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4.8%,全国CPI同比上涨3.3%,为什么都在涨价
【摘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复工复产脚步的逐渐加快,生产消费等秩序也加速恢复。据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4.0%;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4.7%,服务价格上涨0.9%。具体情况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0年4月份CPI涨幅继续回落
从同比看,CPI上涨3.3%,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8%,涨幅回落3.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9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96.9%,涨幅回落19.5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上涨8.2%-20.5%,涨幅均有所回落;鸡蛋价格由上月上涨2.1%转为下降3.4%;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0.5%和3.7%,降幅分别扩大4.4和3.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2%和2.0%,交通和通信、衣着、居住价格分别下降4.9%、0.4%和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为什么食品都在涨价?
猪肉涨价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后,能繁母猪和生猪的存栏量大幅下降,相对应的,屠宰场的每日屠宰量也会下降,造成市面上猪肉减少,猪价上涨。好在国家最近提出多项措施积极应对,保障猪肉供应,稳定猪价,提高养猪户的积极性。
而牛羊肉的上涨其实也是正常情况。很多人在觉得猪肉贵了之后,转而选择买别的肉类,有的就干脆买了牛羊肉来代替,牛羊肉的消费量比往常增高了,从而造成它们价格也上涨。同理,鸡蛋和蔬菜水果价格的上涨也同样是如此,猪肉贵了之后人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买比猪肉更贵的牛羊肉,要么就买比猪肉便宜一些的鸡肉,或者说少买肉吃素。
另外,今年的物价大幅上涨,猪肉成为罪魁祸首,但事实上,物价上涨的因素中,猪肉只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并非全部。
总的来看,疫情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是短期的,我国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仍然坚实。随着全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进一步恢复,CPI涨幅有望继续回落,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但目前的整体态势还是表现为物价上涨,对此网友纷纷表示日子难过啊。
关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农村厕所革命有哪些国家标准看看这三项标准!
据了解,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等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

今年第1号台风黄蜂生成!水产养殖户朋友该如何做
今年第1号台风黄蜂已正式生成,据中央气象台预计,“黄蜂”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向菲律宾东部沿海靠近,强度逐渐增强,可能达到台风级。预计15日登陆菲律宾,随后转向偏北、偏东北,在台湾以东洋面减弱消失,未来两天“黄蜂”对我国海域无影响。

农村网民数量突破2.5亿,将会带来哪些农村电商创业模式
今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到目前为止,农村网民数量突破了2.5亿,网购已成为农民生活的常态,越来越多的服务和电商进入农村,改变着农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那么这些数据,将会给农村带来哪些机遇?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下半年猪价是涨是跌呢
随着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国内的消费情况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有数据显示,现在国内的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3.3%,很多的商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或下跌,那么我国下半年猪价是涨是跌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境外非洲猪瘟疫情传入风险增加,政府有哪些防控举措
日前,全国非洲猪瘟联防联控机制视频会议在京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下一阶段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指出,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国非洲猪瘟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前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大,境外疫情传入风险增加,一些地方措施落实存在薄弱环节,疫情时有发生,那么政府有哪些防控举措?

河北大名120亩麦地被夷为平地土地流转该不该征求农民同意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很多农民都将农村的耕地荒废了,现在基本上种植粮食的农民很少了,因为粮食的价格低迷,农民基本上没什么利润可图,近日,河北大名120亩麦地被夷为平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土地流转该不该征求农民同意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中国减贫时间线是什么样的中国减贫成功的主要四大因素
今天,2020年两会开幕,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所期待吧。同时,2020年也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以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40年,中国共有7亿多人摆脱贫困,今年14亿中国人将共同努力脱贫。那中国减贫时间线是什么样的呢?中国减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下文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

中国减贫时间线是怎样的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由于国内爆发了新冠肺炎,中央政府就将疫情防控作为了头等大事来抓,主要是为了让人民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且现在国家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减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防控疫情就成为了重中之重,那么中国减贫时间线是怎样的?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武汉市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到底哪些野生动物不能吃呢
野生动物作为了国家保护动物,但是市场上还是会有人进行野生动物交易,而且吃了这种野生动物之后,人体会感染一些病毒,而且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武汉市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现在很多野生动物已经在禁止食用名列。

吉林省启动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吉林省为什么能成为黄金玉米带
众所周知,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简单来说,品牌就是知名度,而知名度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为实现吉林鲜食玉米产业振兴,近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加快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我省将全面启动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加快粮食产业发展。

生态护林员的选聘条件有哪些生态护林员补贴标准每年为多少钱
最近有不少朋友在后台咨询生态护林员补贴标准为多少每年?但其实更多的农民朋友都不知道什么是生态护林员,主要是做哪些事情?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北方多地气温破40度!全国总工会规定发放高温津贴
据最新的天气动态可知,近期,中东部天气呈现“南雨北热”,南方经历接连不断的暴雨,北方也在经历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高温天气。而今日,多地高温屡创纪录,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天发布高温预警,同时,高温少雨也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严重旱情。

芒种都忙些什么芒种有何饮食讲究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意味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其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中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其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今年的芒种在6月5日,而芒种的到来也表示农民即将开始忙碌的田间生活。

确定了!能养的33种畜禽种类已公布
近日,经过专家讨论及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终于发布了!这也意味着,野生动物与家养动物正式划清界限,各地禁养措施不日也将在各地贯彻落实。

国家恢复地摊经济有哪些利与弊之前为何要取消
地摊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人们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式,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农村我们都能够见到这一现象。最近,国家开始恢复“地摊经济”,这也是能够让人们尽快就业,有收入的一种方式,毕竟今年的疫情对很多中小型企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面临失业的危机,生活上有着很大的困难。那国家这次恢复“地摊经济”有哪些利与弊?之前又为何要取消?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

中国农科院发布十大科研进展!非洲猪瘟疫苗临床试验引关注
6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2017-2020年重大科研进展发布会,面向社会发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这些进展涵盖农业生物技术、重大动植物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农业重大疫病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非洲猪瘟疫苗临床试验进展引关注,具体内容下面一起来回顾下。

请注意!穿山甲已从药典中除名,不再入药!
最近仍然有不少农民朋友在后台咨询小编穿山甲还能人工养殖吗?还可以入药用吗?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在我国最新出版的《中国药典》2020年一部中,穿山甲、马兜铃、天仙藤、黄连羊肝丸等四个品种未被继续收载。并且早在六月五号的时候,穿山甲就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今年的汛情要怎么防
近日,国新办就水旱灾害防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介绍,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共有148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均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局部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针对近期南方地区的暴雨洪水,水利部已派出6个工作组分赴广西、广东、江西等地指导防御工作。

中国人均收入35年增加22倍,中国经济是前进还是倒退呢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现在国内出现了一则消息,称经历35年的时间,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增加了22倍,贫困率从88%下降到不到1%,而且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达到了22%,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之快速,让老百姓都跟不上脚步了,那么中国人均收入的变化,未来中国会进入到什么阶段呢?中国经济会是前进还是倒退呢?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

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传染源是什么最新消息称
相信这个周末不少网友又为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感到忧心起来,本该是一个轻松的周末却因为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的最新消息开始时刻关注,要知道我国最近大多数地区都是零增加的,而北京新发地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几天却成为了一个新的爆发点,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传染源是什么?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