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
【摘要】紫荆花又名红花紫荆或红花羊蹄甲。为苏木科、羊蹄甲属乔木,分枝较多,小枝细长,被毛。叶革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的蹄甲。 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紫红色,十分美观。

紫荆花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紫荆花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苗木。有极大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分枝多,小枝细长,被毛。叶革质,近圆形或阔心形,长8.5-13厘米,宽9-14厘米,基部心形,有时近截平,先端2裂约为叶全长的1/4-1/3,裂片顶钝或狭圆,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基出脉11-13条,叶柄长3.5-4厘米,被褐色短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时复合成圆锥花序,被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三角形,长约3毫米,花大,美丽,花蕾纺锤形,萼佛焰状,长约2.5厘米,有淡红色和绿色线条,花瓣红紫色,具短柄,倒披针形,连柄长5-8厘米,宽2.5-3厘米,近轴的1片中间至基部呈深紫红色,能育雄蕊5枚,其中3枚较长,退化雄蕊2-5枚,丝状,极细,子房具长柄,被短柔毛。通常不结果花期全年,3-4月为盛花期。
单叶互生,革质,阔心形,长9~13cm,宽9~,15cm。先端2裂深约为全叶的1/3左右、似羊蹄状。花为总状花序,花大,盛开的花直径几乎与叶相等,花瓣5枚鲜紫红色,间以白色脉状彩纹,中间花瓣较大,其余4瓣两侧对成排列,花极清香。
洋紫荆这种花朵貌似兰花的植物形态优美,而且容易培植。这种西方人最初把洋紫荆喻为“穷人的兰花”。洋紫荆树一般高约七米,一般可生长四十年。这种植物很易扎根生长,并不需要特别环境,只要周围空间广阔,阳光充沛,常有和风吹拂,便可茁壮成长。
常绿小乔木,高达10m。单叶互生,革质,阔心形,长9~13cm,宽9~14cm。花瓣5枚鲜紫红色,以白色脉状彩纹,中间花瓣较大,其余4瓣两侧对成排列。花极清香。发育雄蕊5,退化雄蕊2~3cm。
生长习性
性喜阳光,喜暖热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长较快。栽植于光照充足,排水通畅,肥料充足的土壤,生长速度快。
地理分布
紫荆原产于中国,在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
香港紫荆与大陆其它地区生长的紫荆不同,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生长,21世纪初期只有在广东、福建、台湾、广西、海南、云南等地生长。
栽培种类
1、白花羊蹄甲
白花羊蹄甲为紫荆的变种,花为白色。
2、巨紫荆
巨紫荆植株呈乔木状,高可达15米以上,胸径则达40厘米,叶片硕大,绿色,较厚,呈革质,花色紫红,花朵稍大,花期3至4月。原产中国的南方地区,耐寒性较差,而且开花较晚。
3、加拿大红叶紫荆
加拿大红叶紫荆株高4至5米,枝干黑灰色,有浅色的皮孔。新叶紫红色,老叶夏季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叶面为铜褐色,若光照不足则转为绿褐色,到秋季叶色则为红色,叶背为淡粉色。花先于叶开放,4至10朵簇生成短的总状花序,老干、新枝、短枝均可着花,花冠蝶形,玫瑰红色,花期4月。荚果条形,扁平,8至9月成熟后呈红褐色,内有近圆形的种子,但花后结果率不高。
与普通紫荆相比,加拿大红叶紫荆除了叶色为紫红色外,其他区别还有:其树干颜色较深,呈灰黑色,而普通的紫荆树干颜色较浅,为灰白色。花柄较长,花朵较为稀疏,不像普通紫荆那样密密匝匝呈团簇状,紧贴在树干上开放,而是稍微下垂,疏密有致地开放。
栽培技术
紫荆花在三或四月初月开花,花期约半个月左右(与花期时的气温有关)。后即无法结果,因此紫荆花以播种、扦插、分株、压条和嫁接等方式繁殖。扦插洋紫荆不易结籽,宜用无性繁殖,方法如下:
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荆落叶后发芽前,此时枝条萌芽能力强,采集一年生充分成熟壮健枝条,进行快繁。采用硬枝段快繁法,—般取长10—15cm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应在芽眼上1cm处,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茎节部,这样有利于生根,也好识别上、下端,不至于极性倒置。用300—500PPM浓度的生根粉剂液,加沾土混匀搅成糊状,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状泥中,沾上糊泥浆后快繁于智能苗床。
