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致富网>特种养殖网>正文内容 白鹇 养殖技术

白鹇的养殖技术

【摘要】白鹇别称银鸡、银雉、越鸟、越禽、白雉等,为雉科鹇属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等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鹇的养殖技术吧!

白鹇的养殖特点

1、适应性:白鹇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环境,人工驯养培育已使其逐步失去桀骜狂放的野性,对网舍平养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2、杂食性:白鹇的饲料来源广,随季节可以取食植物叶、根、茎、果实和谷类、豆类,以及昆虫幼虫、卵,平均每天进食75克,5月可长到1~1.3公斤。

3、繁殖性:白鹇每年产蛋一次,在3月份产蛋,每次产蛋2~16枚。孵化期26天。在1∶5(即1公5母)配比下种蛋受精率可达87%,孵化率达80%以上。

4、抗病性:只要保持饲养的环境卫生,白鹇一般极少发病。

5、易饲养:经人工养殖培育的白鹇,已失去善飞的能力,不用担心其飞行逃循,只要在具有通风的网舍平养场即可。

白鹇的孵化技术

1、自然孵化:在笼舍内,母白鹇白行筑巢或利用人工巢窝产蛋、孵化。孵化期间应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若受到惊吓或敌害的侵袭,会影响母白鹇孵化,此时公白鹇会发出响亮的叫声,把敌害引向自己,保护母白鹇。

2、人工孵化:可用全自动孵化器孵化。孵化前种蛋应筛选、消毒。孵化温度为37.5~38.2℃,相对湿度为55~65%。每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90。孵化18~19天后需凉蛋,每天凉蛋2次,每次5~10分钟,以眼皮试温感觉微凉为宜。出雏前2天落盘,停止翻蛋,把胚蛋移人出雏器等待出雏。

白鹇的育雏技术

1、温度:雏白鹇出壳后移人育雏栏内分群饲养,以20只为一群,实行小群饲养。用红外灯为热源保温,起始温度为34~36℃,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温度,30日龄时温度降为28~30℃,60日龄温度为22~24℃,以后保持常温即可。

2、光照:光照可以促进生长,激发和增进性腺发育,提前达到性成熟。雏鹇1~14日龄光照24小时,15~60日龄光照12小时。

3、湿度:雏鹇的适宜相对湿度为50~55%,在保证温度的同时要适当通风,使舍内空气保持新鲜,但应避免贼风,防止雏鹇感冒。

4、饲喂:雏鹇出壳体重为27~28克,出壳24小时后(开食前)初饮5%的葡萄糖水,饮水1小时后开食,最好先用面包虫开食,然后用八成熟的玉米面拌熟蛋黄饲喂。5天后可用全价饲料饲喂,任其自由采食,饲料以小颗粒饲料为宜。雏鹇易患B族维生素缺乏症,可在饲料中按50毫克/千克添加B族维生素,也可添加一些鱼肝油、维生素D、钙、锰等以防腿弯曲病的发生。青绿饲料应洗净后切成细丝饲喂。

5、管理:育雏密度可直接影响到成活率,因此在育雏箱内应设置隔板,分成若干小间,然后根据雏鹇的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尤其应将易争斗、喜叼啄的雏鹇分开,避免产生啄癖,发现啄伤的雏鹇时应及时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然后涂上紫药水或撒上云南白药粉等,并单独饲养。1月龄左右时应进行断喙、断翅。

白鹇的养殖技术

1、养殖场建设:饲养白鹇的棚舍应选择在安静、干燥、通风、排水良好、坐北朝南的地方。笼舍分为内室和运动场,内室为8~12平方米,运动场采用笼网结构,为20~25平方米,围网最好使用尼龙网,以减少撞伤。

2、日粮的配制:目前国内尚无白鹇等珍禽的饲养标准,在饲养过程中以白鹇生长发育各阶段不同的营养需要,参照其他珍禽日粮来配制白鹇的日粮,做到营养全面,如以玉米、大豆、小麦等为主,再适当添加熟蛋黄、面包虫等,并适当补加一些青绿饲料。

3、繁殖期饲养:根据白鹇的性成熟时间不同,种白鹇应选好配偶,适当组群,同群内公白鹇数量不宜过多,以2~3只为宜。为防止争斗发生,可给种白鹇戴上眼罩,使白鹇群尽快安定,以便配种产蛋。提前提供产蛋用巢箱,及时捡蛋,防止种蛋被白鹇啄破或偷食。繁殖期间需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防止产软壳蛋。

4、非繁殖期饲养: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此时应给鹇群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做好各种疫苗接种及体内外驱虫工作,秋季是种白鹇出售和选种的最佳时期,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温和通风工作,封闭的白鹇舍应留有通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