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致富网>大鲵养殖网>正文内容 娃娃鱼 养殖技术

娃娃鱼的养殖技术

【摘要】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

饲料与投喂

饲料与投喂是整个娃娃鱼养殖技术的中心环节。饲养管理工作的优劣对成体生长发育。娃娃鱼病的发生、水质稳定以及成体成活率产量等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1、成体生态生理习性

①生活习性成体在自然环境中栖息于阴河暗泉水之处,人工养殖的栖息于人工穴洞之中。

②饵料成体为肉食性动物,饵料分两大类:鲜活及冰冻动物(但含脂过量不适宜)、人工配合饲料。

③水温成体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决定因素,其适宜范围为16~25℃,最佳范围在18~23℃。

④耗氧量白天为20.28~32.89毫克/千克公顷,夜间则为21.69~36.24毫克/千克公顷。

⑤PH成体适宜PH为6.5~7.5。

⑥光照成体是背光运动—一即畏光,要求光照强度为100~500勒克斯。

2、饲料和投饲方法

①饲料种类娃娃鱼是肉食性动物,其天然饵料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为鱼、虾、蛙、贝、泥鳅、鸡鸭胚胎、羊肉、牛肉、兔肉、蚯蚓等,人工配合饲料可选用鳗鱼配合饲料,我们已研制成娃娃鱼人工配合饲料。天然饵料饲养成体的饵料系数3.5~6.3。人工配合饲料饲养成体的饵料系数为2.8~3.6。各地可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情况而决定投饵品种。

②投饲为了提高娃娃鱼的养殖效益,降低饲料成本,在投饵前,要了解成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利用能力,以确定合理投饵。合理投饵包括娃娃鱼营养、生长、代谢、生理、生态环境等因子和投饲量、投饲次数、投饲方法和投饲原则等问题。

※投饲时间和次数:娃娃鱼在适温条件下,消化吸收旺盛,一般2~3天投饵1次,若湿度低于10℃则每隔5~7天投喂1次。娃娃鱼昼伏夜出,夜间摄食,因此,夏天投饲时间在每天下午8~10时,冬天可在下午6~8时。

※投饲量:影响娃娃鱼摄食因素很多,如水温、溶氧、水质、病害、饲料品种、饲料质量等。娃娃鱼对饲料的需要量,可视池中成体的数量、日投饲率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A=W×E

A:日投饲量;

W:娃娃鱼体重;

E:投饲率。

水温是影响娃娃鱼摄食的重要因素,因为娃娃鱼是变温动物,随水温的高低,机体的生理代谢随之变化。娃娃鱼在适温范围内,其摄食与生长是随水温上升而呈正相关。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28℃以上就进入“夏眠”。在适宜温度和同样的饲料质量条件下,溶氧、水质就起主要的作用。因此成体的投饵量要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我们经过10年来研究结果,得出一个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投饲标准,可供成体养殖中的投饲。

※投饲方法:投饲要根据娃娃鱼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习性来确定合理的投饲方法。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投饲必须坚持四定投饲法,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①定时:就是根据娃娃鱼生物学习性夜间摄食特点按时投饲,同时也要根据季节、水温、水质状况适当提前或推迟。一般投饲时间:夏天确定晚上1O时,冬天为晚上8时。

②定位:养成娃娃鱼定位摄食习惯,能促进娃娃鱼集中摄食,集群摄食不但能提高娃娃鱼的食欲,增加食量,而且还可减少饲料的流散,提高饲料效率。

③定质:若投饲是人工配合饲料,要保存在低温、干燥、不受潮之处,成体因养殖目的不同,其饲料添加剂的添加也不同。为了提高配合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饲料在调制中要添加油脂,一般要求添加鱼油、植物油等。油脂的添加量随水温不同而增减,一般水温在18~23℃时,添加鱼油和玉米油各5%,水温在nbsp14~l.7℃时,油脂的添加量为5%~6%,低于12℃以下时可不添加油脂。天然饵料要求新鲜洁净,对于变质饵料绝不能投饲。天然饵料以泥鳅、蛆蚓、鲫鱼、鸡鸭胚胎为理想的饲料。

