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讯网>农村新闻网>正文内容 陕西红苹果如何变身“金苹果”

陕西红苹果如何变身金苹果

【摘要】新年将至,在陕西省延安市美域高公司,几万个红润香甜、大小匀称的苹果沿着16条选果线前进,经过清洗、分拣、包装等,将通过电商平台,以每个6元到60元不等的售价,走向全国各地,点缀节日的浪漫和喜悦。同样产苹果,延安为啥能把价格卖到这么高?得益于苹果产业后整理。围绕打造现代果业强市,今年延安市提出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着力在苹果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各个环

 陕西红苹果如何变身“金苹果”

新年将至,在陕西省延安市美域高公司,几万个红润香甜、大小匀称的苹果沿着16条选果线前进,经过清洗、分拣、包装等,将通过电商平台,以每个6元到60元不等的售价,走向全国各地,点缀节日的浪漫和喜悦。

同样产苹果,延安为啥能把价格卖到这么高?得益于苹果产业后整理。围绕打造现代果业强市,今年延安市提出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着力在苹果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苹果附加值,让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

冬季的陕北高原寒风瑟瑟,记者走进延安这块红色圣地,感受老区人民做强苹果产业的澎湃热情,探寻传统农产品优势产区转型升级的延安经验。

一颗红苹果:撑起地方经济,聚焦世界目光

国人每食用九个苹果,就有一个产自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城。

一道道沟壑一座座梁,汽车沿陡峭的山脊盘旋而上,扬起一路飞尘。到了山顶却一下柳暗花明,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排排矮化密植苹果树在山间平地上整齐排列。这是陕西果业集团今年在延安市安塞区建的2000亩种植基地,将给当地农民带来新的增收希望。

从1947年产业起步,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延安已成为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全市13个县区都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今年苹果总面积达368万亩,其中山地苹果面积超过200万亩。

对延安区域经济发展,苹果产业意义重大。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多塬多沟多,土质松软,遇风易起沙尘暴,遇雨易现水土流失,农民单靠种粮食很难致富。然而这里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日照、降雨量、海拔高度……苹果生长的七项指标要求全部吻合。

如果没有苹果产业,可以想象延安的贫困面有多大,程度有多深。延安市果业局局长路树国感慨地说:一个农民,只要有三亩果园就可以脱贫。当地农民有一句顺口溜:让村民种着果子,包里装着票子,开着漂亮的车子,住上舒适的房子,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如今,苹果产业已成为延安市种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全市100多万人从事苹果产业,占总人口的45%,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70.5%,年人均果业收入5000元以上。苹果产值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南部基地县及北部果业专业乡村占到农民收入的90%以上。

1944年,中外记者奔赴延安,一系列报道让世界了解了红色中国。70多年后,一颗红苹果再次为延安聚焦世界目光。2015年起,外交部将延安苹果选定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当年10月,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走进延安果园,清脆香甜的苹果让他赞叹不已。

2016年10月,经过与多个苹果主产国的激烈竞争,中国最终脱颖而出,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在延安举办。来自36个国家及国内19个省市的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延城,探讨如何打造苹果品牌,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苹果产业做到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延安市委、市政府没有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是主动应变,立足国民经济背景、全球背景,提出全力抓好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让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增收。在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看来,苹果后整理不是随意提一个概念,而是着眼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让农民分享苹果全产业链的利益,推动延安由苹果大市向苹果强市跨越。

一招先手棋:盘活苹果产业,对接市场需求

几组数字对比可以直观说明延安苹果产业面临的挑战:发达国家果品冷藏能力达到总产量的80%,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近100%,延安不足30%。陕西苹果加工产值与采收产值比例仅为1.56∶1,远低于美国3.7∶1、日本2.2∶1的水平。日本青森县年产苹果90%以上在批发市场拍卖销售,而延安苹果销售普遍通过区域性市场和田间地头完成。

过去主要是增加产量,苹果产下来就能卖掉,现在只有苹果品质好、品牌响才能卖出去。延安市果业局流通科科长、从事苹果种植相关工作30年的段学良告诉记者。

从苹果市场形势看,产业发展告别一花独放阶段,竞争日益激烈。各地苹果产业发展迅猛,如甘肃省2015年苹果面积已达520万亩、产量350万吨。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人均苹果产量已达38.67斤,按照当年种植面积5年后全部进入盛果期,亩产2500斤,人均苹果产量将达到60斤以上。百果争艳,区域竞争开始从大众转向高端,从国内转向国外。谁先瞄准市场需求调整产业,谁就更有竞争力,谁就有更多市场话语权。

