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摘要】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面部署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门文件,《意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意见》要求,要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按照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及教材,同时将教辅书纳入监管体系。强化实验教学,并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意见》强调,要用好社会大课堂。统筹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向学生开放所属的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引领科学教育发展。
《意见》要求,要做好相关改革衔接。严格竞赛活动管理,指导各竞赛组织方在竞赛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参赛学生家国情怀;突出集体主义教育,为参赛学生未来从事有组织科研打牢思想基础。明确“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项目在选拔、培育、使用上的各自侧重点。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坚持素养立意,强化实验考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教育力争3—5年有突破性进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今天(5月29日)表示,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意见》实施,力争用3—5年时间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大的突破性进展。
聚焦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意见》明确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重点项目,建立工作台账,排查指导。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课程教师供给。
同时,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交流平台,集成全国各类科学教育资源。通过“菜单式”“自助型”等模式,实现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对接,进一步推广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利用效率。
《意见》还要求强化宏观调控,将各类项目和有形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关心帮扶指导。
安排建设“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等项目。同时,部署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对口援建,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为确保《意见》取得实效,还将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科普进万家行动”等一系列重点项目。
教育部:约八成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达中等及以上水平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全面加强。目前,约八成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
如今,我国一至九年级均已开设科学课,独立设置信息科技、劳动课程。2022年,全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比2012年分别增长45.41%、22.36%、9.8%。
在师资建设方面,2022年全国小学专任科学教师总量比2012年增长了35.3%,初高中理科类教师稳中有增。
在校外场所建设和科学实践活动方面,目前全国千余个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以及近万个乡村少年宫全面向中小学生开放。
最新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约八成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在最近一次举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我国参测的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成绩在所有参测国家(地区)中均名列第一。
江华推进六大强农行动 整合移民后扶资金7000余万元 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
核对信息、签字、领取分红款……这是今年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长山村集体经济分红的场景。
加强蔬菜产业政策扶持 扎实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
近年来,昆山市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全市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河南省委农办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配合做好今年小麦保险理赔
当前正值“三夏”关键期,河南省部分地区因多日阴雨天气,小麦出现倒伏、发霉、发芽等情形,受灾农户小麦种植收益受损。
河北提出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 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近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在邢台市国营大曹庄农场召开推进全省农垦系统粮食生产高产示范观摩培训会。笔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河北农垦系统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14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3.458亿斤,单产达到590.26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399.87公斤高47.6%。
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继续好转 稳定和扩大青年人就业需持续加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5月16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3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0大品牌补贴销量与价格如何
农机购置补贴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15日,各省区已补贴秸秆粉碎还田机33293台。那么,这两年各地补贴秸秆粉碎还田机的数量以及10大品牌补贴销量与价格如何?
天津市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314万元 每亩补5.62元
当前正值小麦田间管理和水稻育苗插秧关键时期。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日前,中央财政下达天津市2023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314万元,并要求5月底前发放完毕。市财政局会同农业农村部门迅速组织落实,确保一次性粮补资金按期迅速发放到位,不误农时,及时释放国家“重农抓粮”政策信息,助力全年粮食稳产增产。
我国农村残疾人劳动就业受到高度重视 就业质量逐渐提升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在京发布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
第五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决赛在北京举行
5月22日,第五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凤凰镇向农村老年人投用数字化设备 大力推行智慧养老
“多亏了这个紧急呼救器,服务中心的护理员马上把我送到了医院,我本来就患有高血压、肺气肿,如果再晚去医院一会儿,情况可就说不准了!”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凰镇凤凰桥村,79岁老人闵超清小心翼翼地拿出贴身放着的紧急呼救器说。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十项行动方案 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
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介绍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背景、意义等有关情况。
守牢不发生因病规模化返贫的底线 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看病有制度保障
5月18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政府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并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文件,要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怀柔镇免费发放有机肥500余吨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今年镇政府不仅给我们发放有机肥,还提供了专业技术指导,有了这些物力人力支持,相信今年耕种秋后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收成!”刚刚领到有机肥料的孟庄村民孟凡柱笑着说道。
天津慈善信托帮扶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
走进天津市静海区中旺镇西小屯村,村中道路宽阔、绿树成荫,环境干净整洁。党群服务中心的阅览室中,村民们在茶余饭后开阔视野、畅享“诗和远方”。
云南烤烟收购价格总水平上调5% 各种补贴扶持推动烟草产业链发展
截至5月11日,云南省烤烟移栽工作顺利完成。移栽面积618.08万亩,其中膜下小苗移栽492.86万亩,占79.7%,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市将于6月1日公布农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
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天津市农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成果正式公布,将于6月1日实施。农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是指县级以上政府根据需要针对农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利用类型,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
重庆将推进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3年内将马铃薯良种率提高到50%左右,在示范基地将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50%以上,使单产至少提高15%。”近日,马铃薯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展示与研讨会在重庆开州举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袁德胜表示,重庆将推进马铃薯耕种收机械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搭建具有特色国家级畜牧科技平台 打造出特色现代畜牧创新链
5月16日,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将在重庆市荣昌区举办。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聚焦畜牧业近20年,是全国畜牧科研机构和企业云集的盛会,荣昌搭建了具有特色的国家级畜牧科技平台,形成了以畜牧人才、院士工作站为支撑的畜牧科研转化梯队和以生物医兽药、特色养殖等为依托的畜牧全产业链。
点击阅读更多农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