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
【摘要】大鳞副泥鳅为鳅科副泥鳅属温水性鱼类鱼类,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地,为泥鳅中个体大、生长快的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和养殖前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吧!
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2、苗种放养: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
3、饲养管理: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大鳞副泥鳅池塘养殖技术
1、鳅种放养: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2、水质管理: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3、饲料投喂:要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粒径2.3毫米以内,水温15℃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水温20~28℃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饲料时遵循“四定”投喂原则。
4、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大鳞副泥鳅庭院养殖技术
1、鳅池选择:鳅池宜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通风向阳、进水和排水都比较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形状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以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鳅池面积因养殖方式及养殖水平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庭院养殖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米。
2、鳅池建设: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厘米。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厘米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3、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千克/平方米彻底清塘。5~7天后,蓄水10~20厘米,施用10~15千克/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7厘米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8尾/平方米的鲫鱼。
4、饲料选择: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5、饲料投喂:饲料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6、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7、日常管理: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8、病害防治: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9、适时捕捞: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泥鳅养殖中喜欢吃什么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动物、昆虫、扁螺和高等植物的碎屑及藻类等,有时也取食水底腐殖质或泥渣。
泥鳅自然繁殖技术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具有很高的养殖价值,自然繁殖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模仿自然环境条件,让泥鳅自行产卵孵化,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泥鳅子代的成活率,操作也十分简单,很适合泥鳅养殖专业户使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自然繁殖技术吧!
泥鳅的催产技术
泥鳅通常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繁殖的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2~2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泥鳅的催产技术吧!
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的营养价值,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
捕捉泥鳅有哪些方法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我国各地分布较广,但是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钻人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捕捉泥鳅有哪些方法吧!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一、稻田养鳅优点第一是在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直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是生态效应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起到
泥鳅的养殖效益
泥鳅饲养的主要成本是饲料和种苗,现在以一亩池塘养殖为例:1亩投放1000斤,每斤200尾鳅苗,经过5个月的喂养,可长成20尾至30尾每市斤的商品泥鳅,那么20尾的就相当增重了15倍,30尾的就相当增重了6 6倍,成活率按85%计算,可出商品鳅5610斤至8500斤。
无土养殖泥鳅技术
传统的饲养泥鳅方法离不开淤泥环境,前面介绍的几种饲养方法,也是由人工营造一个淤泥环境来供泥鳅栖息、生长。但是,在淤泥单位面积上泥鳅的栖息量少,不仅对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低,而且采捕时的效率也不高。无泥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不过,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泥鳅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泥鳅木箱养殖技术
在有水源而不宜造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饲养半年即可收获,每箱产鳅15~20公斤,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泥鳅木箱养殖技术吧!
泥鳅饲料参考配方
在健康养殖泥鳅时,有了强壮的苗种和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还不够,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必须供应充足、优质、适口的饲料,而且泥鳅对营养的要求与陆生动物不很一样,食物种类和样式也很有特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饲料参考配方吧!
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泥鳅属鳅科,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最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品种主要有: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和中华沙鳅。
泥鳅养殖池的建造方法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2016年养泥鳅赚钱吗
泥鳅是常见的一种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很多人都喜欢食用泥鳅,养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而且养殖技术也非常简单,因此有很多人想通过养殖泥鳅来发家致富,但对于养殖泥鳅到底赚不赚钱却没有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2016年养泥鳅赚不赚钱吧!
点击阅读更多养殖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