④定量:根据娃娃鱼的摄食、消化情况、个体生长、个体大小、水温、水质等不同因素,投给适量的饲料。

养殖管理

1、成体池的管理:成体经过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增长,密度相对增大,而娃娃鱼病也随之发生,因此,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成体池的日常管理归纳起来就是一勤、二早、三看、四防。

一勤:就是勤巡池。每天巡池3次,早晨巡池看摄食后情况,中午巡池注意水温变化,晚上巡池观察成体摄食状况。

二早:就是早放养、早开食。注意春节后水温上升时,是否在摄食,若未摄食要采用加温使成体尽早摄食。

三看;就是看摄食、看是否抢食或有无吐食现象、看水质。看摄食主要是看成体在食场摄食是集中还是散乱。看是否抢食或有无吐食现象,以便调整投饲量。看水质主要是看水质是否清新、透明度是否高,以便采取措施改善水质。

四防:就是防暑、防病、防逃、防水变。

①防暑是夏天成体池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夏季水温高,成体易死亡,因此要采取防暑降温,有利娃娃鱼生长,室外防暑主要采取设置遮荫物,使光照强度低。换水采取在深夜进行,这样有利成体“度夏”。

②防病就是要防止娃娃鱼病。要随时注意娃娃鱼的摄食活动情况,如发现成体有离群独游,要检查研究病况,采用隔离防治措施,及时治疗。

③防逃就是要防成体逃走,要经常检查进出水处,加强管理,防止外逃。

④防水变就是要防止水质变坏。

成体池除了做好投饲管理工作之外,还要进行水质管理、成体病害等防治工作。

2、水质管理:成体池要求水质清新,浮游动物和敌害生物量少,透明度为50~60厘米,成体池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娃娃鱼的摄食和娃娃鱼病的发生。水质好,成体摄食能力强,体质健壮,发病就少。

①换水:成体池水的自净能力差,要经常更换池水。一般每天换水量为2/3.当夏季高温及水质恶化时要将池水排干,再加注新水。

②做好保持地水的清洁工: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捞除浮在水面上的残饵、污物及死娃娃鱼等。保持池水的清洁,防止由于此类物质的腐烂而污染水质。

③注意池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敌害生物变化情况: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是造成成体池水质变化和成体发生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现池水中浮游生物量较多时,要及时处理,并且进行消毒。

3、疾病防治:娃娃鱼病的发生将直接影响成体摄食及成活率和产量,娃娃鱼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娃娃鱼病的防治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成体用水最好用自来水或地下井水,减少细菌及污染源,利用水库、山溪泉水、阴河水等自然水源的养殖场,进水必须经过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成体池。

②成体池中不混养有病原体的鱼虾。

③新引进成体地的娃娃鱼消毒后才放入池中养殖。

④定期进行池水消毒,投喂药饵成药浴,防止疾病的发生。

成体分养

由于成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因摄食、消化和吸收的差异,故个体大小差别显而易见,这种差别将日趋加剧。因为大规格的成体摄食强度大。摄食量大,其生长快;而小规格的成体抢食能力差,摄食量少,生长日趋缓慢。因而同一成体池的娃娃鱼就出现个体大、中、小分化,为了避免弱肉强食,必须进行成体分级分池饲养。

1、分养前的准备

①娃娃鱼池及工具:分养前要准备好分养的娃娃鱼池和工具。娃娃鱼池要先消毒和培养水质。其方法见放养一节。成体分养工具有塑料桶、塑料盆。

②停食:成体分养前要停食5~7天,这样能防止捕捞时造成损伤。

2、捕捞:将准备好分养成体池排干水,然后将各种不同规格、且准备分养的成体捞起,放人事先准备的塑料盆中,最后放入各自新的成体地。

3、成体分养的几个问题

①娃娃鱼是畏光动物,故分养要选择在阴雨天进行。阴雨天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大,成体在起捕中不易受伤。夏季温度高,光照度强,分养要选择在深夜进行,切忌在阳光直射下起捕分养操作。

②分养娃娃鱼池水温度要基本相同,若两池水温相差较大,易造成成体反吐,产生病害。因此,分养成体池水要求水温相接近,这样不会发生娃娃鱼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