从延安自身发展需求看,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刻不容缓。今年,延安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果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在2016年全市苹果产值200亿元的基础上,2020年达到400亿元,果农人均苹果收入达到1.5万元。3年后总产值要翻一番,增收空间在哪里?曾任洛川县县委书记、一手打造出洛川苹果品牌的陕西省果业局局长高武斌分析:延安苹果种植管理已经形成优势,靠增加产量提升产值,空间比较有限,发展的核心应该在后整理。虽然现在后整理是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但越薄弱的环节越有发展空间。

一子落,全盘活。延安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苹果产业后整理的通知》,明确市、县两级将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纳入各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作为重要内容。协调市直10个单位明确职责,要求各县区成立专门推进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支持帮助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做好苹果产业后整理各个环节工作。

缺资金、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产业链延伸的难点之一。为此,延安市发放补助资金1500多万元,支持企业、合作社购置智能选果线。每购置一条智能选果线,市、县各补贴购置价格的10%。与苹果产业后整理相关的贷款,市县予以贴息,贴息期两年。在省外城市建立的延安苹果专卖店,每家可获市财政补助15万元。为调动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延安市农业局、财政局、人保财险延安市分公司制定了《机拣苹果价格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对经智能选果线分拣的苹果实施目标价格保险。

后整理就是让苹果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品牌的‘翅膀’。徐新荣打了个形象的比方,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增加高端优质供给,提高延安苹果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优果增效、强果富民,延安市既有信心,更有行动。

一道新工序:分批分级整理,果品效益倍增

想吃苹果,却嫌削皮麻烦?不妨试试延安苹果,可以带皮吃的苹果是延安人的自豪。然而只重前生产、忽视后整理导致明显的错位反差:近年来,延安苹果60%-70%销往全国中高端市场,而在乡间地头,60%-70%却直接进入初级市场。苹果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从一家一户的散果转化为商品,必须经过工业化的后整理。

过去不少农民将大小、成熟度不同的苹果混卖,不仅影响品质,还形成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延长县安沟镇党委书记卫关钰告诉记者,果商收购后再进行分拣,赚走了一大部分增值效益。现在我们鼓励农民分批采收、分级销售,让收益回归果农。

安沟镇阿青村农民肖宏斌今年种了6亩果树,除了自产的两万斤苹果全部分级销售,还收购了三户贫困户的1万斤苹果。和过去混卖相比,分级销售每斤能多赚5角钱。在今年苹果生产遭遇小年的情况下,他还比去年多赚了1.5万元。

这十多张照片拍的是同一个苹果,就为了检测外观瑕疵。除了外表,智能选果线还能给苹果‘照X光’,有时苹果长了霉心病,外观没问题,里面已经烂了。通过观察糖度曲线,可以准确把‘霉心’苹果找出来。在美域高智能选果线的操作间里有3台电脑,苹果的颜色、大小、糖度、瑕疵等多项指标,都一目了然地在屏幕上呈现。工作人员介绍,熟练工人每天能分拣1000斤左右,智能选果线一小时就能分拣12吨苹果,检测也更全面、更精准。

消费需求的升级正在带动产业升级。通过智能选果线可以精确测出苹果糖度,根据人们对酸甜口感的不同喜好,有针对性地上市。有效对接市场不仅提升企业竞争力,也给果农带来了效益。自从加入美域高公司所属合作社,洛川县槐柏乡西咀村果农赵建锋的年收益从7万元增加到了14万元。

冷链建设是苹果后整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在宝塔区新茂台村万润果业合作社新建的冷库里,果香浓郁,一箱箱苹果码得整整齐齐。每年10月前后苹果集中上市,通过建冷库实现错峰销售,单个苹果售价都在5元以上。理事长刘海雄介绍,过去合作社有两座容量40吨的冷库,已经不能满足逐渐扩大的生产规模。抓住苹果后整理的政策支持契机,合作社又新建了一座200吨的冷库。

而在延长县中果公司的气调保鲜库内,通过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苹果呼吸作用,提升品质。总经理雷银房向记者介绍:苹果放一周年拿出来,果蒂还是绿的,和摘下来时一个样。

