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艳丽的鹦鹉鱼怎么养
【摘要】鹦鹉鱼或称鹦嘴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因其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体长而深,头圆钝,体色鲜艳,鳞大。其腭齿硬化演变为鹦鹉嘴状,用以从珊瑚礁上刮食藻类和珊瑚的软质部分,牙齿坚硬,能够在珊瑚上留下显著的啄食痕迹。
鹦鹉鱼的生活习性
鹦鹉鱼会织自己的睡衣,他们织睡衣的方式像蚕吐丝做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其睡衣。有时它的睡衣织得太硬,早上睡醒后嘴巴咬不开,便会憋死在里面。
1、食物习性:鹦鹉鱼食性杂,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相当贪吃。有特殊的消化系统。鹦鹉鱼用它们板齿状的喙将珊瑚虫连同它们的骨骼一同啃下来,再用咽喉齿磨碎珊瑚虫,然后吞入腹中。有营养的物质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体外。鹦鹉鱼的咽喉齿不象牙齿一样尖利,而是演变为条石状,咽喉齿的上颌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处相吻合。上、下颌上各生长着一行又一行的细密尖锐的小牙齿。小牙齿密密地排列形成了许多边缘锐利的板。每当一大群鹦鹉鱼游过,一条条珊瑚枝条的顶端被切掉。
2、体质特征:鹦鹉鱼本身是没有毒的。只不过,鹦鹉鱼的食物中有些是有毒的。鹉鱼体内有分解消化毒素的器官。所以,鹦鹉鱼不会被这些毒素伤害。但是,如果人们在这时捕获鹦鹉鱼,而它体内的毒素并没有完全清除,那么鹦鹉鱼食物中的毒素就会转嫁给食用鹦鹉鱼的人类。所以,许多渔民都劝贪嘴的食客不要食用鹦鹉鱼。
3、行为习惯:鹦鹉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每当涨潮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鹦鹉鱼披着绿莹莹、黄灿灿的外衣,从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浅水礁坪和泻湖中。鹦鹉鱼有特殊的消化系统。鹦鹉鱼用它们板齿状的喙将珊瑚虫连同它们的骨骼一同啃下来,再用咽喉齿磨碎珊瑚虫,然后吞入腹中。有营养的物质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体外。鹦鹉鱼的咽喉齿不象牙齿一样尖利,而是演变为条石状,咽喉齿的上颌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处相吻合。上、下颌上各生长着一行又一行的细密尖锐的小牙齿。小牙齿密密地排列形成了许多边缘锐利的板。每当一大群鹦鹉鱼游过,一条条珊瑚枝条的顶端被切掉,露出斑斑白茬。
4、性格特征: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并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其具有团结互助的精神。研究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它的同伴会赶来帮忙。如果有的被渔网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其尾巴,拼命从缝隙中把它拉出来。因而,一般渔民很难抓获这种鱼。
饲养管理
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
①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②饲料要用增红饲料。“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③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另外,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④有人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啦,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但也要注意消毒,剪除活虾头上的硬剌,以免伤害鹦鹉。
4、光线:鹦鹉对光线较敏感。需要定时、定量给与强光照射。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让其在较暗的环境里度过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房间里比较明亮,没有灯光,光线是足够的。但光线长期保持一样,也会使鹦鹉颜色变淡。即:给予定时、定量灯光照射而不是仅仅靠自然光。切记:灯光照射时间不宜太长,关灯后要使鱼缸的环境一直保持比较昏暗。这样,一旦再有灯光的时候,你会发现鹦鹉比以前红了很多。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然后关灯。如果房间光线较充足,就要在灯光照射后,适当遮挡房间里的光线,使鱼缸处在昏暗的状态。此方法我屡试不爽,请各位不妨试试。
5、光色:有的鱼缸的灯是白色灯,可以换成发红光的灯管。换成发红光的灯管,可一充分显现鱼的红色,普通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上去发青。
6、环境
你也可能曾经发现,鱼刚到你的缸里的头几天会有一些褪色,那是因为不适应。随着它们适应能力的增强,会逐渐好起来。所以,不要让他们受惊吓,是解决退色问题的又一经验之谈。
另外,鹦鹉如果颜色变浅超过三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程度。
要养出体质健壮、体色艳的鹦鹉鱼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定期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最好选用专门为鹦鹉鱼配制的人工饵料,这种添加了虾红素和D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鹦鹉鱼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
新鱼入缸因为水质的突然改变会有变色,适应环境和调整水质以后会逐渐好起来的。最好先不要在鹦鹉鱼的缸里混养其他品种的鱼。水族箱中最好设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来让鹦鹉藏身。但是经过人工训练的鹦鹉鱼可以改变胆小的习性:经常敲击水族箱,使鹦鹉鱼形成习惯;可以只投喂一半的食物,逼迫他们出来觅食;和胆量大些的鱼混养,带动它们活动。
鹦鹉鱼的领地意识很强,经常会看到它们同类之间在打架,增加饲养的数量就会减少打架的现象。由于性情活泼好动,鹦鹉还喜欢搬弄底沙。可与玛丽、珍珠、剑尾、丽丽。神仙鱼混养;可以和温和的大型鱼一起饲养。也可以从小就和体形小一些的罗汉混养,这是因为他们领地意识很强的缘故。加入青霉素、甲基蓝后也会使鹦鹉鱼体色变浅。增加光照、加强过滤、加厚滤材、加温到28度都是保持体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新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的一致。发现鹦鹉鱼退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或虾肉,但经过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肯定都会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一定要定时增加黄粉,清除水中细菌,并及时清理泥沙中的粪便。
