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赚钱网>蔬菜种植网>正文内容 花生 种植

花生种植技术

【摘要】花生,原名落花生,种子也叫花生米,美名长生果,属于植物六大器官的种子部分。果实外皮粗糙,多数带有方格花纹,果实内有一半透明薄皮,属于保护组织,颜色以浅红色为主,有少数为深紫色。属蔷薇目、豆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

专题:花生 种植

病虫防治

1、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外,其他病害如轻斑驳病、黄花叶病、普通花叶病则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种传病属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种传率的高低主要受发病时期的影响,发病早,种传率高。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大小成负相关,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情况下,蚜虫发生早晚和数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传播病毒的蚜虫主要是田间活动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反之则发病轻。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则轻,防治方法如下。

①采用无毒或低毒种子,杜绝或减少初侵染源。无毒种子可采取隔离繁殖的方法获得。

②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7号等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并且选择大粒子仁作种子。

③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一定的驱蚜效果,可以减轻病毒病的为害。

④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

⑤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

⑥药剂治蚜,播种时采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盖种,每亩用药量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盖种,每亩用药量0.5千克,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理蚜虫及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洒,增强药效,以杜绝蚜虫传毒。

2、褐斑病

轮作倒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它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2年以上,防治方法如下。

①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②虽然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叶斑病的品种,但品种间的耐病性差异较大,一般叶片厚,叶色深的品种较抗病,在河南重病区宜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4 号和豫花7号等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③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④在发病初期,应开始第一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烩剂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宁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剂等。以后每隔10天~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千克~75千克。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宁对褐斑病效果较佳,代森锰锌对网斑病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多菌灵在叶斑病与锈病混发区,不宜使用。

3、青枯病

危害花生的维管束,在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的顶部。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乳白色细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现为主茎顶梢第一、第二片叶首先表现失水萎蔫,势扩展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荚果、果柄旦褐色湿腐状。

防治方法:轮作倒茬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由于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好茬口的安排,与红薯、玉米、谷子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轮作周期达3年-5年。药物可采用25%的敌枯双配制成毒土盖种,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种或灌根。

4、锈病

花生锈病是中国南方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病害。北方花生产区也有扩展蔓延的趋势。花生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到后期病情严重时也为害叶柄、茎枝、果柄和果壳。一般自花期开始为害,先从植株底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扩展到顶叶,使叶色变黄。发病初期,首先叶片背面出现针尖大小的白斑,同时相应的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面病斑变成淡黄色并逐渐扩大,呈黄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后,用手摸可粘满铁锈色末。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枯干,全株枯死,远望和火烧状。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也影响品质。

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4次。敌锈钠不宜连续使用,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每次每亩喷药液60千克-75千克。

5、叶斑病

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发生在叶柄、茎干或果针上,轻则产生椭圆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则整个茎干或果针变黑枯死,使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防治方法如下。

①消灭病源菌: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菌残体,不要随意乱抛、乱堆。对有病菌残体的地块应及时翻耕,以加速病菌残体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

②选用抗病品种:较抗病的一般是生长直立、叶片厚、颜色深、花生粒大的品种或者是早熟品种,在发病较重的地块、一定要选用这些品种来种植。

③加强栽培管理: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少量施增施磷钾肥,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使病害减轻。比较好的药剂:80%的代森锰锌4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的多菌灵1000~1500液。喷施药时要注意喷匀、喷透,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可基本控制该病的发生。

6、丛枝病

病害通常在花生开花下针时开始发生。病株枝叶丛生,节间短缩,严重矮化,多为健株株高1/2,病株叶片变小变厚,色深质脆,腋芽大量萌发,长出的弱小茎叶密生成丛,正常叶片逐渐变黄脱落,仅剩丛生的枝条。病害发展中、后期,花器变成叶状。果针不能入土或入土很浅或向上变成秤钩状,根部萎缩,荚果很少或不结实。

防治方法:种植抗(耐)病品种。适时播种,春花生适时早播,秋花生适时晚播。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铲除田间附近豆科杂草和绿肥等可疑寄主,减少初侵染来源。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病苗,及时防治叶蝉,可减轻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