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鲵引种注意事项
【摘要】野外捕捉的大鲵在引种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可造成大期剧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为了不使有限的野生大鲵因引种应激反应而死亡,须对引种大鲵及市场收购的大鲵作抗应激处理,注意正确的引种方法。一、大鲵的应激表现
野生大鲵引种注意事项及抗应激方法
野外捕捉的大鲵在引种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可造成大期剧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为了不使有限的野生大鲵因引种应激反应而死亡,须对引种大鲵及市场收购的大鲵作抗应激处理,注意正确的引种方法。
大鲵的应激表现
1、呕吐:大鲵在运输过程中或运达目的地放入水中后将胃内的所有内容物全部翻吐出来。我们曾看到有一尾大鲵在放入水中后吐出两个老鼠头并排泄出大量粪便,另外一些大鲵放入水中后立刻吐出大量吞食的蟹。
2、体重减轻:主要是大鲵因应激排出尿液及体表粘液等,使体内水份大量损失,体重减轻最大幅度可达30%。
3、放入养殖池后不进洞穴:大鲵下水后始终不进洞,沿池子四周闲游或留滞在池的一角不动,这些大跟通常体内有钩或身体有伤。
4、身体不停摆动并常张口呼吸原因不详。
5、长时间不进食:有些大鲵虽然进入洞穴,但由于应激反应强烈,很长一段时间不进食,即使水温、光照、溶氧等处于最适范围也不进食。这部分大鲵中有一些是因为体内有钩或伤口未愈合。如我们曾观察到有一尾大鲵引种回来入水2个月后才将体内吞入的长钩吐出;而有一尾雄性大鲵因吞入的长钩已到达肠,造成胃、肠壁多处穿孔,从引种回来入水到死亡,前后长达7个月,在此期间一直不进食;另有一尾被咬伤的大鳞伤口未愈合也一直不进食。
引种注意事项
1、外观检测:首先对大鲵外表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外伤,表皮是否有溃烂、出血等病变,活动是否正常,后肢是否有力,将其翻转腹面朝天看能否迅速翻身等。凡是体表光滑、后肢有力、翻身迅速的大鲵其体质较好。
2、金属探测器检测:对较大个体大鲵作亲本引进时尤须注意是否为钓捕。将大鲵放入网兜内,提起悬空,用金属探测器沿大鲵头部至下腹部来回打探,尤其要注意咽喉部和上腹部,因为如果有钓钩,大多处于这些位置。如果探测到有钩在咽部,则可将大鲵口撑开看能否用镊子取出,否则有钩的大鲵都要死亡,不能留作亲额。
3、运输前须暂养:对收集到的大额在长途运输前须暂养,让其恢复体力。运输前几天要停食,让其胃内食物消化完毕后再运输。
4、运输过程注意事项:运输时要保持鲵体处于湿润状态,水温最好控制在20℃以下,为保持较低气温最好利用空调车运输。不同个体应分开以免相互咬伤。运输用容器表面要光滑以免擦伤体表,水深以刚刚覆盖鲵体大部为宜。
大鲵引种后抗应激处理
大鲵引种后抗应激处理非常重要,必须使大鲵在较短时间内解除应激反应,恢复正常状况,否则应激时间过长,体质下降容易造成死亡。抗应激措施主要有:
1、调节好水温、光照、溶氧等:大鲵从野生环境引入养殖池后,对水温适应非常重要,实践证鲵适当提高水温对解除大鲵应激非常有效。深秋或冬季收购的大鲵采取逐步凋高水温(达14℃-16℃),保持光照≤500Lux、溶氧≥5mg/L,能使大鲵在较短的时间(一般1周左右)解除应激反应并恢复援食。如果大鲵个体较小(0.2-0.4kg/尾)、体质弱、水温低(S℃左右),再加上强烈的应激反应,很容易造成死亡。贩子从野外运回的大组由于怕大骗呕吐等造成体重减轻,往往用加冰块的方法使大组减少活动、降低新陈代谢。从这些入手里收购的大鲵首先要注意使大鲵适应新环境的温度,水温的调节要循序渐进,待大鲵将胃内食物呕吐完毕并适应两天,在冬季逐步调高水温达14℃-16℃。实践证明,较高的水温对受伤大鲵的伤口愈合和引进的鲵种、幼鲢成活率的提高都十分有利。
2、对受伤大鲵的处理:对所有引种回来的大鲵最好先用PV碘30-50ppm浸泡30分钟,对体表有损伤的大鲵采取如下措施:a.伤口缝合:若伤口过大则可用手术针先将伤口缝合;b涂抹抗菌药物:在伤口处涂抹如磺胺软膏、PV碘等药物;。抗生素注射:可采用兽用磺胺嚼陡钠、庆大霉素2-4ml/尾,加适量VC背部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1-2疗程即可;d.浅水静养:由于受伤大鲵体质较差,水位较深易引起头部露水呼吸困难,因此宜浅水静养。水位保持在20-30cm,2天换1/2池水,避免惊扰;e.全池遍洒消毒药物:用15-20ppm的PV碘或0.3ppm的强氯精全池遍酒消毒。
3、保持水质清新:除保持水温14℃-16℃外,每隔3-4天须换掉1/2池水,使水质保持清新状态。
4、适时投喂:大鲵入池后,每天注意观察其活动,如活动正常,夜晚有出洞觅食迹象,即可适当投喂食物。可采取先投喂如动物肝脏、鲫鱼等鲜料,逐步过渡到驯化投喂入工全价配合饲料。
5、驱虫:对野外引进的大鲵待其摄食正常后应对其投喂驱虫药如抗原虫、绦虫及吸虫的驱虫药。因为大多数野生大鲵都不同程度感染有寄生虫。
娃娃鱼人工繁殖率低的原因
娃娃鱼人工繁殖率低的原因有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雄性精子活力差、人工难以选择出性成熟亲体和雌性亲体产下的大量卵没有受精能力与胚胎发育至尾期易大量死亡,其原因又在于水中缺乏元素和藻相的不足。归结起来,
大鲵专池强化速养技术
近年来,有关驯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鲵能较快地适应人工生态环境,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具有生长迅速的显著特点。现将大鲵专池强化速养技术介绍如下:
人为导致娃娃鱼疾病的原因