常见疾病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治疗方法: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
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 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治疗方法: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后就能见效。
青鱼养殖技术视频
中国历来将青鱼与鲢、鳙和草鱼等混养,成为中国池塘养鱼的主要方式。由于主要摄食螺类,有限的饵料资源影响了青鱼养殖的发展。现采用人工配合饵料已获初步成效。饵料中蛋白质应含28~41%,视生长的不同阶段增减。
鲈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
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脂科,由于其繁殖和生长于沿海,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和桂花鲈,故又称为海鲈。鲈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天然以小鱼虾为食,人工养殖以高档膨化料为主食少量用鱼仔。
青鱼和草鱼的区别有哪些
青鱼同草鱼两者外在区别主要是体色。青鱼背部和鳍部呈显著的青黑色,头比较尖,肠子短,仅比自身的体长稍长些。草鱼体色比青鱼淡,呈青黄色,胸鳍和腹鳍略带灰黄色,头较钝,肠子长,约为体长的2倍多。
鱼塘消毒常用方法与特点
鱼塘经过修整后,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以下药物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野杂鱼、水生昆虫、底栖生物和各种病原体,常用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枯和巴豆等,以生石灰的消毒效果最好。
罗汉鱼养殖技术视频
罗汉鱼是相当容易饲养的鱼种,它有著绝佳能力,对生存的环境不会太过挑剔。不过在饲养时还是需注意一些小细节,才能使鱼只及水箱保持最佳的状态。
锦鲤品种有哪些
锦鲤的分类,根据鳞片的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即普通鳞片型和无鳞型或少鳞型,无鳞的草鲤和少鳞的镜鲤是从德国引进的,所以常叫做德国系统锦鲤。按其斑纹的颜色即可分为三大类,即单色类如浅黄、黄金、变种鲤等;双色类如红白、写鲤、别光等
大口鲶养殖技术
大口鲶天然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大江河水域中,常见个体重约2至5千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驯化养殖。大口鲶属于鲶形目鲶科鱼类,头部宽扁,胸腹部短胖,尾部长而侧扁,眼上、口大,牙齿细密锐利;长须2根,短须2根,体表无鳞,富有粘液,肠短,属凶猛性鱼类。
孔雀鱼的繁殖技术
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鲈鱼养殖技术
鲈鱼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同时鲈鱼也是天然生长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人工养殖已有近二十年历史,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鲈鱼养殖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
石斑鱼的种类有哪些
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
孔雀鱼该怎么饲养?
孔雀对水的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很强而且很耐低温,它们在PH值为6 3-7 8之间水温在18摄氏度左右的水文环境里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当水温低至13摄氏度的时候依然能存活。
鹦鹉鱼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小型鱼),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鹦鹉鱼常见病的防治要点如下:
翘嘴红鲌的养殖技术
湖泊和水库的翘嘴红鲌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开展翘嘴红鲌生物学特征、人工繁殖、胚胎发育、池塘养殖技术、网箱成鱼养殖技术及用药注意要点的研究,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开发利用、保护天然野生翘嘴红鲌资源都十分有益。
多宝鱼养殖技术
多宝鱼又称南方鲆、大西洋漠斑牙鲆、美国漠斑牙鲆,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属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自然分布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得克萨斯州南部海峡沿岸也有分布。
金鱼的品种有哪些
金鱼起源于中国,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类,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细鳞鱼人工养殖技术
细鳞鱼隶属鲑科细鳞属,本属口小。上颌骨后延不及眼的后缘。我国产1种。 冷水性鱼类,栖息于山溪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冬季在支流的深潭或大江中越冬。雌性个体4-6龄成熟,雄性个体早熟于雌性。初春解冻时即上溯产卵洄游。
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有过成功的繁育。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
武昌鱼的养殖技术
武昌鱼俗称团头鲂、缩项鳊,主要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主要食物为苦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丝状绿藻、淡水海绵等。产卵期5~6月,此时雌雄两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现。
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1982年我国台湾省从南美引进,经过三年饲养研究,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985年长江水产研究所从台湾经香港引入广东,1987年人工繁殖获成功,以后遂渐推广到全国。
鹦鹉鱼变白怎么办
鹦鹉鱼是很多人会在家居中养殖的一种风水鱼,有很好的招财风水作用,不过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养护,鹦鹉鱼变白是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若是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鹦鹉鱼死亡,我们赶紧看看鹦鹉鱼变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点击阅读更多养殖致富