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药
【摘要】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栽植,白芍药是中国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代表爱情,是花相。正如花的颜色,纯白无暇,象征着爱情无比的美好
形态特征
高尚。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
生长习性
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性喜阳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极端最高温42.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芍药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这时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
芍药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播种后当年生根,再经过一段低温打破上胚轴休眠,翌春破土出苗。
种植要求
一般多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前应精耕细作,深耕30-4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克作基肥,耙平作成宽1.3~2.3米的高畦,如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畦宽可减至1米左右,畦间排水沟20~30厘米,畦长可视地形而定。芍药忌连作。
分布范围
芍药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平原地带多有种白芍。分布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繁殖技术
芍药主要为分根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因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应用较少。
1、分根繁殖:分根繁殖是芍药生产上常用方法,生产周期短。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每块芽2~4个,芍芽下留2厘米长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8~10月种植,按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10厘米左右,每穴放芽头1~2个,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实。每亩栽2500株左右。
2、种子繁殖: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苗株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
田间管理
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结合锄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上旬,施稀人粪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千克,第三次在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0千克。第四年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芍药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灌,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花蕾摘掉
药用价值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白芍的四大医疗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护肝作用。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食用禁忌
【宜食】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连翘花
连翘花全世界约有11种,中国有6种,分布于欧洲至日本,有些源自朝鲜和日本,源自于欧洲南部的只有一种。其名字forsythia是为了纪念苏格兰的植物学家William Forsyth而命名。
巴戟天
巴戟天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植物,长3~13cm,宽1 5~5cm,前端短渐尖,基部钝形或圆形。巴戟天的干燥根,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药用植物,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半夏
半夏属天南星目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
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
石菖蒲
石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 (有时为挺水生长)。花果期2-6月。
半枝莲
半枝莲别称半支莲、松叶牡丹、龙须牡丹、金丝杜鹃、洋马齿苋、太阳花、午时花,是马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支莲株高可达55厘米,丛生密集,花繁艳丽,花期又长,是装饰草地、坡地和路边的优良配花,亦宜花坛边缘和花境栽植,盆栽小巧玲珑
断肠草
断肠草是多种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的别称,通常是指马钱(子)科钩吻属的钩吻。在中国,称为“断肠草”的植物有9科、13属、16种之多。云南白药于2014年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规定修改了药品说明书,正式宣布其配方中含有草乌(头)成分。
威灵仙
威灵仙属于药用植物,药材基源来源较多,《开宝本草》、《本草图经》、《救荒本草》等所载的威灵仙,为玄参科植物;《滇南本草》所载的威灵仙,系菊科植物,而当今使用的多为《中华本草》所载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
穿心莲
穿心莲,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苦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长4~8厘米,宽1~2 5厘米。药用植物,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延胡索
延胡索,又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等。是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球形,花瓣紫红色;蒴果圆柱形,两端渐狭。夏季开花。块茎为著名的常用中药,含20多种生物碱,用于行气止痛、活血散瘀、跌打损伤等。
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俗称米斛,是兰科石斛属的草本植物。茎直立,肉质,不分枝,具3-7节,淡黄绿色,有时带淡紫红色斑点,干后淡黄色。叶革质,2-3枚互生于茎的上部,斜出,舌状长圆形。总状花序1-3个,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1-2朵花;花淡黄绿色,开展;花瓣卵状长圆形
苏子叶
苏子叶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常1米余;茎绿色或紫色,方柱形,有4钝棱,被长柔毛。叶对生,草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7~13厘米,宽4 5~10厘米,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阔楔尖至圆,边缘有撕裂状粗锯齿,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紫绿色,被疏柔毛,下面被伏贴柔毛
淡竹叶
淡竹叶为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须根中部可膨大为纺缍形肉质块根,黄白色。叶披针形,圆锥花序;颖果椭圆形。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白芨
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
苏子
苏子又名荏、紫苏、苏、白苏、桂荏(《尔雅》)、荏子、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皱叶苏、鸡苏、臭苏、大紫苏、假紫苏、水升麻、野藿麻、聋耳麻、孜珠、兴帕夏噶(藏语)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
曼陀罗花
曼陀罗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原产印度,花期5-9月,果期6-10月,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
连翘
连翘为落叶灌木,香港俗称一串金,是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约3米,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叶对生,单叶或3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齿。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为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细长,分枝,白花。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花期春季。种子棕黄色,细小,且3个棱角。其成药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
点击阅读更多农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