现代化的进口设备隆隆作响,大小不一的苹果经过清洗、压榨、杀菌、超滤、吸附等十多道工序,最终变成琥珀色的透明液体。这是记者在宝塔区磊鑫果汁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内看到的景象,这些果汁将以每吨1100美元的价格出口到欧盟国家。欧盟对农产品进口要求非常严格,要进行农残、黄曲霉素、乳酸菌和重金属含量等多项检测。厂长韩世玉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收购了2.3万吨苹果,生产4200吨果汁,向欧盟出口果汁700多吨,创造产值3000多万元。

延安苹果本身品质好,后期稍加整理,效益就能大幅提升。路树国说。在大众苹果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中高端苹果消费市场前景看好的趋势下,延安市瞄准市场需求整,紧盯消费人群理,走出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品牌增值高度统一的发展路子。

一次新尝试:统一打造品牌,各出妙计营销

在党的十九大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洛川的苹果盆景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事情起源于洛川县兴农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小刚的一次尝试,他利用二次矮化果树技术,把高不超过80公分的苹果树养到了花盆里,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依靠苹果盆景,2016年合作社实现效益30多万元。

随着苹果产业后整理的持续推进,不少果农开始像李小刚一样,将文章做到苹果外,实现了苹果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主体共享。

很多人不是不喜欢吃延安苹果,只是不知道延安苹果好吃。宝塔区区长杜鹏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果好还要勤吆喝,品牌是能够带来溢价和增值的无形资产。近年来,延安市集中力量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要求各县市统一使用延安苹果洛川苹果梁家河苹果三个品牌。为增强品牌引领效应,在县区季度年度考核中,品牌与包装的规范使用可以实行一票否决。

在梁家河品牌的核心产区延川县,今年农业部投资兴建的梁家河200立方米沼气示范工程完工投产。每年可处理畜禽粪污1800吨,为梁家河流域千亩果园提供有机肥。乡村环境美了,苹果品质好了,打造品牌基础更为坚实。延川县委书记张永祥介绍说,延川县要求所有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农全部使用梁家河苹果品牌商标,并专门请北京的公司设计了带有品牌logo的包装箱。2017年,全县1477户涉果贫困户共增收550多万元。

品牌统一打造,包装上个性化、小型化才更能对接高端需求。硕果累累的苹果树、黄土地上撒着欢的娃娃……洛川县绿佳源合作社的苹果包装箱就像一幅淳朴的陕北风情画。为了设计这个包装箱,理事长党刚良专门跑到西安,拜托陕西美院的学生。人靠衣装马靠鞍,9个苹果售价168元,带动社员亩均增收2000元。

苹果产业后整理是一项兼具融合性、创新性的创意工程,需要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以营销模式创新为动力,推动一二三产的交叉融合。

为扩大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延安已建成国内苹果直销窗口138个,洛川苹果信息中心与80个产地县和42个批发市场建立产销信息共享,免费开通手机版苹果信息发布软件,与阿里巴巴等签订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协议。

通过给苹果印上幸福平安牵手一生等祝福语,顶端果业大大提高了产品议价空间,6斤苹果的价格从23元提升到138元,产品在电商平台上供不应求,光发货单就装满四五个文件柜。

从卖苹果到卖果树,在洛川县旧县镇的彩虹苹果园里,戴尔等跨国公司的员工认领了391棵苹果树,农民定期将果树图片和生产视频上传,一棵树认领价格1980元,为消费者提供苹果150斤。

在陕北的蓝天黄土映衬下,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景区内的红色别墅格外亮眼。一到周末这些房间就都住满了游客,长假期间,入住还要提前预定。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自豪地说。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安塞区被称为延安的天然氧吧,而现在山上的1060亩果园又成了新的旅游增长点。南沟村独辟蹊径,在苹果树下种油菜。一到春天,粉白明黄,煞是好看。今年安塞区首届油菜花节就在这里举办,吸引了5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

以南沟苹果采摘示范园为中心,安塞区辐射带动推广苹果树下油菜种植1万亩,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将黄土风情、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柯昌万对记者说:延安一直是红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我们希望通过苹果后整理推动果旅融合,让‘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结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白手起家固然不易,高位爬坡更是难得。在全国农产品优势产区中,延安苹果产业面临的挑战并非自身独有。延安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成势,以苹果产业后整理为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让红苹果变成了金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