丢失后

蜜蜂的双王繁殖技术
蜜蜂的双王繁殖就是一个蜂箱内同时有两个蜂王进行繁殖。这样蜂群繁殖更快,春繁能够快速成为强群,保证春天花期大留蜜的时候生产大量蜂蜜。冬天双王群过冬也更容易,并且如果万一一群失王,也不至于蜂群群龙无首

桶养中华蜜蜂的缺点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蜜蜂品种。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中蜂蜂种资源,同时,广大农民在长期的中蜂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猎捕野生中蜂经验。采用木桶饲养中蜂,是长期以来所形成
点击阅读更多养殖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