1个月后洋紫荆的离体材料下切口处有白色小点,这就是根尖,约再过半个月须很长出。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
移植宜在早春2〜3月进行。小苗需多带宿土,大苗要带土球。温室盆栽,春、夏水分宜充足,保持湿度。夏季高温时要避免阳光直晒。秋、冬应稍干燥。生长期施液肥1〜2次。此花在亚热带、长江流域盆栽,冬季应入温室越冬,最低温需保持5°以上。
紫荆树苗移栽在落叶后或萌芽前进行,根系发达的可直接栽植,根系不多的可先假植,翌年定植。大苗需带土球,由于根系发达,不易截断,移栽时可用利刀割断,以免撕裂根皮。移栽时地上部适当修剪整形,丛栽植株每年萌发前应更新部分老枝。生长期施肥2~3次。
嫁接方法
可用长势强健的普通紫荆、巨紫荆做砧木,但由于巨紫荆的耐寒性不强,故北方地区不宜使用。以加拿大红叶紫荆等优良品种的芽或枝做接穗,接穗要求品种纯正、长势旺盛,选择无病虫害或少病虫害的植株向阳面外围的充实枝条,接穗采集后剪除叶片,及时嫁接。可在4至5月和8至9月用枝接的方法,7月用芽接的方法进行。如果天气干旱,嫁接前1至2天应灌一次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在紫荆嫁接后3周左右应检查接穗是否成活,若不成活应及时进行补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时抹去砧木上萌发的枝芽,以免与接穗争夺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
虫害防治
1、大蓑蛾:秋冬摘除树枝上越冬虫囊,6月下旬至7月,在幼虫孵化危害初期喷敌百虫800至1200倍,保护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
2、褐边绿刺蛾:秋、冬结合浇封冻水、施在植株周围浅土层挖灭越冬茧,少量发生时及时剪除虫叶,幼虫发生早期,以敌敌畏、敌百虫、杀螟松、甲胺磷等杀虫剂1000倍喷杀。
3、蚜虫:可喷40%乐果乳油1000倍喷杀。
病害防治
1.紫荆角斑病
【发生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至深红褐色,后期着生黑褐色小霉点。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发病规律】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尾孢菌、粗尾孢菌两种。一般在7至9月发生此病。多从下部叶片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原在病叶及残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发病时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锌锌500倍。10天喷1次,连喷3至4 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紫荆枯萎病
【发生症状】叶片多从病枝顶端开始出现发黄、脱落,一般先从个别枝条发病,后逐渐发展至整丛枯死。剥开树皮,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纵条纹,其横断面可见到黄褐色轮纹状坏死斑。
【发病规律】该病由地下伤口侵入植株根部,破坏植株的维管束组织,造成植株枯萎死亡。此病由真菌中的镰刀菌侵染所致。病菌可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存活时间较长。主要通过土壤、地下害虫、灌溉水传播。一般6至7月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苗圃地注意轮作,避免连作,或在播种前条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3至5斤/亩。及时剪除枯死的病枝、病株,集中烧毁,并用70%五氯硝基苯或3%硫酸亚铁消毒处理。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粉400倍,或用抗霉菌素120水剂100ppm药液灌根。
3、紫荆叶枯病
【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病斑红褐色圆形,多在叶片边缘,连片并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至大半或整个叶片呈红褐色枯死。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点。
【发病规律】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植株过密,易发此病。一般6月开始发病。
【防治方法】秋季清除落地病叶,集中烧毁。展叶后用50%多菌灵800至10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500至1000倍喷雾,10至15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

