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赚钱网>粮食种植网>正文内容 高产棉花品种有哪些?

高产棉花品种有哪些

【摘要】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原产于亚热带,现已广泛栽培于我国各产棉区,现有栽培品种有斯字棉、德字棉、岱字棉、柯字棉等,主要商品棉基地分别是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高产棉花品种有哪些吧!

专题:高产 棉花 品种

新陆早41号

【种植区域】新陆早41号由新疆富全新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而成,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适宜区种植。

【植株特性】株型筒型,较紧凑,植株偏矮,果枝为II式果枝,果枝上举。叶片较小皱褶,叶色深绿、叶裂深。铃长卵圆型、铃壳薄、尖嘴,易拾花,絮洁白有丝光,单株有效铃数7.1个,单铃重5.56克,衣分42.0%。

【高产性能】2012年区域试验,籽棉平均亩产406.9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55.5%,皮棉平均亩产170.4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55.1%。2013年区域试验,籽棉平均亩产422.8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44.3%,皮棉平均亩产183.5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66.9%。2014年生产试验,籽棉平均亩产364.0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24.1%,皮棉平均亩产153.1千克,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43.4%。

【抗性鉴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病虫害情况调查,有少量蕾铃有棉铃虫危害,未见其它病虫害发生。

新陆早42号

【种植区域】新陆早42是以新陆早10号为母本通过多年病地定向选择而成的棉花品种,在2006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新疆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区种植。

【植株特性】生育期123天,属早熟陆地棉品种。植株塔形,Ⅰ~Ⅱ类果枝,株型紧凑。普通叶型,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深绿,果枝叶量小,植株清秀,通透性好。中后期生长势较强。棉铃卵圆形,结铃性强,铃中等大小,吐絮畅,絮色洁白,含絮力一般,易摘拾。株高70厘米,果枝始节位5~6节,始节高度15厘米。单铃重5.3克,衣分41.97%,籽指11.0克。

【高产性能】2007~2008年新疆区域试验(早熟组)结果:籽棉产量346千克/亩,为对照(新陆早13)的106.8%,皮棉产量146.4千克/亩,为对照的110.1%,霜前皮棉产量142.2千克/亩,为对照的109.3%。均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系)首位。2008年生产试验多点平均结果:籽棉产量337.7千克/亩,为对照的108.1%,皮棉产量142.3千克/亩,为对照的111.1%,霜前皮棉产量140.5千克/亩,为对照的110.6%。霜前花率95.8%。

【抗性鉴定】抗枯萎、耐黄萎病。

中棉所49

【种植区域】中棉所49(原系中287)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常规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2004年分别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审核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西北内陆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区种植。

【植株特性】早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45天。植株塔型,茎秆柔软有韧性、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上举,叶裂深,Ⅱ式果枝。株高61.3厘米,第一果枝节位5.5节,株果枝数10.4台,单株结铃7.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籽指11.1克,不孕籽率6.7%,衣分41.8%,霜前花率93.7%,2.5%跨长28.8毫米。

【高产性能】2002~200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314.1公斤、130.9公斤、119.1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6.95%、10.93%和17.22%。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337.9公斤、146.9公斤,114.0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8.84%、16.66%、26.33%。

【抗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不抗棉铃虫。

新陆中49号

【种植区域】新陆中49号为新疆石大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非转基因常规早中熟品种,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种植。

【植株特性】早中熟陆地棉,株型较紧凑,Ⅰ~Ⅱ式果枝。叶色深绿,叶片中等大小,裂缺较深。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一般株高65~70厘米,结铃性强,铃卵圆形、铃较大,单铃重6.2~6.8克,衣分43~45%。

【高产性能】2011~2012在库尔勒及农一师团场示范种植,示范田均表现出生长势较强,结铃性好、铃大,好拾花,丰产潜力大,衣分高、抗病性较好,纤维品质优良的特点,高产籽棉均达到580公斤/亩。2010年4月通过自治区审定。2010~2011年度在石河子农八师136团最高单产到达550公斤/亩,2012~2013年农一师16团新一连大面积种植,采取机釆模式采收,平均单产514公斤/亩。

【抗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