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摘要】穿山甲是对穿山甲科穿山甲属的统称,共8个物种。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穿山甲多生活亚热带的落叶森林。白昼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间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
穿山甲野外数量稀少,在中国,禁止私人捕杀和食用。
形态特征
穿山甲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绒毛极少。成体两相邻鳞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状。雌体有乳头1对。
穿山甲是特化物种、视觉基本退化、尤以嗅觉灵敏。 穿山甲的肝脏不大,肝解毒功能弱,免疫系统弱,属于单室胃,胃中披着角质膜,胃腺部的黏膜处密布许多呈"S"型的皱襞,借吞食时吞进胃中的小砂石将食物磨碎。穿山甲肠管表面平滑,小肠长。
生活习性
1、筑穴
穿山甲平时独居于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与洞穴生活相适应,穿山甲有爱清洁的习性,每次大便前,先在洞口的外边1-2米的地方用前爪挖一个5-10厘米深的坑,将粪便排入坑中以后,再用松土覆盖。洞穴的结构也很有讲究,常常随着季节和食物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进雨水,洞内隧道较短,大约为30厘米左右,里面结构比较简单。
另一种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筑于背风向阳,地势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米多,洞内结构比较复杂,隧道弯弯曲曲,形似葫芦,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墙,长度可达10余米,还经过二、三个白蚁的巢,成为其冬季的“粮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凹穴,里面铺垫着细软的杂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卧室”,也用作“育婴室”。
2、活动
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硬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穿山甲的外壳是由被称作角蛋白的有机骨骼结构组成,它大约占穿山甲总体重的20%。当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试图去咬缩成一团的穿山甲时,穿山甲也会利用肌肉让鳞片进行切割运动,割破敌人的嘴巴,试图吃掉穿山甲的动物会被割成重伤。舌细长,能伸缩,带有粘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蚁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用长舌舔食之。
3、食性
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可见穿山甲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生长繁殖
穿山甲是胎生动物,其发情交配时间以4-5月为主,发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后便分开,分娩期为12月至翌年1月。妊娠期5-6个月左右,雄性穿山甲发情持续时间较长,雄性发情期一直发情,不呈现周期性,雌性发情期有2-5个发情周期,发情周期12-25天。雌性受孕后不再发情。雄性发情期到处寻找雌性,发情交配期雌雄同居,交配后分开。穿山甲每年1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2年时间可产3胎。
初生仔穿山甲体重为90-130克,闭眼,无鳞,色浅白色,半月龄开眼,1个月以后增重200-500克,鳞片渐次角化,多为黑褐色,2个月后可随母穿山甲外出觅食,外出时,幼兽伏于母兽背尾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6个月仔兽体重可达1500-2000克,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
栖息分布
穿山甲栖息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
穿山甲分布在东南亚及非洲的部分国家,不同的穿山甲种类分布国家不同。
物种现状
因为穿山甲的鳞片可以作为中药成分,所以被中国人大肆捕杀,再加上栖息地被破坏,使得它们的数量在上个世纪中期至末期紧速锐减。
保护级别
列入CITES(《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
8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极危(CR)2种、濒危(EN)2种、易危(VU)4种。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味咸,性微寒,入肝、胃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白耳黄鸡
白耳黄鸡是我国稀有的白耳黄鸡品种,别称白耳银鸡、江山白耳鸡、玉山白耳鸡、上饶白耳鸡等,主产于江西上饶地区广丰、上饶、玉山三县和浙江的江山市,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首批确认为我国11个地方品种鸡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
伊犁鼠兔
伊犁鼠兔是一种体型娇小的山地哺乳动物,约20厘米长,长有大大的耳朵,灰色的皮毛上散落着些许棕色斑点。仅存于中国新疆,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群体。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间的天山裸岩区。自2000年以来, 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减少至原本分布区面积的17 05%。
刀鱼
刀鱼学名长颌鲚,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刀鱼和鲥鱼、河鲀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很奇特的是,此“长江四鲜”回流过,下游过南通天生港,上游镇江流域开始,其口味就会奇异变化,身价大跌,虽说是共饮一江水
赣中南花猪
赣中南花猪主要产于江西省中南部泰和县的冠朝、老营盘,兴国县的茶园、均村,万安县的窑头、武术和遂川县的左安、汤湖等地,产区位于赣江中游的丘陵地带,绝大部分为丘陵和红岩低丘,农作物以水稻、甘薯、豆类为主,青饲料丰富,可常年轮供不断,为猪种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长江刀鱼
长江刀鱼学名为长颌鲚,也称毛花鱼、野毛鱼、梅鲚等,为鍉科鲚属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江刀鱼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长江刀鱼产量逐年下降。
食人鱼
食人鱼一般指食人鲳,食人鲳是公众对一类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鱼类的统称,也译做水虎鱼,并非指某一种特定的鱼,而是一个类群,包括近56个种。属脂鲤科中的锯鲑脂鲤亚科,按食性和生活习性不同,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两种。
乐平猪
乐平猪是江西省地方优良种猪之一,原产地为乐平县,具有较稳定的高产性能以及体型大、生长较快、耐粗饲、饲料报酬较高、屠宰率较高、肉质品味好、仔猪存活与哺育率尚高、性情温驯等特点。
安格斯牛
安格斯牛是一种黑色无角肉用牛,多年来称为亚伯丁安格斯牛,起源于苏格兰东北部,与有时称为英国最老品种的卷毛加罗韦牛亲缘关系密切,19世纪初很多育种家包括著名的华特生等改良了这个品种,固定了该品种现在的体型。
三穗鸭
三穗鸭是我国优良地方蛋系麻鸭品种之一,原产于贵州省东部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带,以三穗县为中心,分布于镇远、岑巩、天柱、台江、剑河等县,属蛋用型鸭种,具有成熟早、产蛋多等特点,适应丘陵、河谷、盆地水稻产区放牧饲养,且耐粗饲,饲料利用能力强。
婆罗门牛
婆罗门牛是美国育成的肉牛品种,原产于美国西南部,成年公牛体高150厘米,活重900公斤,出肉率高,胴体质量好,肉质超过印度瘤牛,头或颜面部较长,耳大下垂,有角,两角间距离宽,角粗,中等长。
独龙鸡
独龙鸡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独龙族祖祖辈辈养的鸡,体型小而紧凑,羽毛颜色较杂,主要分布在独龙江流域最北边,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藏入四川交界的接合部,具有觅食力强、善飞翔、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能适应高海拔、高湿度的恶劣条件,适合山区放养,但产蛋较少。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