红掌
红掌原名花烛,又名红鹅掌、火鹤花、红掌、安祖花,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性喜温热多湿而又排水良好的环境,怕干旱和强光暴晒。其适宜生长昼温为26~32℃,夜温为21~32℃。所能忍受的最高温为35℃,可忍受的低温为14℃。

凤梨花
凤梨花为凤梨科水塔花属植物,原产于墨西哥至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北部丛林中,约50种,多为地生性。叶为镰刀状,上半部向下倾斜,以5~8片排列成管形的莲座状叶丛。

倒挂金钟
倒挂金钟别名灯笼花、吊钟海棠,多年生半灌木,茎直立。高50-200厘米,粗6-20毫米,多分枝,被短柔毛与腺毛,老时渐变无毛,幼枝带红色。叶对生,卵形或狭卵形,长3-9厘米,宽2 5-5厘米。喜凉爽湿润环境,怕高温和强光,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壤土为宜,冬季温度不低于5℃。

金边六月雪
金边六月雪为茜草科植物六月雪的一个栽培变种。原产我国江南各省。喜阳光,也较耐荫,较耐寒,耐旱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肥沃、湿润的酸性土中生长良好。

勋章菊
勋章菊又名勋章花、非洲太阳花,属菊目,菊目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花期大概为春末至初夏,叶丛生,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或扁线形,全缘或有浅羽裂,叶背密被白绵毛。花径7~8cm,舌状花白、黄、橙红色,有光泽,花期4~5月。原产于南非和莫桑比克,适宜布置花坛和花境。

荷花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一品红
一品红别称象牙红、老来娇、圣诞花、圣诞红、猩猩木等,为大戟科大戟属灌木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塔斯科地区,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市均有栽培,常见于公园、植物园及温室中供观赏,茎叶可入药,有消肿的功效,可治跌打损伤。

巴西木
巴西木是百合科常绿乔木。高6米以上,盆栽高50厘米~150厘米,有分枝;叶簇生于茎顶,长40厘米~90厘米,宽6厘米~10厘米,弯曲呈弓形,鲜绿色有光泽。花小不显著,芳香,是有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株形优美、规整,稍耐阴。喜高温,低于13℃则植株休眠,停止生长。

五色梅
五色梅别称山大丹、如意草、五彩花等,原本主要分布于南美洲、西印度等地,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常绿灌木,一丛花序之中常会有多色的变化,所以别名也称为五色梅、五彩花等。

蒜香藤
蒜香藤是一种草本花卉,花期为秋冬季,本身的观赏价值也很高,外表花色艳丽,气质高雅,可以大量养殖美化花廊,还有净化空气的功能,驱赶蚊

雀梅盆景
如今盆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们的生活种处处可见,很多酒店的大厅两侧,家里的客厅内都会经常看到各种漂亮的盆

龙爪槐
龙爪槐为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具纵裂纹。当年生枝绿色,无毛,是国槐的芽变品种,落叶乔木、喜光、稍耐阴、能适应干冷气候。树冠优美,花芳香,是行道树和优良的蜜源植物;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

棕榈树
棕榈属棕榈科常绿乔木,高可达7米;干圆柱形,叶片近圆形,叶柄两侧具细圆齿,花序粗壮,雌雄异株。花黄绿色,卵球形;果实阔肾形,有脐,成熟时由黄色变为淡蓝色,有白粉,种子胚乳角质。花期4月,果期12月。

紫玉兰
紫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辛夷,为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林缘。紫玉兰花朵艳丽怡人,芳香淡雅,孤植或丛植都很美观,树形婀娜,枝繁花茂,是优良的庭园、街道绿化植物。

对节白蜡树
对节白蜡,又名湖北梣、湖北白蜡,木犀科、梣属落叶大乔木,树皮深灰色,老时纵裂;营养枝常呈棘刺状。奇数羽状复叶,叶轴具狭翅,小叶7~9(11)片,革质。花杂性,密集簇生呈短的聚伞圆锥花序,花期4~5月。果期9月。喜光,稍耐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

流苏树
流苏树是木犀科流苏树属的植物,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形高大优美,枝叶茂盛,初夏满树白花,如覆霜盖雪,清丽宜人。秋季结果,核果椭圆形,蓝黑色。近看,流苏树的叶为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全缘,近革质。

速生白蜡树
速生白蜡树为双子叶植物纲,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北自中国东北中南部,经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达广东、广西,东南至福建,西至甘肃均有分布。

龟背竹
龟背竹为常绿藤本植物,茎粗壮。幼叶心形无孔,长大后成广卵形、羽状深裂,叶脉间有椭圆形的穿孔,叶具长柄,深绿色。佛焰花序,佛焰苞舟形,11月开花,淡黄色。龟背竹又名“蓬莱蕉”、“电线草”,是天南星科常绿攀援观叶植物。

白蜡树
白蜡树为木犀科、梣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纵裂。芽阔卵形或圆锥形,被棕色柔毛或腺毛。小枝黄褐色,粗糙,无毛或疏被长柔毛,旋即秃净,皮孔小,不明显。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叶缘具整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无毛。

金钱树
金钱树一般指雪铁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是极为少见的带地下块茎的观叶植物,原产于热带非洲,于1997年从荷兰引进在广州芳村和顺德陈村露面,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人们还不清楚其姓啥名甚,仅以其外部形态特征将其称作“金钱树”或“金币树”。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