长途运输包装物和包装方法不当,造成挤压,装的个体过密,路上产生磨擦,碰撞,还有温度等等因素,导致娃娃鱼最常见的是肠道疾病的爆发,因为温度差异导致的病毒性感冒疾病的产生,很多新手买家,卖苗时看见好
娃娃鱼养殖的日常管理
成体池的管理成体经过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增长,密度相对增大,而娃娃鱼病也随之发生,因此,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成体池的日常管理归纳起来就是一勤、二早、三看、四防。一勤:就是勤巡池。每天巡池3次,早晨巡
冬季娃娃鱼养殖管理技术
隆冬到来,百花凋零,时下,大雪纷飞,繁殖池面结冰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繁殖户多少还是担心这娃娃鱼是否冻出毛病?心里面七上八下的人大有人在,如何才能确保小鱼亲鱼种鱼在这寒冷的冬季安全过冬呢?
娃娃鱼可以买卖吗
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我国除西藏、内蒙古、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俗称“大山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娃娃鱼可不可以买卖吧!
大鲵经常性吐食怎么办
人工养殖中,大鲵进食后又发生吐食行为,这是为什么呢?生产实践证明:大鲵吐食如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便可形成习惯,这样不仅浪费饵料,污染水质,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大鲵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身体消瘦
大鲵的繁殖行为有哪些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
娃娃鱼的养殖技术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
大鲵幼苗养殖注意事项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俗称娃娃鱼,为我国所特产,故又有中国大鲵之称。大鲵在我国18个省市均有分布,主产于华南、西南的深山密林溪流间。常见个体重2~5kg,体长约50~150cm,最大个体可达10~20kg。
娃娃鱼怎么杀
娃娃鱼的食用价值很高,肉质洁白鲜嫩、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延年益寿、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癌健体等多种特殊用途,被称为水中“活人参”,但杀娃娃鱼是个棘手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娃娃鱼怎么杀吧!
刚开口的娃娃鱼苗吃什么
蝌蚪期的大鲵苗就是刚开口的大鲵苗, 吃什么呢? 大鲵从小苗刚开口吃东西时起, 经过变态( 由鳃呼吸变为肺呼吸) , 到成体最后老死为止, 终生都是肉食性的, 大鲵不是幼体阶段吃浮游生物和水草, 成体阶段转向
娃娃鱼养殖核心要领
娃娃鱼养殖核心要领:1、保持微流水,进水与出水同时打开。2、水位以鱼背过2-5公分为好,不要太深
娃娃鱼吃什么食物
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因叫声像婴儿的哭声而得名,在我国除西藏、内蒙古、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娃娃鱼吃什么食物吧!
娃娃鱼养殖前景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娃娃鱼会不会咬人
娃娃鱼学名大鲵,别称人鱼、孩儿鱼、脚鱼、啼鱼、腊狗等,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也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还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娃娃鱼会不会咬人吧!
娃娃鱼的养殖价值
一、营养价值大鲵,俗称娃娃鱼。其肉质鲜美,超过熊掌,狸唇,鲍鱼,鱼翅,有盖八珍之说。营养远远超过海参,鹿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17种氨基酸,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50多种天然活性物质和丰富的胶原蛋白,能改
大鲵的发病原因
大鲵发病的原因是鲵体与生活的环境不协调,抗病力差,体质弱所导致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水体水质不适合大鲵生活,存在危害大鲵的致病菌及病原体。1、大鲵本身抗病能力差 多数由于饵料质量差,大鲵对饵料的适口性比
大鲵的生活习性
大鲵的生活习性: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娃娃鱼有毒吗
娃娃鱼是无毒的,娃娃鱼学名大鲵,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它实际上并不是鱼,它名之曰鱼而非鱼,是我国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它的外形有点象壁虎,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
点击阅读更多养殖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