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讯网>农业模式网>正文内容 乡村民宿

山西打造中国乡村民宿业发展 点亮乡村美丽经济

【摘要】近年来,随着轻旅游、微度假的不断升温,旅游者对民宿的需求量增大,乡村民宿作为一种新兴休闲业态,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山西打造中国乡村民宿业发展 点亮乡村美丽经济

近年来,随着轻旅游、微度假的不断升温,旅游者对民宿的需求量增大,乡村民宿作为一种新兴休闲业态,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为加快推进国民旅游休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近日,山西省文旅厅印发了《山西省乡村民宿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山西省乡村民宿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判,并从目标战略、实施路径、配套服务、实施保障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思路。

  发展乡村民宿

  点亮乡村“美丽经济”

  经过近几年发展,山西省乡村民宿规模初具,尤其是通过“三个人家”民宿品牌打造,山西现评定出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人家”495家。其中,约68%的“三个人家”集中分布在乡村旅游示范点周边15公里范围内。《规划》旨在解决山西乡村民宿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着力培育具有山西地域文化特性的本土民宿品牌、区域民宿品牌,助力高质量乡村民宿点亮乡村“美丽经济”。

  《规划》提出,基于乡村振兴、文旅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以及“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的大背景,依托山西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山西丰富的地上文物资源和古村落资源,以山西传统民居文化和古建文化为核心,突出山西乡村文化、乡村特色在乡村民宿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让山西乡村民宿成为“康养度假、休闲养生”的宝藏之地,使山西乡村民宿业发展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带动乡村整体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打造“中国乡村民宿业发展的山西模式”。

  《规划》分近期重点培育阶段(2022-2025年)和中远期提升阶段(2026-2030年)。到2025年,编制完成《山西民宿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山西民宿品牌模式建设指引》《山西乡村民宿发展与建设规范》,力争实现全省民宿规范化发展,培育“山西人家”乡村民宿样板,形成乡村特色民宿集聚区的先行示范样板,形成沿路傍景、均衡发展的民宿格局。力争规划期末,全省乡村民宿规模达1000家。其中,高品质乡村民宿占全省乡村民宿的1/8左右,形成50个乡村特色民宿集聚区,全域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服务一流、市场体系健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构建乡村民宿

  “1336”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托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建设,充分发挥山西中部经济群以及长治、临汾、大同城市副中心的辐射作用,借势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山西乡村民宿“1336(一核三廊三片六大民宿增长极)”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即乡村民宿集聚发展核。主要结合太原龙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太原为中心,借助太忻一体化、太榆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太原都市圈休闲度假需求的外溢功能,打造辐射全省的乡村民宿业综合服务大本营。

  三廊,即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乡村民宿发展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乡村民宿发展廊、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乡村民宿发展廊。主要依托黄河、长城和太行山旅游公路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资源富集带的地理优势,形成乡村民宿依托旅游交通干线聚集发展的综合效应。

  三片,即黄河风情与文旅度假民宿发展片区、太行山山地度假与康养民宿发展片区、长城文化旅游与体验民宿发展片区。主要依托各片区的旅游资源,打造“山西人家·黄河岸边”民宿品牌、“山西人家·太行山居”民宿品牌和“山西人家·长城驿家”民宿品牌。

  六大民宿增长极,即重点围绕山西境内5A景区以及资源富集带,充分发挥景区品牌效应,形成乡村民宿集群,打造山西乡村民宿先行发展示范区,包括宗教禅养文化民宿增长极(云冈石窟、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长城边塞文化民宿增长极(雁门关景区)、晋中晋商文化民宿增长极(平遥古城景区、乔家大院)、黄河根祖文化民宿增长极(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太行山地文化民宿增长极(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云丘山生态文化民宿增长极(云丘山景区)。

  推进“乡村民宿+”

  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为让游客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好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规划》明确提出,乡村民宿发展应结合“小众化、安全高、慢生活、品质优”的市场需求,抢抓新生消费机遇,统筹推进乡村民宿与餐饮、农业、购物、康养等领域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做足价值链,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民宿+餐饮”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以特色化、地域化、规范化为核心方向,挖掘地方和民族特色餐饮文化,发展养生、乡土、绿色美食系列,打造“乡土晋味”美食品牌,丰富游客饮食体验。同时,推出“乡村民宿美食菜单”,将地理标志农产品与乡村民宿深度融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让游客“吃得好,带得走”,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乡村民宿+购物”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以乡村民宿集聚区当地的自然地理、非遗文化以及特色产业为依托,加大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力度,培育一批非遗作坊和创意工作室等旅游商品开发主体,开发创意工艺品和纪念品、风味食品、土特农产品等系列文化旅游商品,打造“晋宿好礼”系列产品,将乡村民宿打造成为地方物产沉浸式体验空间。

  在“乡村民宿+农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依托乡村民宿周边空闲用地,融入田园开放餐桌、会员认养果园、有机特产电商等运营模式,满足年幼的研学客群和年长的康养客群需求,拉长客群在乡村的停留时间,增加其消费频次,打造共享菜地、现代农业研学示范基地、萌宠亲子乐园、垂钓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开展二十四节气农耕课堂、大地画展和乡村音乐节等农田野趣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