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讯网>技术视频网>正文内容 养殖技术 视频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视频

【摘要】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具有很高的养殖前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颡鱼养殖技术视频吧!

黄颡鱼养殖技术视频
 黄颡鱼养殖技术视频

黄颡鱼的苗种培育

1、培育池条件: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放苗前清除塘底过多淤泥(保持10厘米左右),并整修池堤,防止渗漏。

2、清塘与肥水:鱼苗放养前10~15天,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干法清塘,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及其他敌害生物。放养前7天,往池塘中注水30~40厘米,注水时管口用40目筛绢网包裹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每亩再使用生物肥水王4~5公斤,以培育鱼苗适口天然饵料,新开池塘可兼施无机肥3~4公斤。

3、鱼苗放养:黄颡鱼鱼苗放养密度以每亩3~5万尾为宜,单养为佳,不能与鲤、鲫鱼苗混养。下塘的鱼苗最好为同一批孵化出的鱼苗,如孵化时间相差较大,易使鱼苗生长不齐,造成成活率下降。放苗前需测量池塘水温、pH值、溶氧和氨氮等指标,鱼苗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度不超过2℃,pH值在6.8~7.5之间,溶氧大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06毫克/升,即可下塘。

4、鱼苗培育: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卵黄囊尚未完全消失,游动能力较弱,喜欢集群在水体的底部,以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初期天然饵料培养充足,将大大提高鱼苗存活率。如发现饵料不足,可采用人工投喂轮虫、追加有机肥料、割青草堆沤、早晚两次泼洒黄豆浆等方式促进浮游动物繁殖。随着鱼体长大,鱼苗活动、摄食能力明显增强。此时要逐步提高池塘水位至0.8~1.5米,以增加鱼类活动空间。当长至2~3厘米时,池塘中天然饵料已无法满足其摄食需求,可采用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人工引食驯化。刚开始,可每日在全池范围内洒少量饲料颗粒,待鱼苗开始吃饲料后,逐渐缩小饲料投放范围至池塘的2~3个固定位置,在该位置上搭建饵料台进行定点投喂,每个饵料台面积4~6平方米即可。投喂次数刚开始每日3~4次,待驯化完全后,每日2~3次,投喂量根据鱼苗摄食情况而定,以吃完为准。

5、日常管理:每日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水色和鱼的摄食、活动状况,通过注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施肥和开启增氧机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每隔一段时间,对池塘进行杀虫和杀菌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免疫制剂,提高鱼苗抗病能力,防止鱼病发生。

黄颡鱼的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黄颡鱼成鱼养殖对池塘面积要求不严格,但一般需要池塘水源充沛、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水深在1.5~2米左右,底部淤泥10厘米左右,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同时每5亩水面配有一台增氧机。

2、放养模式:黄颡鱼成鱼养殖模式比较多样,既可主养,又可在鳊、草、青等家鱼养殖塘内套养,但不宜与鲤、鲫等混养。主养时,一般每亩放养15~30克规格的黄颡鱼3000~4000尾,并每亩套养60~80克规格的花、白鲢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当年黄颡鱼苗种可养成80~150克规格的商品鱼。有条件的,还可在池塘内每亩混养200只甲鱼,在池塘增效的同时,对控制黄颡鱼病害可起到积极作用。套养时,则根据池塘条件及其他鱼类的实际放养情况确定。

3、放养前准备:放养10~15天前对养殖池进行清塘。尤其要注意杀灭螺蛳、蚌类等底栖动物,因为它们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黄颡鱼为底层鱼类,且游动速度较慢,容易被螺蛳、蚌类体内的寄生虫寄生导致病害的发生。放养前7天,注水80~100厘米,进行肥水。注水方式及肥水注意点同苗种培育。鱼苗下塘前采用3%的食盐水浸浴2~5分钟做消毒处理,池塘水水质要求氨氮值为小于0.2毫克/升,其他条件同苗种培育。

4、饲料与投喂: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饲料主要营养成份中粗蛋白含量不小于38%,以南通正大黄颡鱼膨化浮性料为宜。当水温达到12℃以上时开始饲料投喂,投喂初期需进行引食,方法同苗种培育。一般日投喂2次,清晨、傍晚各一次。当水温为12~18℃时,日投饲率为鱼体总重的1~2%,18℃以上时为2~3.5%。实际投喂时,则根据“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吃食与活动情况)原则做适当调整。

5、水质管理:水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黄颡鱼的生长。平时一般20~3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20~30厘米。如水质过清,则适时追肥,施肥坚持“看水施肥、少量多次原则”,使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确保水质肥、活、嫩、爽。同时每隔半个月交替使用生石灰30ppm和微生物制剂一次,以调节pH值,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促进池水藻相、菌相平衡。

6、日常管理:平时每天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鱼类活动及吃食情况,要勤除塘边杂草,捞取塘内残渣、污物及病鱼死鱼,可避免水质恶化和减少鱼病传染。遭遇闷热天气或天气突变时,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同时要勤做记录,及时总结经验,以确保养殖生产顺利进行。

7、病害防治:黄颡鱼的病害防治在《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一文已为大家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讲解,这里就不在赘述。

黄颡鱼的单养技术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鱼池,面积2-10亩,池塘水深在1.5米-2.5米,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或漂白粉7-10千克溶解化浆全池泼洒。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粪肥l50~200千克/亩,培肥水质。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当年3-4月,放养规格一般为2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半个月后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3、饵料投喂: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小虾、畜禽下脚料、螺蚌肉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或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 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

4、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在5、6月份每月注水1次,每次换入新水30厘米,6~9月份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l5厘米左右,保持水深在1.2~1.5 米。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

黄颡鱼的套养技术

1、黄颡鱼的套养优点

①可以摄食池中鱼类残饵、小杂鱼、有机碎屑等,可提高鱼池净化能力。

①黄颡鱼摄食水体中的大型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③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可增收黄颡鱼20千克,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

2、黄颡鱼的套养类型

①成鱼池套养: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和主养吃食性鱼类等鱼池都可以套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30亩,水深1.5-2.0米,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厘米,每亩可增收10千克左右。

②成蟹池塘套养:蟹池中套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饵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30-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在蟹种放养后,亩放3-5厘米黄颡鱼,30-50尾,可亩增收8-10千克。

③大水面套养: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3-4厘米 ,可亩增黄颡鱼10-15千克。

3、黄颡鱼套养注意事项

①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②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规格。

③套养黄颡鱼后不适宜套养其他的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塘中不宜套养黄颡鱼。

④套养过程中,注意黄颡鱼的摄食生长情况,如生长规格过小,需适当补放小杂鱼虾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先喂主养品种,后喂黄颡鱼。

⑤蟹池中套养黄颡鱼,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也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千克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青虾,让起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