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经常性吐食怎么办
【摘要】人工养殖中,大鲵进食后又发生吐食行为,这是为什么呢?生产实践证明:大鲵吐食如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便可形成习惯,这样不仅浪费饵料,污染水质,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大鲵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身体消瘦
虚弱,还易感染其他疾病,如大鲵亲本发生吐食行为时,可延缓大鲵性腺的成熟而直接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因此,在人工养殖大鲵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大鲵吐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大鲵吐食的原因
1、环境原因
①水质的影响:自然界中大鲵常生活在较为潮湿的深山密林的溪流中,水源是无任何污染的山泉水,水质鲜爽嫩活,最适宜大鲵的生长发育。而在人工养殖大鲵时,水源一般是塘、库、湖泊的水或经曝气的自来水,水体温度、ph值、溶氧量、透明度与山涧溪水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水体中的矿物质含量,难以达到山溪泉水的标准。有些地方受水源的限制,将养殖池水循环使用,更易导致大量的残饵及排泄物污染水质,并伴有有毒、有害气体产生,如nh3、h2s等。据有关资料介绍,当水体中h2s含量达0、035mg/时,大鲵的摄食量明显减少,活动能力减弱,h2s含量高于0.15mg/时,大鲵便停食,或少量摄食也发生呕吐,严重时会导致大鲵中毒死亡。
②养鲵池建造不合理:根据大鲵具有喜阴暗怕强光的生活习性,人们将大鲵养殖池习惯建造于地下室,虽然湿度、温度能达到大鲵生长发育要求,但由于地下室通风透气性能较差,空气的对流与交换程度也差,直接影响到水体中的溶解氧和ph值。地下室的光线强度太暗,制约养鲵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光合细菌、蓝绿藻等等,破坏养殖水体中的生态平衡,使大鲵生理机制发生紊乱,而诱发其吐食。有的将大鲵池建造在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内,池内也不修筑人工暗洞,大鲵常被过往行人及车辆所惊
2、人为原因
①放养密度不当:大鲵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水体单位密度相对较稀,充分保证了大鲵的最佳水域生存空间。在人工养殖时放养大鲵的密度是自然种群密度的几十倍、上百倍,大鲵的最基本生存空间受到限制,据测试,当大鲵放养密度达到8kg/m3以上时,便可造成大鲵吐食。
②饵料质量低劣:由于大鲵属肉食性动物,自然环境中大鲵常常以小鱼虾、蝌蚪、水生昆虫、螺蚌等活体饵料为食,大鲵人工养殖时,常因活体饵源限制和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除投喂一定量的活体饵料外,以投喂价廉的动物尸体、内脏、血液下脚料等为主,而这些饵料在高温季节极易腐烂变质和污染池内水质,造成大鲵食物中毒,轻者发生吐食,重者死亡。
③投喂方法不当:在人工投饵时,投饵量时多时少,特别是大鲵的生长盛期,当投饵量过小时,势必会引起大鲵的相互残食,在撕杀过程中,更易引发大鲵吐食和肉体伤害:当投饵量过多时,大鲵常常摄食超量,稍受刺激或惊吓便会吐食。
3、生病原因
①寄生虫病:大鲵患寄生虫病通常是由拟牛头吸虫、东方后槽吸虫、无棘吸虫等寄生于大鲵腹腔内而引发,当这些寄生虫在大鲵体内大量繁殖时,病鲵也有吐食表现。
②肠胃炎病:在人工投饵过程中,如投喂霉烂变质或不洁饵料,极易引起大鲵的肠胃炎疾病,其症状为:伏卧不动,摄食量大减,粪便稀并伴有大量脓血状粘液也常伴有呕吐迹象。
解决大鲵吐食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①养鲵池的条件:建造养鲵池的基本条件是: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环境清净。最好选择在山高林密,泉水潺潺的林区建造养鲵场,并于养殖池周围建筑高2m的围墙,可防盗防逃及防止人为对大鲵的惊扰,并在养鲵池内建造若干人工洞穴,以便大鲵栖息。池旁四周可栽种树木和水草,模拟野外生态环境。
②合理放养:人工放养大鲵的密度相对比自然种群密度要大得多,合理放养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实行集约化精养,又能避免大鲵因密度大而诱发吐食。一般来说大鲵的放养密度可根据水源、水体、饵料、鲵种等因素来确定,如水源好,饵料丰盛,每10m3水体可投放50-80g的鲵种5-6尾。
③科学投喂:人工投饵做好"四定",一是定时:根据大鲵昼伏夜出觅食的生活习性,投饵多在傍晚时进行;二是定位:要在养鲵池内建筑饵料台,并定期用消毒液冲刷饵料台,经常保持饵料台的干净,投喂时将饵料直接投放于饵料台上;三是定质:大鲵饵料要求新鲜,以鲜活小鱼虾、蝌蚪为佳,也可于养鲵池内投放一定数量鲫、鲤、罗非鱼等繁殖力强的鱼类,让大鲵自由捕食。所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要求营养全面无霉变;四是定量:投饵量可根据水温、大鲵个体的大小灵活掌握,在傍晚时分投饵以第2天黎明前吃完为宜。
④调节水质:大鲵对水质的要求
2、防治疾病
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定期向养鲵池内泼洒0.3-0.4g/m3强氯精或0.2-0.3g/m3二氧化氯药液。当大鲵患有肠胃炎时,应首先停食2-3天,让大鲵处于半饥饿状态时再投喂饵料。药饵的配方是:磺胺胍5g+土霉素3g+氧氟沙星5g均匀拌入5kg动物肉糜中投喂大鲵,每天1次,连用3-5天为一疗程。当大鲵患有寄生虫疾病时,可按每5kg饵料中添加敌百虫(90%晶体)15g+呋喃丙胺3g,每天1次,连用2次即可治愈。
