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价格及养殖方法
【摘要】泥鳅是一种特殊的鳅类,为鳅科泥鳅属小型底层鱼类,在我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和其它的鱼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等都不同,营养价值非常高,素有“水中之参”之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苗价格及养殖方法吧!

泥鳅是一种特殊的鳅类,为鳅科泥鳅属小型底层鱼类,在我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和其它的鱼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等都不同,营养价值非常高,素有“水中之参”之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苗价格及养殖方法吧!
泥鳅苗参考价格表
品种名称 | 参考价格 | 品种名称 | 参考价格 |
青鳅 | 0.06元/尾 | 大鳞副泥鳅 | 0.08元/尾 |
中华沙鳅 | 0.08元/尾 | 台湾泥鳅 | 0.05元/尾 |
注:泥鳅苗的平均价格大约在0.06元左右一尾,但因品种、质量、规格、产地及市场等不同价格差异较大,以上价格仅作为参考,请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以实际情况为准。
泥鳅有哪些品种?
1、青鳅:青鳅在我国除青藏高原除西藏林芝地区外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
2、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青鳅,鳞片大,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
3、中华沙鳅:中华沙鳅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吻长而尖,须3对,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
4、台湾泥鳅:台湾泥鳅为大鳞副鳅的一种,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苗怎么选择?
1、规格:泥鳅苗分水花苗和寸苗,水花苗没有培育经验往往培育成活率不高,所以许多新手选择购买寸苗开展养殖,虽然苗种成本高些,但养殖周期比放水花苗短且成功率相当高。
2、品质:泥鳅苗品质决定养殖产量和养殖成本,一是看泥鳅苗的活跃度、整齐度和健康度,更要看品种是否纯正,品质差会出现病害多、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等情况。
3、价格:泥鳅苗在选购的时候切勿一味追求低价,否则肯定会购到劣质苗,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采购泥鳅苗先找有实力的养殖场多了解、考察,选择有繁育能力的大型种苗场。
泥鳅的养殖方法
1、池塘养殖:泥鳅一般采用天然泥塘比较经济实用,但对一些池硬较窄或是土带沙等情况为防止池塘漏水,则应考虑人造池塘。
①天然泥塘:天然泥塘简单,投资少,食物充足,亦可自繁自育,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经济实用,效益高,无任何风险,适合初次养殖户养殖,注意泥鳅外逃及工业、农业污染即可。
②人造池塘:人造池塘可建成土池或水泥池,面积300~500平方米,池深90~11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50厘米,有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适合大规模养殖。
2、稻田养殖:泥鳅稻田养殖泥鳅是将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稻田浅水环境)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分沟溜式和田塘式两种。
①沟溜式:沟溜式就是在稻田中挖鱼沟、鱼溜作为鱼的栖息场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鱼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宽35厘米,深20~30厘米,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②田塘式:田塘式是在稻田内部或外部低洼处开挖鱼塘,鱼塘与稻田沟沟相通,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鱼塘深1~1.5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但是要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泥鳅的毒问题。
3、水缸养殖: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空闲地可用木箱或水缸养殖,用粪肥、泥土、稻草和泥土混合物填入底层,厚30公分,水深30~50厘米,有进出水口,可连成一串或者一片集中养殖。
4、网箱养殖:湖边、河边、大泥塘及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溪里可用网箱养泥鳅,面积40~50平方米,网箱四角用竹杆插入底泥,网底紧贴泥面,放入三朵多孔板或二捆秸杆充做人工鱼礁即可。
5、鱼鳅混养:泥鳅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鱼池塘中混养泥鳅不用投饵,一般可以和草鱼、链鱼、鳙鱼、鲫鱼等一起混养,但是不宜与青鱼、鲤鱼、黑鱼一起混养。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泥鳅为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营养价值非常高,称为“水中之参”,人工养殖随着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其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国也都大体呈现这种趋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吧!