大鲵的繁殖行为有哪些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
娃娃鱼的养殖技术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
大鲵幼苗养殖注意事项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俗称娃娃鱼,为我国所特产,故又有中国大鲵之称。大鲵在我国18个省市均有分布,主产于华南、西南的深山密林溪流间。常见个体重2~5kg,体长约50~150cm,最大个体可达10~20kg。
娃娃鱼怎么杀
娃娃鱼的食用价值很高,肉质洁白鲜嫩、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延年益寿、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癌健体等多种特殊用途,被称为水中“活人参”,但杀娃娃鱼是个棘手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娃娃鱼怎么杀吧!
刚开口的娃娃鱼苗吃什么
蝌蚪期的大鲵苗就是刚开口的大鲵苗, 吃什么呢? 大鲵从小苗刚开口吃东西时起, 经过变态( 由鳃呼吸变为肺呼吸) , 到成体最后老死为止, 终生都是肉食性的, 大鲵不是幼体阶段吃浮游生物和水草, 成体阶段转向
娃娃鱼养殖核心要领
娃娃鱼养殖核心要领:1、保持微流水,进水与出水同时打开。2、水位以鱼背过2-5公分为好,不要太深
娃娃鱼吃什么食物
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因叫声像婴儿的哭声而得名,在我国除西藏、内蒙古、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娃娃鱼吃什么食物吧!
娃娃鱼养殖前景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娃娃鱼会不会咬人
娃娃鱼学名大鲵,别称人鱼、孩儿鱼、脚鱼、啼鱼、腊狗等,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也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还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娃娃鱼会不会咬人吧!
娃娃鱼的养殖价值
一、营养价值大鲵,俗称娃娃鱼。其肉质鲜美,超过熊掌,狸唇,鲍鱼,鱼翅,有盖八珍之说。营养远远超过海参,鹿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17种氨基酸,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50多种天然活性物质和丰富的胶原蛋白,能改
大鲵的发病原因
大鲵发病的原因是鲵体与生活的环境不协调,抗病力差,体质弱所导致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水体水质不适合大鲵生活,存在危害大鲵的致病菌及病原体。1、大鲵本身抗病能力差 多数由于饵料质量差,大鲵对饵料的适口性比
大鲵的生活习性
大鲵的生活习性: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娃娃鱼有毒吗
娃娃鱼是无毒的,娃娃鱼学名大鲵,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它实际上并不是鱼,它名之曰鱼而非鱼,是我国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它的外形有点象壁虎,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
2017年娃娃鱼多少钱一斤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食用价值极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优质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中人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2017年娃娃鱼多少钱一斤吧!
娃娃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娃娃鱼其实本名叫做大鲵,但是因为娃娃鱼这个名字因为更亲切,现在已经比大鲵更广为人知。娃娃鱼的得名是因为从前人们听到大鲵的叫声,都会以为有婴儿哭泣。以下为大家全方位介绍大鲵的特性:
吃娃娃鱼犯法吗
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背部色彩斑斓,前肢四指似人手,后肢五趾如人足,嘴边特大叫声洪亮,酷似婴儿而名娃娃鱼,寿命在两栖动物中是较长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吃娃娃鱼犯不犯法吧!
大鲵是什么动物
大鲵别称娃娃鱼、人鱼、孩儿鱼、脚鱼、啼鱼、腊狗等,为隐鳃鲵科大鲵属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因叫声像婴儿的哭声而得名娃娃鱼,我国除西藏、内蒙古、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点击阅读更多养殖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