泥鳅和黄鳝哪个好养殖
泥鳅为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和黄鳝哪个好养殖吧!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泥鳅生态养殖,主要有稻田、慈菇田、荸荠田、茭白田、藕田养殖等模式。这些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农作物也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

泥鳅腐鳍病防治方法
腐鳍病是由短杆菌感染的细菌性鱼病,易在夏季流行,症状表现患腐鳍病的泥鳅,背鳍及其附近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外露骨,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防治方法①用0 3~0 5毫克 升聚维酮

泥鳅苗种培育技术
泥鳅鱼苗破膜3天后卵黄吸收完毕,便可以自由游动和摄食,此时可将移入鱼苗池内进行培育。泥鳅的放苗密度分别为:微流水池每平方米放养1200~1500尾,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750~1050尾,同池鱼苗规格要一致。培育期

泥鳅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病原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的真菌寄生鳅体表引起。该病易发生在泥鳅的孵化阶段,水温较低,受精卵最易发生此病。症状病鳅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

庭院泥鳅养殖技术
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怎么养泥鳅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养殖泥鳅,具有占地少、易养殖、收益高等优点,是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新门路。一般利用水面100平方米—200平方米,可年产泥鳅200公斤—400公斤,收入可达800元—2

台湾泥鳅的品种知多少
台湾泥鳅,原生种是台湾真鳅,属于大家所知道青鳅的一种,现在从事这种泥鳅养殖的业者比较少,主要作为出口日本,采合约定量式养殖 。现在各泥鳅QQ所说的台湾泥鳅品种,是台湾现今主要养殖的泥鳅品种,大部分集

莲藕田泥鳅养殖技术
池塘建设应该选择避风向阳、进排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1000平方米左右。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5~8平方米

中华沙鳅养殖技术
中华沙鳅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沙鳅属,俗名龙针、钢鳅。中华沙鳅属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体态纤细,体色艳丽,体表具美丽的斑纹,观赏价值高、食用价值高,

房顶养殖泥鳅技术
一、鳅池建造建造鳅池的房顶,是加强型钢筋混凝楼板,顶部做防渗水处理。池壁为外二四墙,内十二墙,高度0 7米~1 0米。施工采用沙浆比例在1∶2 5以上,每4砖~6砖厚加8毫米铁丝为筋骨。在房顶四角设2道~3道竖向

泥鳅鳃霉病防治技术
泥鳅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泥鳅的鳃上引起的一种疾病。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5~10月份,尤以5~7月为甚,当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发生此病,在几天后可引起病鳅大量死亡。症状病鳅失去食欲,呼

如何鉴定泥鳅苗质量的好坏
如何鉴定泥鳅苗质量的好坏呢?泥鳅苗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其实泥鳅苗质量的好坏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定:

泥鳅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
完全自然繁殖又叫诱集繁殖,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源,人工诱集其产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采用此法时,首先在产卵季节,利用泥鳅的产卵习性,即喜在岸边的水草丛中产卵,相应地选择环境僻静的水草区,先在浅水处投施2筐草木灰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水产经济动物,颇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泥鳅养殖业已逐渐兴起,但利用稻田养殖泥鳅的尚不多见。泥鳅稻田养殖技术稻田的选择应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

泥鳅的养殖方式
所选用的鳅苗无病无伤,经过2%的食盐水浸泡10分种,方可放养。池塘养殖饲养面积一般在100---150m2, 池塘铺一层松软淤泥,以20厘米为好,搭饵料台,水深保持在40---50厘米深,养殖池的注排水做好防逃设施,每平方

泥鳅打印病的防治技术
打印病是由嗜水产气单胞杆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易在7~9月份感染。症状表现泥鳅的后躯干患病部位先是出现圆形红斑,然后表皮腐烂,似打上印章。防治方法①用0 1~0 3毫克 升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1次;②用2%的石炭

泥鳅催产的基础知识
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繁殖期为4月至8月(部分较热的地区能繁殖到9月,产卵高峰期为5-6月份,北方地区繁殖期会有所推迟。养殖者若不好把握,可以以当地水温恒定在18℃以上的时间来确定当地泥鳅可开始繁殖的时间,

泥鳅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病原小瓜虫侵入泥鳅的皮肤或鳃组织后,引起组织增生和发炎,并产生大量的黏液,形成白色囊疱。症状肉眼观察,病鳅在皮肤、鳃、鳍上布有白点状孢囊,泥鳅反应迟钝,游于水面,不久即死。防治方法①病鳅用浓度为15

泥鳅的饲料及投喂技巧
泥鳅的饲料及投喂技巧告诉你泥鳅吃什么?喂食量是多少?投喂方法是什么?
点击阅读更多养殖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